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莒县一中 2011级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Ⅱ班级姓名
命制何玉杰审核李玉钦教师寄语: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4讲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重点探究】
探究(一)农耕经济高度的发展
材料一中国物产丰富。

蔬菜种类远较西班牙为多。

仅橘子就有三个品种,即甜的、酸的和
甜酸适度的。

糖质地很好,非常洁白,价格也低廉。

蚕丝色泽艳亮,质量超过西班牙格拉纳达的产品。

“天鹅绒、丝绸和布匹价格如此之低,提及此点会使那些熟知西班牙和意大利纺织品价格的人大吃一惊。

”中国人普遍穿着丝绸服装。

中国农田管理得很好。

没有一块荒弃的土地。

一块块耕田错落有致,有如花园。

矿产也很丰富。

“这是世界上最富饶、而物价又十分低廉的国家。

” ---- 1585年门多萨《中华大帝国史》
⑴材料一中门多萨对中国经济状况作了怎样的描述?
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材料三施复夫妇二人是苏州盛泽镇上的小户人家,养有一子,全家靠养蚕织绸生活。

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的很好,赚了一些银子。

几年后,隔壁一家因丝绸卖的不好,又急用钱,想卖房子,施复夫妇遂买下,并增加了三四张织机。

又过几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他们又买了附近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冯梦龙《醒世恒言》)
⑵材料二、三反映了明清时手工业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
材料四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

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经济总量长期居世界第一位的原因?
⑶自然经济高度发达;疆域辽阔;社会稳定;人口众多。

探究(二)近代前夜的迟滞
材料一材料二
再提立丞相者斩!军机处
材料三“…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
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四寸板不许下海,寸货不许入番。

……朕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

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缘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

命礼部严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

……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五
材料六……中国有过人文
科学,但没有自然科学;或者说有
过工艺学,但没有理论科学,也许
还会不无正确地断言,中国没有产
生过近代科学……
----《李约瑟文集》
文字狱《明史》案
材料七毅庵祖(张瀚先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

……张氏家族在“家业大饶”后,将大量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用于购田置地,并要求后人弃商从文,转向科举入仕之途。

明嘉靖十四年张瀚中进士、后曾官拜两广总督、吏部尚书。

此时张家已演变成大官宦之家。

⑴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近代前夜中国为何没有实现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
经济基础:自然经济;政治制度:君主专制;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文化政策:文化专制;外交政策:闭关锁国;科学技术:传统科技;
材料八
材料九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
⑵依据材料八、九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帝国“安于现状”,“隔绝于世”的表现和影响?(详见知识梳理)
【高考链接】
1.(2010•浙江文综•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2.(2007•山东文综•15)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
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
C.北京的朋友邀请他看京剧演出
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
3.(2012海南)依据材料指出海禁政策的背景、调整原因、影响?(详见PPT)
【巩固提升】
1. “(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材料反映出明代()
A工商业市镇兴起
B 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
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
D 对外贸易发达
2. 下列表述与重农抑商无关的是()
A.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B. 商人大量买田置地,购置产业
C. “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D. “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3.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

其根本原因是()
A.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入
B. 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 中国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 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4. 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变为落后的原因有①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②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③闭关锁国④西方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请回答:比较中英两国的不同发展状况,分析说明经济规模曾居世界第一位的中国为何没能成为“世界工厂”?你认为决定一国能否成为“世界工厂”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8分)5.英国已实现机器大生产,中国固守农耕经济,生产方式落后;
英国近代科技世界领先,中国科技水平落后;
英国海外贸易发达,中国经济保守封闭。

(6分)关键:科技发展水平(自主创新能力)
【总结反思】(我思故我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