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综合检测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地区属于(D)
A.热带B.亚热带C.北寒带D.北温带2.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A)
A.台湾岛B.海南岛C.舟山群岛D.崇明岛
3.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来看,我国位于(B)
A.西半球、北半球B.东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南半球D.东半球、南半球
4.目前,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共有(D)
A.23个B.31个C.28个D.34个
5.我国纬度最高和最低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分别是(D)
A.新和琼B.黑和台C.黑和粤D.黑和琼
6.下列一组国家中,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组是(B)
A.朝鲜和韩国B.日本和菲律宾
C.柬埔寨和文莱D.越南和马来西亚
7.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在(A)
A.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B.南海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C.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
D.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8.下列省与其简称对应正确的一组是(B)
A.山东——辽B.陕西——秦
C.湖北——湘D.山东——豫
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解决好人口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回答9~10题。
9.2011年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近13.4亿(不含港、澳、台地区),我国人口总数规模可能带来的影响是(D)
A.国防兵源不足B.劳动力短缺
C.耕地闲置D.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10.这次人口普查显示,少数民族人口大约占8.49%。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C)
A.东部和西部地区B.东部和中部地区
C.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D.中部和西南地区
下图是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
请回答11~12题。
11.1991~1998年该城市人口增长最多的年份是(C)
A.1993年B.1995年C.1996年D.1997年
12.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该市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D)
A.人口老龄化突出B.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C.社会劳动力不足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13.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D)
A.人口分布不均B.城镇人口增长迅速
C.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D.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14.下列有关我国人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我国目前突出的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B.我国平均人口密度大于世界平均人口密度
C.我国人口地理界线是从云南的黑河市到黑龙江省的腾冲县
D.我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
15.下列说法与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不相符的是(A)
A.西北部人口密度大于东南部B.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高原地区
C.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内陆地区D.目前,农村人口总量大于城市人口总量
16.我国生活在“世界屋脊”上的少数民族是(B)
A.维吾尔族B.藏族C.壮族D.高山族
17.下列少数民族与其节日的连线,正确的是(B)
A.壮族——火把节B.傣族——泼水节
C.蒙古族——三月三歌会D.回族——那达慕大会
18.在内蒙古草原上的那达慕大会上,观赏不到的民族风情是(D)
A.赛马B.射箭C.摔跤D.赛龙舟
19.以竹楼为主要民居的民族分布在我国的(A)
A.西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青藏高原
20.关于我国各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汉族人口占全国的92%,因此汉族领导少数民族
B.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必须向汉族统一
C.我国依据各民族的贡献大小确定地位高低
D.我国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读图所示的各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图,完成下列各题。
(15分)
(1)按要求填写下表。
__④____①__
__①②__。
(填序号)
(3)四个省中,陆上同邻国接壤的是__①④__,纬度最高的是__④__,临海的是__②__,长江流经的省是__①③__。
(填序号)
22.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较长的历史时间中,由于战争、疫病等原因,死亡率__高__,人口增长__缓慢__。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__直线__上升。
(3)由于我国__人口基数大__,每年新增人口1 200万左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开展了__计划生育__工作,人口增长的速度才有所缓减,因此我国政府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4)我国自从实行该人口政策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使“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__4__年。
23.“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国少数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构成了祖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成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一天,曼曼和她的外国朋友玛利亚到“民族文化村”游园,看到了许多少数民族的歌舞、民俗表演。
你能不能根据观看的内容,判断出它代表哪一个少数民族?并填入图中相应空格中。
(备选民族:蒙古族、朝鲜族、黎族、彝族、傣族、回族、壮族、藏族)(16分)
2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关于中国人口的最大容量,经各方面专家预测,结论均为16亿。
如果超过了18亿,将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产生破坏性影响。
计划生育有效地抑制了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且受到世界各国的赞誉。
按1973年的生育水平计算,到1994年我国人口可达15亿,因实行了计划生育,实际人口则为12亿,少生了3亿。
我国的“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规定:人口控制在13亿~15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年平均10.83‰,这表明我国将进入“低—低—低”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国家的行列。
材料二:1996年,记者在陕北黄土高原的一个穷山沟里与一个放羊娃有一段对话:“今年十几岁了?”“十六!”“怎么不上学?”“我放羊。
”“你放羊是为了什么?”“挣钱。
”“挣钱干什么?”“娶媳妇。
”“娶了媳妇干什么?”“生娃娃。
”“生下娃娃将来干啥?”“放羊。
”
(1)材料一中最后一句话的“三低”指的是人口__低出生率__、__低死亡率__、__低自然增长率__。
(2)阅读材料一,简述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成效。
答:经济上,计划生育使人口减少,可转化为经济效益,有利于人均生产总值的提高;社会上,有利于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我国实现扶贫脱贫、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3)阅读材料二,谈谈自己的感想。
答:传统生育观念在落后地区依然根深蒂固。
在中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有必要性。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