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8)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为肺活量。
2、肌小节:是指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3、超负荷原则:是肌肉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它不是指超过本人的最大负荷能力,而是指力量训练的负荷应不断超过平时采用的负荷,其中包括负荷强度、负荷量和力量训练的频率。
4、极点:在进行强度较大,进行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练习者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不想再运动下去的机能状态,称为“极点”。
5、月经周期:女子在性成熟后,在卵巢激素周期性分泌的影响下,子宫内膜发生一次剥落、出血、修复和增生的周期性变化,称为月经周期,也称女性生殖周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兴奋性、收缩性;
2、选择性肥大、代谢专门性;
3、远距分泌、旁分泌;
4、7%~8%;
5、内环境相对稳定;
6、心率、收缩期;
7、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
8、增强,抑制;
9、真稳定状态、假稳定状态
10、肌纤维横截面积;
11、27℃~28℃,15℃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简述人体代谢的供能系统。
答:人体运动中的能量供应可在两种供能形式下进行,即无氧代谢及有氧代谢,分别在这两种供能形式下工作的有三个供能系统。
(2分)
无氧代谢即指人体在供氧不足的状态下运动时,能量供应靠物质的无氧分解提供,主要由ATP—CP系统及糖酵解系统供能。
(2分)
人体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运动时,能量供应由能源物质的彻底氧化供给,此时工作的供能系统为有氧氧化系统。
(2分)
2、肌纤维类型的分类?这种分类对体育运动实践有何意义。
答:肌纤维分为红肌(慢肌)和白肌(快肌),(1分)在快肌中可分为三个亚型:快红肌、快白肌和中间型。
(1分)由于不同的肌纤维类型在收缩性上的生理差异对不同的运动项目有直接的影响,(2分)红肌纤维比例较高者有利从事长时间运动的耐力项目,(1分)而白肌纤维比例较高者在短距离,高强度或爆发性力量的项目具有优势。
(1分)
3、运动性免疫抑制具有什么生理意义?
答: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从身体健康及维护机体安全角度而言,它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
(1分)①运动过程中,免疫抑制现象作为对运动应激活动的反作用,使机体不能将全部能量和机能能力动员出来从事运动,以免反应程度过高过强,影响机体安全。
(1分)②运动过程中,免疫功能降低实质上是作为机体无法再继续工作的“信号”,提示机体应该适时“中止”运动。
(1分)③运动性免疫抑制程度与机体所完成的训练负荷直接相关。
训练负荷越大,运动后免疫抑制程度越深,抑制解除所需时间越长。
(1分)④若机体尚未恢复情况下继续坚持训练,机体利用免疫降低容易患病等提示机体已无法再坚持训练,强制性地要求机体休息、恢复,至少要求强制性地减量、减强度,以此保护机体安全。
(1分)⑤在运动后恢复期,免疫功能调控作用占优势,它可利用免疫降低强令机体休息促进恢复。
(1分)
4、根据儿童少年的神经系统特点,如何进行体育教学与训练?
答:儿童少年神经活动过程灵活性高但不稳定,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1分)动作不协调,易出现多余动作,分析和综合能力较低,条件反射建立得快,恢复也快。
(1分)儿童时期偏重第一信号系统,少年时期第二信号系统活动进一步发展,分析与综合能力逐渐提高。
(1分)
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工作能力低,易疲劳,据此特点在教学中应注意:(1)多采用直观教学,形象、示范动作,精讲多练以及简单易懂的形象化语言、顺口溜、口诀等形式的教学方法。
(1分)(2)课的内容要生动活泼、多样,如游戏、小型比赛,并应多安排时间进行短暂休息。
(1分)(3)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充分利用两个信号系统活动的能力和有目的地加强第二信号系统活动。
(1分)
六.论述题(共11分)
1、试述最大吸氧量的主要生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答: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包括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
(1分)心脏的泵血功能是影响最大摄氧量的中央机制,它取决于心脏容积和心肌收缩力。
(1分)在最大心率、每搏输出量不变的条件下,动静脉氧差是影响最大吸氧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1分)它由肌肉利用氧的能力决定,是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外周机制。
(1分)肌纤维类型也影响肌肉的摄氧能力,慢肌纤维由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线粒体数目多、体积大,其酶的活性高,对氧的摄取能力也高;(1分)慢肌纤维肌红蛋白含量也比较高,有利于增加肌纤维的摄氧能力。
(1分)
此外,遗传也是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之一。
年龄、种族、性别等因素与最大摄氧量有关。
(2分)
训练可以提高最大摄氧量,这是因为训练可增大心容积和心肌收缩力量。
(1分)训练可导致慢肌纤维线粒体增大、增多,线粒体氧化酶的活性增加,提高对氧的
摄取量。
(1分)同时,耐力训练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导致快肌纤维的生理、生化代谢特征向慢肌纤维方向变化,提高摄氧和利用氧的能力。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