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九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九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经济现象中,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的是( )A、一些地方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B、各地出现较大的工商业城市C、一些手工业部门规模很大D、一些手工业行业技术分工很细【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8世纪英王使者马嘎尔尼来华时,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

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对以上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希望进行商品输出C、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形态对商品有自然的抵制作用D、中国地大物博,不需要与他国往来【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美食。

中国人开始吃上用自产的玉米、马铃薯和花生制成的美食最早应在( )A、西汉B、唐朝C、北宋D、明朝【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康乾盛世后不久,一方面“无业游民,数百万计居于川楚深山老林”,另一方面“地主田虽买,无人为耕”这段话反映了( )A、人口剧增B、耕地面积增加C、土地兼并恶性发展D、重农抑商【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里,不与外界接触”,这是马克思对哪个时期的评价( )A、隋唐时期B、两宋时期C、元朝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B、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C、完全没有积极作用D、推行了近三百年【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在明代,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是( )A、长城B、紫禁城C、凡尔赛宫D、白金汉宫【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在此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A、君主专制B、闭关锁国C、重农抑商D、对外贸易【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美国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这样写道:“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

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

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这反映了清政府( )A、与外国断绝往来B、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C、闭关锁国D、重视民族团结【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鼓励垦荒促进经济发展B、出现一大批工商业市镇C、人口的增长,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D、人口的增长,加重了社会负担,阻碍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边疆地区经济的【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促使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明初经济兴盛B、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水平超过前代C、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D、苏州丝织业发达,许多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和织机【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清朝中期中国明显落后于世界,根本原因是( )A、清朝实行闭关政策B、清政府实行残酷的文化专制政策C、西方国家发展迅速D、清朝社会制度的落后【答案】:【解析】:➢第14题【单选题】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答案】:【解析】:➢第15题【单选题】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处口岸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期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

”该规定说明清朝( )A、禁止中外交往B、加强君主专制C、鼓励商业发展D、实行闭关锁国【答案】:【解析】:➢第16题【单选题】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工商业发达B、天朝物产丰富C、外国人滋扰生事D、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答案】:【解析】:➢第17题【单选题】“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给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经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清朝“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是因为推行了( )A、闭关锁国政策B、愚民政策C、八股取士D、文字狱【答案】:【解析】:➢第18题【单选题】从乾隆后期起,清王朝开始由强盛走向衰落,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导致这种境况出现的原因是( )①吏治腐败②财政匮乏③赋税繁重④军备废弛⑤土地集中⑥人民起义不断⑦西方列强的入侵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⑦C、①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答案】:【解析】:➢第19题【判断题】明中后期以来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趋向。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20题【问答题】唐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王朝,它们采取的对外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唐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有何影响?(2)清朝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有何影响?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对外政策?(3)从唐朝和清朝的对外政策的不同影响中,你能得到什么感想?【答案】:【解析】:➢第21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76年,清政府送给英国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富。

无所不有,原不藉外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嘉庆皇帝颁布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货物哉”。

结合材料谈谈清政府此时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一政策对我们今天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有什么借鉴或启示?【答案】:【解析】:➢第22题【材料分析题】历史图片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识图辨史”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

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在唐朝的对外交流中高僧作出重大贡献,请问图一,图二两位高僧分别推动了唐朝和哪个国家的文化交流?图三反映的事件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航海壮举,请问它发生在哪个朝代,说出郑和航行最远到达的地点?郑和远航是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为他们提供技术?图四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政策,请判断这是什么政策?并简述其影响?【答案】:【解析】:➢第23题【材料分析题】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开放到封闭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绵延数千里的漫长古道——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成为中外交往的见证。

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

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一概述了哪些朝代对外交往的情况?这些朝代的对外交往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用史实说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

(两项)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郑和下西洋有哪些历史意义?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答案】:【解析】:➢第24题【材料分析题】历史图片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识图辨史”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

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在唐朝的对外交流中高僧作出重大贡献,请问图一,图二两位高僧分别推动了唐朝和哪个国家的文化交流?图三反映的事件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航海壮举,请问它发生在哪个朝代,说出郑和航行最远到达的地点?郑和远航是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为他们提供技术?图四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政策,请判断这是什么政策?并简述其影响?【答案】:【解析】:➢第25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开启了丝绸之路,首次开通陆路交流;唐朝对外交往更为繁荣,与日本等东亚诸国交流频繁,形成儒家文化圈;明朝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到了明朝后期,这种一贯开放的政策发生了变化;清政府更是严格限制对外交通与海外贸易。

——摘选自《二十一世纪教育网》材料二:鸦片战争强行打开了中国腐败、落后和封闭的大门,《南京条约》规定了五口通商,先后被迫开放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州为商埠。

这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独立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五市的开市和开埠,促进了当时五市商业的发展。

中国也出现了一批大商人如广州的吴健彰,扬坊等人,这些拥资百万的商人,是中国较早的具有现代商业意识的商人,他们促进了当时中国商业的发展。

——摘选自《二十一世纪教育网》材料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从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始,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摘选自《二十一世纪教育网》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

请指出材料二中的“五口通商”与材料三中的“经济特区”的本质区别。

根据材料二,评述五口通商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解析】:➢第26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材料一: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涛如山,视诸夷城,回隔于烟霞缥缈之间。

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

涉仁狂澜,若履通衙者……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乔治三世的信函材料三: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

这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并将为上海带来十年发展红利。

这也是国家战略,是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

请回答: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最远航线到达什么地方?材科一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从材料二看,清朝实行的是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有何影响?综合上述三段材料,谈谈你在对外交往方面得到什么启示?【答案】:【解析】:➢第27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

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思体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