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1节第2课时一、选择题1.(2019·广东潮州高一期末)如图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
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C)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中期B.①时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可能达到最高C.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D.③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解析]细胞分裂的中期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含有两条染色单体,A正确。
①代表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中期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达到最高,B正确。
②染色体和DNA 数目是体细胞的二倍,代表的是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
③中染色体和DNA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D正确。
2.(2019·北京东城高一期末)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共同之处是(A)A.前期都形成纺锤体结构B.中期都形成赤道板结构C.后期都出现姐妹染色单体D.末期都形成细胞板结构[解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都形成纺锤体结构,A正确;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但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B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后期是姐妹染色单体消失的时期,C错误;只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才会形成细胞板结构,D错误。
3.(2019·吉林省五地六校)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A.由于细菌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形成,因此细菌的分裂方式为无丝分裂B.蛙的红细胞和人的红细胞均可进行无丝分裂C.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变化D.无丝分裂过程中无DNA分子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解析]无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细菌是原核生物,A错误;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人的红细胞不分裂,B错误;无丝分裂过程中无染色体出现和纺锤丝的变化,C 正确;无丝分裂过程中有DNA的复制,D错误。
故选C。
4.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G2期)和分裂期(M期)。
DNA复制发生于S期,若抑制DNA复制则细胞不能分裂而停留在S期。
为探究两种抗癌药物A和B的作用效果,用A和B单独处理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测定其细胞周期各阶段细胞所占比例及细胞凋亡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C)A.B.推测药物A的作用机理是阻断S期DNA的复制C.药物B的作用机理必定是抑制G1期蛋白质合成D.A、B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会提高癌症治疗效果[解析]根据细胞周期各阶段细胞所占比例可判断,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长于分裂期,A正确;药物A处理后,S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增大,说明药物A的作用机理是阻断S期DNA的复制,B正确;药物B处理后,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增大,说明药物B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G1期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A、B两种药物联合作用,则G1期细胞和S期细胞所占比例都会明显增大,说明联合使用可能会提高癌症治疗效果,D 正确。
5.(2018·北京石景山区高三期末)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能够观察到的结构是(A)A.细胞壁、染色体B.染色体、细胞板C.染色体、赤道板D.叶绿体、染色体[解析]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可以观察到细胞壁、染色体等,A正确;细胞板出现于有丝分裂末期,中期没有细胞板,B错误;赤道板是一个假想的板,并不存在,C错误;洋葱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D错误。
6.(2018·安徽省池州市高三期末)利用DNA复制抑制剂,能够实现细胞群体周期同步化。
已知正常的细胞周期G1、S、G2、M期依次分別为12 h、8 h、3 h、1 h;向细胞培养液中第一次加入抑制剂,细胞都停留在S期;之后更换不含抑制剂的培养液继续培养;第二次加入抑制剂,细胞均停留在G/S交界处。
第二次加入抑制剂应该在更换培养液之后的(A)A.8~16 h之间B.4~12 h之间C.4~16 h之间D.8~12 h之间[解析]在第一次加入抑制剂、细胞都停留在S期之后,更换不含抑制剂的培养液继续培养;第二次加入抑制剂,若使细胞均停留在G1/S交界处,则S期细胞需要经过G2、M和G1期才能都停留在G1/S期交界处。
可见,第二次加入抑制剂应该在更换培养液之后的8~16 h之间,A正确,B、C、D均错误。
7.(2018·陕西省白水中学高三)如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别在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关系。
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是(C)A.通过抑制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B.通过促进DNA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C.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D.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促进细胞分裂[解析]据图可知,使用药物后,细胞中能出现4c的细胞,说明该药物对DNA复制没有影响,A、B错误;用药物处理后,DNA含量为4c的细胞数目多,DNA含量为2c的细胞数目少,说明该药物没有让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C正确、D错误。
8.下图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的显微图像,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视野中数目最多的是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B.图中没有典型的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C.欲观察到该图像制作装片时需要先染色再解离D.解离的根尖细胞仍可继续分裂[解析]由于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最长,因此视野中处于间期的细胞最多,A正确;图中有典型的处于后期的细胞,B错误;制作装片时应该先解离再漂洗,接着染色和制片,C错误;解离后的根尖细胞已死亡,不再分裂,D错误。
9.如图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某一时期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C)A.该生物为一种动物B.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D.该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 1[解析]图示细胞没有细胞壁,有中心体,为动物细胞,A正确;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C错误;细胞中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因此核DNA与染色体数比例为11,D正确。
二、非选择题10.(2019·山东省德州市高一期末)图甲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乙表示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值的变化,据图回答:(1)图甲所示为植物(填“动物”或“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判断的依据是有细胞壁。
(2)图甲处于图乙的ef段(用图中字母表示)。
正常情况下,图甲中染色体①和②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两条染色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来的。
(3)图乙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与造血干细胞的分裂相比,图甲所示细胞在图乙的ef段将出现的不同变化是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
[解析](1)图甲细胞存在有细胞壁,故所示为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
(2)图甲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处于图乙的ef段。
正常情况下,图甲中染色体①和②两条染色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来的,故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
(3)图乙中de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个变为1个,是由于后期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均分两极造成的;造血干细胞是动物细胞,图甲所示细胞是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是细胞膜从中央将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末期从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从而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
11.(2019·陕西渭南韩城高一期末)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一生物体内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图像与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变化的图解,其中字母表示时间点,O~F时间段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的细胞变化发生在图2中的DE(填字母)时期。
(2)OB时段为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此时细胞内发生的活动主要是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3)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对应于图2中的具体时段是CD段,此时细胞核中DNA的数目为8个。
(4)图中BC时段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数目比例为212。
[解析](1)图1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2中的DE段。
(2)OB时段为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此时细胞内发生的活动主要是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3)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位于图2中的具体时段是CD 段。
此时细胞核中DNA的数目为8个。
(4)图2中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此时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比例为212。
12.(2019·山东省潍坊市高一期末)下图甲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内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所有染色体上DNA分子数之间的关系;图乙为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a、b分别表示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为清晰地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所选用细胞中a、b、c数量关系应与图甲中Ⅰ(填数字)一致。
(2)在一个细胞周期中,Ⅲ→ I过程细胞内发生的分子水平变化是DNA的复制(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 高等动、植物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可以在图甲Ⅰ、Ⅲ(填数字)时期得到体现。
(3)图乙处于甲图中的Ⅱ(填数字)时期,判断理由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
[解析](1)根据甲图的比例关系可知,a是染色单体,b是染色体。
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较固定,对应甲图的Ⅰ时期。
(2)Ⅲ→ⅠDNA的数目加倍,故发生了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高等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在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和末期细胞质分裂的方式不同,对应甲图的Ⅰ、Ⅲ。
(3)图乙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对应甲图的Ⅱ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