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病及治疗
一、西医病因病理(病理)
2.组织器官功能低下 ①消化功能低下 ②循环系统功能低下 ③肾功能障碍 ④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 ⑤免疫功能低下
二、中医病因病理
喂养不当 疾病影响 禀赋不足
脾胃受损
纳运
生化
失调
乏源
疳病
脾运失健 脾虚夹积 气阴亏耗
疳气
疳积
干疳
二、中医病因病理
疳证病机源于脾胃,其影响范围并不局限于脾胃, 脾为后天之本,脾病日久,气血虚衰,诸脏失养, 必累及其他脏腑。 如土虚木乘,脾虚肝旺,肝血不足,肝之精气不能 上注于目,可兼见眼疳; 脾病及心,心火循经上炎,出现口疳; 土不生金,脾病及肺,肺阴不足,虚火上炎,出现 “肺疳”。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为最具特征的改变 营养不良患儿多种血清酶的活性降低 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 血钾、镁降低,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骨生 长缓慢 生长激素分泌可能增加。
医学全在线
诊断
辨病要点
主要根据小儿年龄及喂养史,临床有体重下降、 皮下脂肪减少、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及其他营 养缺乏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
重症患儿皮包骨头,状若老人,体温低,脉搏缓慢,基 础代谢率降低,肌张力低下,智力落后。食欲低下,常 有便秘,并可有饥饿型腹泻,呈频繁、少量多次的大便, 并带有粘液。
严重者可因血清蛋白降低而出现水肿。
临床表现
二、并发症 (一)营养性贫血
营养不良患儿造血所需原料如蛋白质、铁、维生素B,均 易缺乏,最多见者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二)各种维生素缺乏
疳证分为疳气、疳积、干疳三大证候及其他兼 证。
六、范围
本证西医学泛指小儿营养不良及多种维生素缺乏 症,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合并症。
营养不良是因缺乏热量和蛋白质所致 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其临床特征为体重下 降,渐进性消瘦或水肿、皮下脂肪减少, 常伴有各器官不同程度功能紊乱。急性者 常伴水、电解质紊乱,慢性者常有多种营 养素缺乏。
常见者为维生素A缺乏,有时也有维生素B、C、D的缺乏。 (三)感染
因免疫功能低下易继发上呼吸道感染、鹅口疮、支气管肺 炎、结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败血症等各种感染,特别 是婴儿腹泻,可迁延不愈,加重营养不良,形成恶性循环。 (四)自发性低血糖
有时可突然发生,表现为体温不升、面色灰白、神志不清、 脉搏减慢、呼吸暂停等。
疳病及治疗
一、定义
疳病是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 功能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慢性病证。以形 体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饮 食、大便异常为特征。
二、发病情况
1、发病年龄:本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各年龄组皆可发病。
2、发病季节: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3、发病特点: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迁延难愈
医学全在线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体重不增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继之体重下降,病久者身 高也低于正常。
皮下脂肪逐渐减少或消失,首先为腹部,其次为躯干、 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部。故不脱衣服不易看出小儿 的消瘦程度。
腹部皮下脂肪层厚度测量是判断营养不良的指标之一。 全身症状及生化代谢改变随之出现。
以至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如果病久正气虚弱可 出现多种并发症,而使病情恶化,严重者还可 导致阴竭阳脱,卒然变险,古人视为恶候,列 为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之一。
三、历史沿革
最早记载于《颅囟经》 疳之病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虚劳候证论》,
“蒸盛过伤,内则变为疳,食人五脏”,“久蒸不 除,多变为疳”。指出疳为内伤慢性病,可涉及五 脏。 《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疳皆脾胃病,亡 津液之所作也”,认识到疳证的病位、病及变化主 要在脾胃。 《活幼心书·疳证》曰:“疳之为病,皆因过餐饮 食,于脾家一脏,有积不治,传之余脏。”
蛋白质消耗过多;
先天不足和生理功能低 下。
一、西医病因病理(病理)
轻度营养不良的病理变化,只有皮下脂肪减少和 肌肉轻度萎缩。 重度营养不良可见肠壁变薄,粘膜皱襞消失,心 肌纤维混浊肿胀,肝脂肪浸润及变性,淋巴组织 和胸腺显著萎缩,以及各脏器缩小等。
一、西医病因病理(病理)
1.新陈代谢失常 ①糖代谢失常 ②脂肪代谢失常 ③蛋白质代谢失常 ④水盐代谢失常
病因诊断需计算热量和营养素的摄入量,详细 了解喂养史、即往病史、出生史等,进行必要 的检查来确定。
营养不良分度诊断标准见表17-1。
辨病要点
不同程度营养不良的特点(婴幼儿)
I度(轻)
Ⅱ度(中)
III度(重)
体重低于正常均值 10%-25% 25%-40%
40%以上
腹部皮褶厚度
0.8—0.4cm 0.4cm以下
辨证要点
(一)辨病因 疳证的病因有饮食喂养不当、多种疾病影响及先天禀
赋不足等,临床上各种原因互相参杂,应分辨主次, 掌握重点。
四、 “疳”的含义
“疳者甘也”,从病因而言,是指小儿恣食肥 甘厚腻而成疳证。
“疳者干也”,从病机、症状而言,是指气液 干涸,形体赢瘦。
五、命名
五脏分类:如肝疳、心疳、脾疳、肺疳、肾疳; 病因分类:如蛔疳、食疳、哺乳疳; 患病部位分类:如眼疳、鼻疳、口疳等。 目前遵从古代资料,结合病程与证候特点,将
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病因)
1.喂养因素
婴幼儿常因母乳不足或 人工喂养调配不当或以 谷物为主食,长期缺乏 蛋白质和脂肪而发生营 养不良。
较大儿童的营养不良多 为婴儿期营养不良的继 续或因长期偏食、食量 不足等引起。
2.疾病因素
消化系统疾病或先天畸 形。
急、慢性传染病。
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 征)。
消失
身长
尚正常
低于正常
明显低于正常
消瘦
不明显
明显
皮包骨样
皮肤
尚正常 苍白、松弛 苍白明显干皱,弹性消失可现瘀点
肌张力
基本正常 弹性差,松弛 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
精神状态
稍不活泼 较萎靡不安,易疲 呆滞,反应低下,抑
乏,多哭闹
制与烦躁交替
辨病要点
腹部皮下脂肪的测量:左手拇指与食指将锁骨中线平 脐处,皮褶方向与躯干长轴平行的皮肤及皮下脂肪捏 起,两指相距3cm,右手拿量具,将钳板插入捏起的皮 褶两边至底部钳住,测量其厚度,读数记录至0.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