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前置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个人课题申报表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前置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个人课题申报表

3.怎样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作学习怎样在前置性学习中体现。
5.评价方式的改革。
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已有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及其特点与不足,已有的研究结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生本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课堂,而这必须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取决于学生的“先学”、“会学”。生本教育理论告诉了我们,要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就要让孩子“先学”、指导孩子“会学”,这样才能做到“以学定教”、“不教而教”,这也是生本理论把前置性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的原因所在。在倡导生本理念的今天,在南京市大力推进小班化教学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前置性学习能力对于践行生本理念,凸显小班化教学优势,体现“关注每一个”的核心理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通过有效的制度约束及家校的有效合作,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自觉进行前置性学习的习惯。
2.前置性学习方式的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学习其他学校的经验,研究本校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前置性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开展前置性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策略,为学校的小班化教学研究提供成功的范式。
对于我们学校而言,指导学生扎实而有效的前置学习,进而形成前置性学习能力,是真正落实小班化教学的关键所在,对推进学校小班化教学的内涵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标(概括地说明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及问题解决的预期的状态。)
课题研究的内容(将研究目标逻辑地切分成相对独立的研究范畴加以表述,表述具体准确)
4.2014年9月-2015年1月:研究对学生前置性学习的评价方式及小组学习在学生前置性学生中的运用。
5.2015年3月-2015年6月: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案例、结题报告,编制学生前置性学习做业绩,结题。
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前置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课题研究的条件:
1.目前,学习正在进行南京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小班化背景下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的校本研究》的研究工作,学校研究氛围较为浓郁,有良好的研究氛围。
2.研究者热爱教育科研工作,是校“十二五”规划课题《小班化背景下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的校本研究》的主持人之一,负责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有多篇论文、案例在省市论文案例评比中获奖,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重点回答每一阶段需解决什么问题、怎么做等,问题要与目标、内容、方法相符;并说明每阶段的时间安排)
课题研究的过程:
1.2013年7月-2013年9月:选题,撰写课题申报表,课题申报。
2.2.13年10月-2014年1月:问卷调查,制定研究计划与策略。
3.2014年3月-2014年6月:通过兴趣激发、制度约束、家校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校习惯;研究学生前置性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开展前置性学习;进行个案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2.文献研究法:通过研究文献,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及时掌握课题研究的发展状况,学习别人的经验,丰富自己的研究思路。
3.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研究,找到共性问题,制定研究策略。
4.行动研究法:发现问题,制定策略,指导学生开展前置性学习活动。
2.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经验与不足,调整方法形成策略。
课题研究的条件(开展研究的主客观条件)及预期成果(成果形式、成果名称)
3.小组合作学习在前置性学习中的运用研究
小组合作学校是小班化教学的重要形式,通过此项研究,指导学生学会怎样通过合作的形式开展前置性学习,提高前置性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4.前置性学习评价方式的研究
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变重结果为重过程,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前置性学习的形成。
3.研究者长期从事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有着便利的研究条件。
4.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尽一切努力为研究者提供支持,有着良好的外部条件。
预期的成果:
1.结题报告一篇。
2.相关论文每学期一篇。
3.研究的课例每学期一篇。
4.学生的前置性作业集一本。
市教育局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审批意见
说明:1.本表中类别可分为中语、小语、中数、小数、英语、思品、心理教育、德育(班主任工作)、教管、化学、物理、历史、地理、生物、科学、幼教、职教、信息、音乐、体育、美术、特殊教育、课程建设、其它等。
校本研究:是指立足本校学生实际,通过研究解决本校学生在前置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本校学生的前置性学习能力。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在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的能力,学习的策略等方面与城区学校的学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本课题研究,主要针对本校高年级学生的实际展开研究,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本校高年级学生的前置性学习能力,践行生本理念,提高本校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
南京市2019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
(表二)
编号
类别
小语
课题名称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前置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
关键词界定及课题名称解读(关键词界定清晰、准确,限定研究范围,明确其含义,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前置性学习能力: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学生前置性学习能力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1.学生在老师讲授新的内容之前有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2.学生知道怎样进行自主学习,具备自主学习生字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搜集筛选资料等方面的学习能力; 3.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能够有所感悟,具有发现问题,并懂得通过怎样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课题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觉地开展前置性学习活动。
2.使学生学会语文前置性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
3.为学校的小班化教学改革提供成功的范式,推动学校小班化教学改革的发展。
4.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论述本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该研究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课题研究的背景
1.国内背景:原南京市教育局徐传德局长说过,小班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方向,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南京市的小班化教学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12年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进一步推动南京市小班化教学的发展,提升南京市小班化教学的内涵,目前,南京市教研室小班化研究所正着手制定南京市小班化教学规程,小班化教学应该具有哪些要素,各校的观点不尽一致,但把前置性学习作为规程中的必备要素,得到了各校的一致认可。可见,提高学生的前置性学习能力不仅能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获得一种愉悦、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展培养学生前置性学习能力的研究工作,对提高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品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本表的编号由各区、市直属学校自行编排。
3.本表可用于各区教科室、市直属学校单位进行区级、校级立项评审。
课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究的意义:
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助于提升本校教师开展小班化教学研究的信心,为本校教师开展小班化教学研究提供策略上的支持,使学校的小班化优势能够得以提高,提升学校的课堂教学品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堂教学效益。
需要解决的问题:
1.怎样培养学生前置性学习的习惯。
2.学生怎样进行前置性学习。
2.学校背景:我校是一所农村小班化学校,尽管实施小班化教学已进入第八年,但从课堂教学的形式来看,很多班级仍然是小班形式的大班教学,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小班教学的优势没有得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益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是教师面对一群学习习惯不尽如人意,自主学习能力不甚理想的学生缺乏足够的信心,已不知道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前置性学习能力,致使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没有得到体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