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荐)血小板输注

(推荐)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输注
一、种类和保存
1.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采自单个献血者,每单位所含的血小板的浓度为
2.0-2.5×1011/250ml,其中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含量低,能有效地减少因输注血小板而产生的同种免疫反应等特点。

一般采用室温22±2℃,不断轻轻振荡的方法保存,保存时间不超过5天。

2.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由200ml全血制备,每单位所含的血小板的浓度≧2.0×1010/20-25ml;由400全血制备,每单位所含的血小板的浓度≧4.0×1010/40-50ml。

一般采用室温22±2℃,不断轻轻振荡的方法保存,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通常1个单位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所含的血小板的浓度相当于10个单位由200ml全血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所含的血小板的浓度。

二、输注原则与适应症
1.血小板生成数量障碍
⑴手术患者
①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注血小板制剂;
②血小板计数<50×109/L应立即输注血小板制剂,使患者血小板计数升至50×1010/L以上才能实施手术;
③血小板计数50-100×109/L,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输注血小板制剂;
④通常实施头颅、眼部以及脊柱等部位手术,患者血小板计数>100×109/L;实施上腹部手术,患者血小板计数须>70×109/L;实
施产科手术,患者血小板计数应血小板计数>50
×109/L
⑵非手术患者
①血小板计数>50×109/L,,可以不输注血小板制剂;
②血小板计数<10×109/L,伴有或不伴有龈血、尿血、便血等严重出血,应立即输注血小板制剂;
③血小板计数10-50×109/L,伴有皮肤瘀点瘀斑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输注血小板制剂;
2.血小板功能障碍
血小板计数虽正常,但有功能障碍时。

也就是说倘若术中或疾病诊治过程中出现不可控制渗血,确定是由于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不管血小板计数是多少,均应立即输注血小板制剂。

三、输注方法
1.以200ml全血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为例:按10kg体重输注血小板1-2U或4-5U/m2计算;机器分离浓缩血小板1-U/次。

输注间隔不宜过长,应连续输注效果更佳。

2.应选择与患者红细胞ABO血型相配合的血小板制剂予以输注,由于血小板上无红细胞Rh血型系统,故献血者与患者红细胞RhD血型不必相匹配。

3.输注速度是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准,一般输注速度越快越好。

四、影响输注疗效的因素
1.抗原与抗体的免疫反应可使输入患者机体内的血小板迅速破坏。

2.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消耗性凝血障碍导致血小板大量消耗,从而使输注效果不明显。

4.严重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患者可使血小板存活期缩短,或免疫复合物抑制骨髓等相关导致输注效果不明显。

,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