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冲刺诗歌鉴赏之评价与分析题-学生版(不含答案)

高三冲刺诗歌鉴赏之评价与分析题-学生版(不含答案)

诗歌鉴赏之评价分析题一、(2018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6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dī陌【4】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

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

【2】绣衣:官服。

【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4】铜鞮陌:代指襄阳。

16.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6分)二、(2020衡水五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5题。

登尉wèi 佗tuó楼许浑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

[注]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

颔联的意思是,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

秦亡后,尉佗自立为南越王。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汉朝实现统一。

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

15. 有人认为,“本诗以登楼为题,却没有依循登高揽胜、即景抒怀的寻常思路,可谓匠心独运。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6分)三、(2020衡水六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5 题。

楼上①杜甫天地空搔首,频抽白玉簪。

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

恋阙劳肝肺,论材愧杞楠②。

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湘潭。

【注】①这首诗为唐代宗大历四、五年(769 — 770 )诗人漂泊长沙时所作。

②杞楠:都是高大乔木,材质坚硬,此指栋梁之材。

15.明代王嗣奭 shì在《杜臆》中,称赞本诗的尾联“苦语次骨(即入骨)”。

请赏析诗的尾联。

( 6 分) 观点评价题方法归纳:诗歌鉴赏之对比分析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5题。

温汤客舍刘长卿冬狩温泉岁欲阑,宫城佳气晚宜看。

汤熏仗里千旗暖,雪照山边万井寒。

君门献赋谁相达,客舍无钱辄自安。

且喜礼闱秦镜在,还将妍丑付春官。

【注】刘长卿:唐代诗人,此诗写于玄宗天宝年间诗人赴京赶考途中。

冬狩:指古代天子或王侯在冬季围猎. 秦镜:秦始皇宫里的方镜,传说它能鉴别人心邪正,后用“秦镜”代指明镜. 春官:唐代曾改礼部为春官,后“春官”遂为礼部的别称。

15.诗歌尾联的意思是什么?该联与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最后两句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

(6分)二、(2019年湖南岳阳市高三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5题。

省试①湘灵②鼓瑟钱起善鼓云和瑟③,常闻帝子④灵。

冯夷⑤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⑥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省试:唐时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通称省试。

②湘灵:湘灵:传说中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舜死后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湘水女神。

③云和瑟:云和,古山名。

《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

”④帝子:屈原《九歌》:“帝子降兮北渚。

”注者多认为帝子是尧女,即舜妻。

⑤冯(féng )夷:传说中的河神。

⑥苍梧:山名,今湖南宁远县境内,又称九嶷,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

此代指舜帝之灵。

15.同样是写音乐,白居易《琵琶行》中“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与本诗划线句子在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6分)诗歌对比题方法归纳:牛刀小试一、(2019·石家庄二中高三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5题。

(9分)巫山曲孟郊①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②。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注】①孟郊:唐代著名诗人,年轻时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后又仕途坎坷,一生潦倒。

②神女:指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相传战国时楚怀王游高唐,梦与女神相遇,醒后惆怅不已。

15、有人评论说:“这首诗中,巫山神女有象征意义,荆王梦中之神女,亦是诗人想象之神女。

”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赏析。

(6分)二、(2019东北三省三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一)①苏轼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党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②,未随埋没有双尖。

[注] ①熙宁七年(1074)。

作者古杭州通判升任密州知州,作此诗。

②马耳:马耳山,因形似马耳得名。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注】苏轼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雀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褐,待听摧檐泻竹声。

【注】本诗写干元丰四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是年冬,黄州大雪。

14.两首诗都写雪景,描写手法却各具特色,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三、(2019年福建泉州毕业班检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高适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

②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

③倚马见雄笔④,随身唯宝刀。

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年),作者时在长安闲居;临洮,边塞重镇,在今甘肃境内。

②二毛:花白头发。

③阳谷、陇山:均为赴临洮所经之地。

④倚马:晋代桓温北征时,曾令袁虎倚马草拟告捷文书,袁虎毛不辍笔,不久就写成了。

后以“倚马”指文思敏捷。

14.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之作,但两首所表达的对友人的情感却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

真题链接四、(2020华附省实等四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邯郸少年行①高适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

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

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常如云。

未知肝胆向谁是,今人却忆平原君②。

君不见即今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③。

以兹感叹辞旧游,更于时事④无所求。

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

注:①高适北游燕赵,先后欲投向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李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幕府而未果,此诗于回乡途中经邯郸时所作。

②平原君:战国时赵国公子赵胜被封于平原,故有此称,后为赵宰相。

其人讲信义,重人才,曾养食客数千。

③疏索:冷淡、疏远。

④时事:现时的事情,适应潮流的事物。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交待了“游侠子”居住的地方是邯郸,燕赵之地自古多豪杰之士,“游侠子”因此而自我夸耀。

“自矜”一词把他们的自得之态勾画得十分生动。

B.诗人抓住“纵博”“报仇”“歌笑”“车马”这几个典型事例和场景,采用了夸张、比喻、拟人手法以烘托渲染,突出了“游侠子”的豪迈意气和不羁的生活。

C.七、八句是内容上的转折处,由写“游侠子”豪放的生活转入对其内心的揭示。

他们渴望凭借侠肝义胆为国建功,却得不到理解,不由得神游千古,怀念重人才的平原君。

D.高适在诗中以“邯郸少年”自况,前半部分借“游侠子”的经历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后半部分则有所议论,将抑郁不平之情进一步表达出来。

15.诗的末两句若奇峰突起,意蕴深远,令人回味。

赵熙批曰:“大力收束,何其健举!”请赏析“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

(6分)五、(2020年普高模拟卷)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4~15题。

白牡丹韦庄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白牡丹裴潾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

别有玉杯承露①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 ①承露,用汉武帝求仙,造金铜仙人捧露盘以承云表之露”的故事。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诗落寞两句在词句的结构上进行了倒装,应理解为“闺中新妆妇莫妒,陌上傅粉郎须惭”。

B、后两句着眼于描写夜景,月光轻泻,清风微拂,入门只闻到了弥漫一庭的白牡丹的芬芳气息。

C、唐诗咏紫、红牡丹者甚多,裴诗专为白牡丹遭受冷遇而发,赞颂了它冰清玉洁的形色和风姿。

D、裴诗写紫牡丹是为了正面烘托白牡丹月下盛开后,竟是“无人起就”,清冷寂寞,默默无闻。

15、这两首诗都写了白牡丹的光彩照人,请分析作者在突出此特点时运用的手法有何不同。

(6分)六、(2020年深二模)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4~15题。

慈湖夹阻风(五首)①其二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

犹有小船来卖饼,喜闻墟落在山前。

其五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②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注】①这组诗为苏轼被贬岭南惠州、坐船经过安徽当涂的慈湖夹时所写。

阻风,为风所阻。

②并,傍。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运用了叙述、妙雪等多种表达方式,于路途所见所感中寄寓哲理思考。

B、诗中描写的江水接天和月光平铺江面的情景,都体现诗人豪迈旷达的情怀。

C、山前墟落可供落脚,水路狭窄客船难行,写出诗人慈湖夹之行的不同际遇。

D、第二首诗与《赤壁赋》都写到清风与明月,但它们所营造的意境有所不同。

15、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请简要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

(6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