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A.耕地B.林地C.草地D.建筑用地2.据图内容,读图判断①、②、③与乌鲁木齐、拉萨、武汉三地的组合,最有可能的是A.①武汉②乌鲁木齐③拉萨B.①拉萨②乌鲁木齐③武汉C.①武汉②拉萨③乌鲁木齐D.①乌鲁木齐②武汉③拉萨3.成都与拉萨纬度相当,但两个地方的气候差别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因素B.海陆因素C.纬度因素D.洋流因素4.长江自西向东流,最终注入的海洋是()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5.图中,下列铁路线组合正确的是()A.甲﹣﹣陇海线B.乙﹣﹣京九线C.丙﹣﹣京广线D.丁﹣﹣京沪线6.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中,能表示北京气候类型的是A.B.C.D.7.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A.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B.深层地下水C.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D.海洋水8.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A.交通运输业B.农业C.工业D.旅游业9.我国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庞大,主要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B.我国人口有13.40亿,人口基数大C.城市化进程快D.改革开放使经济发展的结果10.造成我国的耕地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的差异B.科技水平的差异C.气候条件的不同D.耕作制度不同11.关于我国经济各部门的分布,描述正确的是()A.铁路网东部稀疏,西部密集B.农业分布东部以畜牧业为主,西部以种植业为主C.东部沿海工业中心少,西北内陆工业中心多D.高新技术产业多依附于大中城市12.下列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季节变化的有效措施是()A.节约用水B.南水北调C.兴建水库D.跨流域调水13.我们学校所在的温度带是()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中温带14.下列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土地资源B.煤炭资源C.石油D.钢铁15.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A.东北和华北B.东北和西北C.华北和西北D.西南和西北16.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匹配欠佳的国家。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匹配较差的地区是A.青藏地区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北方地区2、缓解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是A.修建水库B.跨流域调水C.大量开采地下水D.围湖造田17.我国共设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它们名称中所包含的少数民族分别是A.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B.回族藏族布依族满族朝鲜族C.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D.回族白族蒙古族壮族土家族18.为解决水、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应扩大耕地面积B.北方地区相对缺水,应大力缩小耕地面积C.南水北调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D.节水与区外引水相结合是北方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长远之策19.当乌苏里江上洒满阳光时,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星斗满天,这是由于我国()A.距海远近不同B.地形地势不同C.东西跨经度广D.南北跨纬度广20.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低得多,其主要原因是受A.季风影响B.纬度位置影响C.海陆位置影响D.地势高低影响21.下列地势变化示意图中,最符合我国实际的是A.B.C.D.22.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受地势影响,我国的大江大河多A.自东向西流B.自南向北流C.中部流向四周D.自西向东流2、大型水电站在图示地区集中分布的原因是A.降水多,河流水量大B.河流落差大,水流急C.经济发达,用电量大D.地形平坦,利于建水电站23.中国饮食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下图是四个餐饮品牌的商标设计。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餐饮品牌各具特色,其所属省区正确的是( )A.①——甘B.②——琼C.③——滇D.④——贵2、形成于四川盆地,体现了人们对夏季湿热环境适应性的美食是( )A.①B.②C.③D.④3、图中④是蒙自云南过桥米线商标。

米线又称“米粉”,一百多年前,汉族居民将这种小吃带到哈尼族、彝族聚居的蒙自地区,逐渐加工演化成独特的地方美食。

蒙自过桥米线传统技艺2015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反映出我国( )A.北方地区以稻米为主食的历史源远流长B.地方美食也是自然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C.少数民族和汉族交错杂居中的文化融合D.保护古老技艺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24.下图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A.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B.从西南地区向东北地区递减C.从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递减D.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2、造成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复杂多样B.人口分布不均C.季风气候显著D.水污染严重3、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A.大修建水库B.跨流域调水C.防止水污染D.节约用水25.读北京、武汉、广州和哈尔滨年降水量图回答下面小题1、图中反映哈尔滨年降水量变化的是()A.a B.c C.d D.b2、a、b两个城市降水变化特点()A.雨季来的晚,结束早B.雨季来得晚,结束晚C.雨季来得早,结束D.雨季来得早,结束晚26.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们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也哺育了我们华夏民族。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长江、黄河的共同点是A.都注入东海B.航运价值高C.自东向西流D.流经三级阶梯2、关于长江、黄河的描述,正确的是A.河套平原位于黄河的中游,素有“塞上江南”的美称B.三峡水利枢纽位于长江中游,是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C.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水量丰富,汾河和渭河是重要支流D.长江中下游航运便利,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利支撑27.读“我国东部地区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分配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A.甲B.乙C.丙D.丁2、我国东部地区四个城市的年内气温和降水量图,共同特点为雨热同期,原因是()A.大陆性气候显著B.季风性气候显著C.海洋性气候显著D.地形复杂多样28.读黄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两地水能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地均位于我国地势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B.两地均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C.甲地水量较小,水能资源缺乏;乙地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D.乙地位于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过渡地区,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2、黄河流经的省区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青、甘B.宁、内蒙古C.晋、陕D.豫、鲁29.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属于我国地势分界线的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有关四座山脉叙述正确的是()A.①山脉上有世界最高峰B.②山脉两侧地形类型相同C.③山脉为西北——东南走向D.④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上30.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是()A.节约用水B.修建水库C.跨流域调水D.植树造林二、解答题31.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图1)和“长江流域20世纪不同年代水土流失、森林覆盖率变化”(图2),回答问题。

(1)图1中,甲、乙两区域相比,____(甲、乙)夏季平均气温低,影响因素是____。

(2)乙区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请写出长江为“鱼米之乡”的形成所提供的优越条件:____、____。

(两方面)(3)长江中下游沿岸人口密集,城市众多,中游的____市有“九省通衢”之称,下游的____市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4)结合“图表2”,各用一句话依次描述,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的变化情况:____,____。

为了使长江流域水清、地绿,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

3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图1中的甲、乙、丙、丁分别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图2为甲工业基地略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_。

(2)图2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_____ (填“轻”或“重”)工业基地,该地区发展钢铁工业最突出的有利条件是_____。

(3)乙、丙工业基地分别有我国重要的两座城市,_____铁路是连接两座城市的纽带。

(4)丙工业基地的名称是_____,它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5)与其他工业基地相比,丁工业基地发展的特有优势条件是(_____)A.交通便利 B.工业基础雄厚C.毗邻港澳,多侨乡 D.劳动力丰富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福建省云霄县背山面海,种植枇杷的条件优越,枇杷产量大、品质好,2001 年获“中国枇杷之乡” 的美誉。

云霄枇杷树根系浅,枝繁叶茂,性喜温暖,花期在 11~12 月,冬季低温会影响其开花结果;果实在转熟期,表面易被强日照灼伤;枇杷果皮薄嫩,果肉柔软多汁,不易储存,鲜果上市期短。

材料二下图示意云霄县位置范围。

(1)福建省位于我国五个温度带中的,干湿地区中的地区,行政中心是。

(2)风害是影响云霄县枇杷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该县夏秋季节枇杷树容易遭受(特殊天气)风害的影响。

(3)云霄县是我国枇杷越冬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分析该县枇杷越冬条件好的原因。

34.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连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中A、B两地的名称是:A为____;B为____。

(2)人口密度在1人/平方千米以下的地区叫做无人区。

由图可知,无人区较广的有C____、D____、青海三省区。

(3)C省区的简称是____,D省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____。

(4)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区是____。

(5)2016年1月,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将(_____)A.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 B.解决人口素质问题C.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D.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35.读“中国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山脉:①____②____。

(2)③是我国最大的平原____,④是世界最高的高原____。

(3)陆上邻国:A____;B____。

(4)隔海相望的国家:C____。

(5)D是我国最大的岛屿____,隔____(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6)海域E是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齐全,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草地,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所占的比重小,C正确。

故选C。

2.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①地1月气温在0°C以上,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可判定是武汉.②地年降水量40--50mm之间,说明降水稀少--可判定是乌鲁木齐.③海拔在5000米以上,可判定是青藏高原上的拉萨;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气候和海拔判断城市的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