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经典开场拉片什么是电影中的开场要交待时间、地点,给出人物关系的起点,交待人物的生存状态等要素,短短的几分钟却足以奠定整部电影的基调,这就是电影的开场。
十部电影经典开场拉片《革命之路》《大白鲨》《出租车司机》《八部半》《教父》《搏击俱乐部》《Love》《苏州河》《饮食男女》《霸王别姬》究竟什么样的开场才是最好的?大胆的设计风格、令人印象深刻的摄影都很重要,但是怎样运用才是最关键的。
下面,就让我们拉一拉这十部电影的经典开场。
电影中的开场开场是全剧结构中的一个独立单元,有自身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开场的概念来自于戏剧,例如《哈姆莱特》的一幕一场可以说是戏剧开场的典范。
《哈姆莱特》的开场,笼罩着一种恐怖气氛。
通过守夜卫兵之口,介绍了危险的丹麦国情和紧张的国际形势。
其后,老哈姆莱特的鬼魂出现,揭示了宫廷发生的惨剧,预兆了全剧的悲剧结局。
鬼魂出现是一个例证性动作,观众可以从这个例证性动作中,感悟到全剧的风格和故事走向。
在《哈姆莱特》的开场中,莎士比亚不是通过文学叙述来介绍全剧的总情境和先行事件,而是采取模仿生活的戏剧手法,以具体任务冲突来展示环境。
电影叙事从控制情节的需求出发,借鉴了戏剧开场的技巧。
电影的情节量远远大于戏剧,要有力的控制剧情,必须有一个提纲挈领的印子,于是就在原来话剧的序幕、断音式开端的基础上,发展成了现在的电影开场形式。
在影视剧中,开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自足的叙事结构单元。
开场要初步介绍全片的基本情境。
开场要完成的任务是多方面的:要交待时间、地点,给出人物关系的起点,交待人物的生存状态,提供主人公的例证性动作,按时风格体裁的特点,交待先行事件等等,它们涉及到总情境的所有内容。
影视剧的开场是全剧的浓缩,经常对剧情走向和特殊因素加以强调和按时;经常采用提示性对话或象征手法,喻示主题思想和人物命运。
戏剧开场的样式多种多样,一般分为热闹的开场和平静的开场。
早电影创作的实际运用中,人们将电影的开场分为热开场和冷开场。
摘自:《拉片子》经典开场拉片看《革命之路》开头的镜头设计影片开头非常精彩的一段:走廊上赌气互不说话 - leonardo在车内点燃争吵导火线 - leonardo停车准备理论一翻 - Winslet愤然走出车外 - 双方在车外两个不同地点的激烈争吵 - 回到车里双方冲突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体现在人物不同的状态和动作设计上以及不同的空间安排上,通过人物和摄影机的调度,将这场戏剧冲突表现的非常充分和丰富。
两人沉默地从空荡的走道尽头走来,只有脚步声。
距离和沉默揭示出双方的不愉快。
大全景。
很强的透视。
镜头缓慢向前推,个人认为不是很必要。
回家路上的车里,双方沉默着,互相回避着对方的眼神,leonardo的几句寒喧点燃了双方心中压抑已久的怒火。
冲突的前奏。
固定二人镜头。
对话时没有分切,此时节奏与后面争吵有反差。
leonardo在路边将车停下。
停车的情节设计是冲突的转折点,双方冲突开始升级。
大全景,突出环境,深夜郊外的公路旁。
一个过渡的双人全景镜头,由前一个大全景过渡到后面从车后排机位拍的正反打近景镜头。
表现停车时双方的状态。
冲突激烈化。
Leonardo开始发飚。
镜头表现为双方的近景正反打镜头。
相比之前的车窗前固定双人镜头,剪辑节奏变快。
景别的缩小与节奏的变化,更加渲染了双方的紧张关系。
Winslet终于无法忍受,愤然走出车外,Leonardo尾随而出。
由Leonardo的停车,到Winslet 的走出车外,通过人物的动作充分的表现出人物的心理状态。
大全景,画面前方大面积的黑暗区域,通过偏僻无人的效外环境与夫妻间激烈争吵形成一种反差。
Winslet面向摄影机,背对Leonardo的站着,抽着烟。
Leonardo气势败坏尾追上来,继续要与她争辩。
双方冲突越发激烈。
人物的站位体现出双方心理与相互关系。
Winslet, Leonardo,车,路灯,形成画面纵深的一系列层次,利用改装过的车灯形成人物强烈的逆光效果。
Winslet希望摆脱Leonardo的纠缠,调头走回车前,Leonardo紧随过来。
机位变成与上个镜头正好相对的地方,两个相好相反的纵深方向。
景别与上个镜头相同。
人物的光线与上一个镜头不同。
同一机位镜头。
Winslet在此开始向Leonardo发飚,双方在此激烈的争吵,冲突达到最高潮。
Leonardo异常激动,不断的围着Winslet来回走动,以显示他的某种侵略性。
两个相同景别机位的越轴正反打,上一个画面远处车道上经过的车辆灯光为画面提供了纵深上的层次。
通过镜头间的越轴设计,强化两者不可调合的矛盾。
经过一番风浪,双方重新回到车里。
看着不同方向,沉默... 双方的近景镜头,表现双方不同的表情。
距 离。
音乐起...出标题阳光明媚,“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文/无形浪看《大白鲨》的开场手法《大白鲨》是一个典型的热开场电影,即通过一个小悬念的设置和解开,引出全剧的大悬念。
剧作上具体的设置手法如下:一、制造悬念“海滨营地,少男少女在沙滩上追逐。
少女裸泳,少女突然被神秘物拖动,发出惨叫。
”这一段形成了性与死亡的戏剧性对比,同时设置了一个开场小悬念:究竟是什么怪物在威胁少女的生命?二、过渡段“镜头从海边摇到警长家中,警长与狗在瞭望海面。
妻子醒来,询问孩子在哪里。
孩子跑进来,举着被虫子咬伤的手指让爸爸妈妈看。
警长接到报警电话,前往海滩。
”这一段是怪物之谜揭开前的过渡段。
警长出场的例证性动作是“守望”,揭示出了这个角色在本片中的主题。
同时,本段中,导演还玩儿了几个小花招,一是让妻子询问孩子在哪儿,引发观众猜测沙滩少女是否是他们的孩子,从而感到紧张。
二是孩子出场时手指的小伤口与刚刚发生的海上恐怖袭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些细节设置看似闲笔,其实与故事主干紧紧缠绕,配合、呼应着主干的发展,形成了有趣的对位关系。
三、加强悬念“警长来到沙滩,询问少男,发现少女尸体。
警长抱着死者的衣服,转身凝视大海。
”这一段落中,导演对悬念的节奏控制十分精准。
少女的尸体并不是一下子就出现,在剪辑和音乐的配合下,镜头摇向爬满虫子的尸体,悬念被拖到了最后一秒。
而结尾时,警长的无声凝视则代替观众又一次发出了疑问:究竟是谁杀死了少女?四、解开悬念“警长接到海洋专家的电话,在打字机上敲出死亡报告:鲨鱼攻击!。
”“鲨鱼攻击”给本段画下了句号,杀死少女的怪物终于浮出水面。
然而警长会怎么应对鲨鱼的攻击,鲨鱼会给小镇带来怎样的影响?——段落句号背后,勾起的是全剧的总悬念,是另一块吸引观众的巨大磁石。
文/张馨月《出租车司机》开头拉片本日作业之一把你最喜欢的电影前5分钟做成故事板。
注意构图、明暗对比、灯光、摄像机走位、场景之间的转换、镜头节奏、剪辑以及整体的效果感觉。
——《数字短片创作》【美】Sherri Sheridan 著大家可以借鉴这种学习方法~镜头1:伴着低沉的萨克斯爵士乐,雾气弥漫的马路上一辆黄色出租车从镜头前缓慢驶过 固定镜头 低机位出租车驶过 雾气中出现片名 《TAXI DRIVER》灯光模拟路灯把雾气了打成橙黄色叠化成人物眼部大特写,主人公特拉维斯目视前方,但从未看镜头一眼,不是有红色灯光打在他脸上。
这个镜头可以理解成特拉维斯坐在出租车里驾驶汽车,纽约街道红色霓虹灯映在他脸上。
也可以理解成特拉维斯坐在电影院里。
影片的灯光打在脸上,尽管左顾右看不符常情。
但我觉得这是马丁此处用特写的缘故,没有场景和对照物,人物在场,其他都不在场,任由你联想。
特拉维斯看到的或许是纽约肮脏的街道,也可能是色情电影肮脏的镜头,两者在影片中其实差不多。
汽车挡风玻璃,布满水珠,应该是刚下过雨,纽约的街道需要清洗。
大光圈模糊背景,斑斓的霓虹灯化作一个个色块,漂亮极了。
雨刷打了一下,玻璃干净,世界明亮。
(非常美~)极慢的快门速度拍摄,画面拖了虚影。
把刚下过雨的街道上上下下拍的虚幻迷离不现实。
近景纽约街道的人们,还算平常。
前景红色雾气弥漫,红色象征意味极浓。
又回到这个镜头,特拉维斯再看,这个导演还为展现给观众的丑陋的世界。
有一句话,用在特拉维斯身上极适合。
李尔王在临发疯的时候说: 我定要做那种事—— 是什么我还不知道—— 但是它将成为 全世界的恐怖。
出租车招聘办公室,办公室大叔在看报纸,特拉维从画面右下角入画走进办公室,镜头跟进去移到特拉维斯近景。
办公室大叔应该在看特拉维斯申请表,注意构图,前景中景背景,很丰富,各占三分之一特拉维斯毫无敌意的看他,办公室大叔的主观视角。
背景调度员大爷风骚的屁股很抢戏两人的对话是这样的:大叔问他为什么要当出租车司机,特拉维斯回答晚上失眠,大叔提醒他看一看****,特说自己很喜欢,但不能老看,那玩意伤身,想挣点钱。
大叔问他工作时间地点有没有挑剔,特很帅气的回答:“any time any where”.只是用这个机位不大明白,为什么不用高机位拍过肩呢?(觉得有种大叔被俯视的感觉,大家都什么看法?)any time any where (我爱着老罗当年说话的这个语调)两人你来我往十几回合,一直是这两个机位在切。
大叔要看他的驾驶证,并且告诫不要违约,否则就被解雇。
特说自己人格有保证,然后大叔还担心他看电影太多,问他身体怎样,芳龄几何?一一作答。
笑靥如花违约者斩可能马丁也觉得看烦了,把镜头上移改到近景平视和之前不一样 看看你能找出几处不同 切来切去就这几个镜头这种俯视机位在片中也很多~左侧出画调度大爷在后面忙活了半天总算有个镜头了,虽然是背面,也好歹是个主体吧,不错了办公室出来,这是个运动镜头,镜头左摇出租车公司停车场全貌180度扫描摇回来,到特拉维斯中景,走出这里马路上,远景,左侧一排黄色出租车很有特色叠化到全景,在马上喝酒呢,很洒脱。
五分钟了。
文/冷锋玩过境学习《八部半》——开场的梦境分析学习《八部半》关于《八部半》第一次看是两年前左右,花了一周时间断断续续地看完,暑期时熬夜再看了一遍,对于整体的把握依然模棱两可,甚至是无所适从,我非常喜爱的一位导演杨德昌说自己“看了很多遍才明白其中的含义”,这对我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榜样,因此在这里准备一个镜头一个镜头仔细的阅读,以从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这不会是最后一遍,恰恰相反,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希望各位高人多多指教。
黑幕,响起第一声鼓,马上渐亮这是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暗调拍摄,阴影占据了画幅的三分之二,另外三分之一为隧道顶端,目之所及除了人物的背影就是车辆,画面没有任何的留白,拥挤不堪,异常压抑,接着镜头跟着车子的前行向前推前面车里有个人回头看切换这是一个横移镜头,起幅为地下车道的右侧,前景暗,后景亮,明暗对比,以及线性透视(右上端明亮的长灯管),表现出很强的景深。
目之所及依然都是拥挤的车辆,车与车之间没有缝隙,镜头内也没有缝隙,令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