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的脑损伤的不良[15]。
柴雪梅等[16]观察到钙拮抗剂氟桂利嗪具有维持缺血缺氧时的脑电图活动和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与抗癫痫药物合用,可以提高疗效。
包颖颖等[17]发现大剂量戊四氮诱发大鼠全面阵挛发作时,尼莫地平可延缓癫痫的发生,减轻发作强度,降低c FOS的表达。
参考文献1 鲜玉琼,郑昌柱,许秀丽,等.Vit C及非洛地平对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3(9): 772~7762 Feng M G,Navar LG.Nitric oxide synthase inhibi tion activates L andT type Ca2+channels in afferent an d efferent arterioles[J].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2006,290(4):873~8793 郑武田,孙贤玖,陈恩风.硝苯吡啶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84例[J]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2):15884 郑观芸,李俊玲.硝苯地平的临床新用途[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3,4(64):107~1095 王莉莉,梅其炳,赵德化,等.M N9202对血栓形成大鼠红细胞Ca2+浓度、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及其与增强红细胞变形关系的探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0,16(4):406~4086 李正初,伍建红.长期服用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6):421~4247 Kyselovic J,M arti n ka P,Batova Z,et al.Calcium channel blocker Inhibits w estern type diet Evoked atherosclerosis development in ApoE Defici ent M ice[J].J Pharmacol Expth er,2005,315(1):320~3288 朱鼎良.钙拮抗剂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J].中国医药学报,2000,2(4):6~79 Sedej S,Tsujimoto T,Zorec K,et al.Voltage activated Ca2+channelsand their role in the endocrine function of the pitui tary gland in new born and adult mice[J].Physilogy,2004,555(pt3):769~78210 周新泽,毛勤生,倪耀辉,等.钙拮抗剂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花生四烯酸代谢紊乱的影响[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5,l1(10):705 ~70611 Leel CW,S arnal S K,S i ngaramc,et al.Ca2+channel blockade by verapamil inhibits GM Cs and diarrhea during small intestinal inflamma tion[J].Am J Physiol,1997,273(4pt1):785~79412 Beck W T,Cirtain M C,Look AT,et al.Reversal of Vi nca alkaloidresis tance but not 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i n human leukemic cells by verapamilCancer Research[J].Cancer Research,1986,46(2):778~ 78413 Jaffrezou JP,Herbert JM,L evade T,et al.Reversal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by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SR33557without photoaffinity la beli ng of P glycoprotein[J].J Biol Chem,1991,266(29):19858~ 1986414 T s akiridou E,Bertollini L,Curtis de M,et al.Selecti ve increase inT type calcium conductance of reti cular thalamic neurons in a rat model of absence epilepsy[J].Journal of Neuroscience,1995,34(5): 3110~311715 Ikegaya Y.Abnormal targeting of developing hippocampal mossyfibers after epileptiform activities via L type Ca2+channel activati oni n vitro[J].J Neurosci,1999,12(9):802~81216 柴雪梅.氟桂利嗪辅助治疗癫痫病25例临床疗效观[J].贵州医药,2005,29(12):1120~112117 包颖颖,丁美萍.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c FOS蛋白表达及钙拮抗剂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2002,31(2):111~114我国抑郁症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广西龙泉山医院精神科 (柳州545005) 刘顺发研究表明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5.2%~16.2%[1],女性高达25%[2],全世界平均每年约有11.4%的成年人患抑郁性障碍[3]。
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大陆地区的抑郁症患病率推测为7%~8%;但国内于1982年和1993年两次进行了精神疾病流行病学多地区(中心)调查发现躁郁性精神病终生患病率分别为0.76/1000和0.83/1000[4],后者与20世纪80年代前相比约高出10~20倍。
而抑郁症只是作为其亚型之一,可见明显地低于西方国家,从而严重低估了该病的患病率,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1 我国抑郁症及神经衰弱流行病学研究现状迄今为止尚无专门针对抑郁症的全国流行病学研究资料。
1982~2004年全国32次区域性相关调查;其中18次调查中仅仅对情感性精神障碍(不包括抑郁症或抑郁性神经症)的患病率进行过调查,5次神经症(包括抑郁性神经症)的调查[4~9];而针对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近5年报道增加。
其中1982年十二地区抑郁发作终生患病率0.262/1000以及1993年七地区的抑郁症时点患病率和终生患病率分别为0. 104/1000和0.208/1000;1999年上海某城区用流调用抑郁症自评量表(CES D)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二次修订版(CCM D 2R)终生患病率为0.67%[10];2001年成都地区55周岁及以上人群中抑郁症总患病率为2.62%[11],2003年江西省抑郁症总患病率为1.15%,这显然不能完全用患病率增加来解释,而应是由于流行病学方法的改善、调查者专业素质的提高及良好的培训,因而能更多地发现患者的结果。
1982~1997年抑郁性神经症的总患病率为1.88/1000~3. 61/1000;神经衰弱的总患病率为8.39/1000~22.51/1000,其中两次多地区流调分别为13.03/1000和8.39/1 000[13,14]。
上述与美国20世纪90年代流行病学划区调查的重型抑郁症年患病率为10%、恶劣情感障碍的终生患病率约为6%、时点患病率约为3%等数据比较均较低[15]。
然而就目前有关资料显示抑郁症的患病率比20世级80年代上升很多,其可能性是对抑郁症的识别和诊断水平提高了。
2 中国抑郁症低患病率的探讨中国属于自杀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年自杀率为17.7/10861医学文选 2006年7月 第25卷 第4期万,并且大陆地区及台湾省发现抑郁症是引起 自杀成功 的主要原因[16]。
但研究报道的抑郁症患病率却远低于西方国家,这不得不使人想到对于抑郁症现有的流行病学方法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2.1社会文化环境 这是影响患者被检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心理因素离不开文化背景,它在情感性精神障碍特别是抑郁症发生、发展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7~21]: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受哲学思想的影响及对心理学的禁锢,使人们缺乏心理学及心理健康知识。
人们对无明显行为紊乱的抑郁症,未认识到是精神障碍;因此在初筛中,家人或其本人未能将心境异常予以反映,从而被疏漏。
被试或就医者强调心理因素对自己的影响,使医生把抑郁和焦虑情绪理解为正常人的心理反应。
社会歧视及个人羞耻感:在这种情感的作用下往往使他们不暴露或不去就医。
由于以往曾将精神疾病误认为是 思想病 ,使社会歧视及个人羞耻感在中国更为突出,且影响深远。
特别在公开的流行病学调查中,人们更担心这种隐私被传播会影响个人的形象、求知、使用、升迁以及婚恋,因而加以隐瞒。
一般情况下,精神分裂症受到的社会歧视及引起的个人羞耻感要远较抑郁症严重,但资料表明,中国精神分裂症患病率的检出却较高,而抑郁症的检出率却很低,这可能是由于精神分裂症易被识别,在调查中亦无法隐瞒所致,而抑郁症则易于隐瞒而漏检。
周围人对精神科知识的缺乏,不能及时发现,待到发现时他们中许多人已经走上自杀的道路。
当就医者突出某些躯体不适,以此作为主诉,前往全科医师或某专科医师处求治,则可造成不能足够的识别和处理。
2.2 典型与不典型的临床表现 抑郁症可大致区分为抑郁发作和恶劣心境两种临床表现,其临床特征各不相同,典型的症状识别并不困难,但不典型的病例颇为常见。
例如以躯体症状作为主诉的抑郁症:情绪低落,心境压抑,或兴趣减退,缺乏乐趣,是抑郁发作的两组基本症状。
但许多患者并不主动向医生吐露自己的抑郁心境,而是诉述胃肠不适、食欲减退、或部位不定、性质模糊的疼痛;一些患者虽有不愉快的表情,但往往被医生理解为对躯体不适的自然反应,未予重视。
恶劣心境则以慢性(病程2年以上)程度较轻的抑郁症状为其基本特征,常主诉为头痛头昏、睡眠不佳、四肢无力等躯体不适,如仔细了解,并不难发现在其躯体症状的后面,存在着长期的心情沮丧和兴趣缺乏。
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学者提出中国抑郁症诊断率较国外低的假设之一是躯体化症状主诉高于情感障碍的主诉[17,18]。
不论是外国或中国学者已从临床研究中证实:以往至少约有30%~87%的抑郁症或抑郁性神经症曾被误诊为神经衰弱,原因是依据患者躯体性主诉,而忽视对其抑郁心境的查询[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