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调研活动总结[工作范文]

大调研活动总结[工作范文]

大调研活动总结篇一:永康镇大讨论大走访推进大讨论凝聚大智慧促进大发展——永康镇开展“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卫”大讨论活动暨“千名干部下基层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工作总结(20XX年9月5日)今年6月份以来,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镇党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广泛发动,扎实工作,在全镇开展了“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卫”大讨论活动。

7月6日起,镇党委紧跟形势,服从大局,在永康镇工作组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发动全体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继续全身心投入到“千名干部下基层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中,作为对“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卫”大讨论活动的延续和升华,为我镇把大讨论活动推向深入增添了强大的后劲。

通过活动的开展,干部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解放,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工作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民德民风明显好转,社会管理工作及其创新有所作为,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显著提升,基本实现了活动推动我镇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初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主要做法(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积极响应马廷礼书记在5月27日市委常委会议上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卫”大讨论活动的要求,镇党委于6月1日在干部学习例会上迅速传达了会议精神,组织干部认真学习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卫”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

随后召开党委班子专题会议,从思想上统一了班子成员对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制定了切合我镇实际的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及学习阶段安排意见,同时,抽调得力人员组成了活动领导小组及督查小组,为大讨论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启动以来,镇党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与下派工作组进行工作对接,于7月6日召开了党委会议,专题研讨学习了“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的目的、重大意义及有关文件精神,并对活动从宣传发动、组织机构、工作分工、开展形式及内容等方面作了详尽安排,在最大程度上做到了与“大讨论”活动相结合,制定了我镇“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实施方案和工作人员分组意见,形成了人员充分保障、资源合理配臵、部署精心严密的活动组织体系。

(二)广泛发动,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6月7日和7月7日,镇党委分别召开了“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卫”大讨论活动和“千名干部下基层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动员大会。

会上要求广大镇村干部将两个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民生改善、干部作风转变”四项重点,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求民智,深化对当前镇情的再认识,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深入排查和化解基层各类矛盾纠纷,有效解决民生突出问题,切实转变自身工作作风。

通过动员,达到了思想高度统一、认识高度到位,使全体镇村干部深刻理解了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达到了氛围高度浓厚、行动高度一致,使全体镇村干部自觉把“大讨论”活动和“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作为当前“一号工程”,积极投身进去,切实行动起来,真正取得成效。

会后,各村也以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等形式,广泛深入进行层层发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支持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活动宣传上,镇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创新性地提炼了“十问十答”、“六个结合”等方面的内容,以新颖的内容充实了活动的宣传形式,同时,充分借助学习园地、条幅、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广播等载体,以及惠农政策下乡等活动,营造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舆论氛围,迅速在全镇掀起了人人关注、人人参与“大讨论”和“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的热潮,并始终得以保持。

我镇在活动开展期间共悬挂宣传横幅55条,在村主干道路两侧刷写彩标1000余条,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大会、群众代表会上百次,共计下发3000余份惠农政策宣传信,在传播三农政策的同时,加大了活动的宣传力度,使活动始终在浓厚的氛围下开展。

镇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严格按照要求,及时向市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活动开展动态,活动期间,共上报工作进展情况13篇,工作简报37期,被选用刊登5期,在《中卫日报》上稿6篇,在中卫电视台上影像3次。

(三)强化学习,狠抓落实,加强督查。

一是学深学透。

按照市委总体安排部署和《学习讨论阶段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镇党委大力加强干部理论学习和研讨,以自主学习、集中学习、座谈讨论、专题培训为主要学习形式,组织干部认真学习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和中央、区、市领导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自治区领导关于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有关讲话以及关于中卫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科学内涵,为开展“大讨论”和“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确保学习效果,镇党委在加强理论学习上做到了“六有三统一”,“六有”即:有教材、有辅导资料、有学习笔记、有学习园地、有体会文章、有讨论交流,“三统一”即:制作下发活动专用笔记本,做到笔记本规格统一;印发学习辅导资料,做到学习内容统一;对镇村干部一视同仁,做到记录要求统一。

活动期间,每名干部均完成至少5000字学习笔记,撰写至少3篇心得体会,各中心(室)、站所结合工作实际撰写至少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文章。

二是落到实处。

自6月15日“大讨论”活动进入查找问题阶段后,镇党委组织广大镇村干部白天干业务工作,晚上进村入户开展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和入户访谈等形式,广开言路,广征民意,精心设计并发放《征求意见座谈会会议记录表》和《镇村干部入户调研表》各1000份,获取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开展以来,镇党委迅速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将工作组细化分解为22个工作队,与各村一一对应,每个工作队由1名工作组成员和我镇2名干部组成,确保“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共计印发民情日记等八类表格万余份,再次掀起了入户走访调研的高潮,切实推动了活动扎实开展,落到实处。

三是加强督查。

镇“大讨论”活动督查小组坚持不定期对各村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既听汇报,也看实效,通过查阅工作记录和调研表格完成情况以及走访群众,加大了活动督查力度,坚决杜绝了走过场和流于形式的现象。

在“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镇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督查点评会,并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督查制度及工作表现反馈制度,加强了对工作组成员及镇村干部的纪律约束。

活动期间,各工作组成员均能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按规定时间到岗开展工作,无脱岗、串岗、睡岗、提前离岗和聚众闲聊或打牌吃喝等行为,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干部形象。

(四)及时反馈,强化措施,形成合力。

镇党委高度重视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推动“大讨论”和“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的开展。

每周召开一次工作汇报会,由各工作队汇报当周化解的矛盾纠纷以及排查出的制约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民生改善和干部作风转变等方面的问题,并就征求到的群众意见建议作交流发言。

结合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系列活动,我镇于6月29日召开了老党员慰问座谈会暨“大讨论”活动征求意见会,邀请各村退休书记及关心镇村发展的老党员积极献计献策,继续在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卫新的征程上发光发热,以新颖的形式丰富了活动的内容。

通过三个月来百余名市、镇、村三级干部深入摸底排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360件,梳理各类突出问题67件。

镇党委坚持结合实际、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根据解决权限的不同,按镇级、市直部门级和市政府级进行了分篇二:开展“三个提高”大讨论和调研活动工作总结开展“三个提高”大讨论和调研活动工作总结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提出,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公信力,是今后一段时期统计工作的主线。

为全面贯彻**省统计局《关于在全省统计系统开展“三个提高”贯彻落实年活动的通知》精神及**市局通知精神,我局决定在全局开展以“三个提高”为主题的大讨论和调研活动,以实际行动谋划推进统计改革和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努力推动全市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现将前期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指导协调和推进落实1 、我局专门成立了开展“三个提高”大讨论和调研活动领导小组。

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国明同志为组长,其它局领导干部为成员,明确了各自的分工和职责,加强对各科室活动开展的组织领导和检查指导。

2 、结合部门实际,研究制定了《**市统计局开展“三个提高”大讨论和调研活动的方案》。

要求各科室队要按照方案规定,制定好活动计划,把深入学习、查摆问题、开展大讨论、提出促进“三个提高”的举措建议贯穿始终,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3 、我局于5 月 17 日召开了“三个提高”大讨论和调研活动动员大会,对整个活动作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号召全局干部职工切实增强落实“三个提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实现“三个提高”上来,统一到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优质服务上来。

篇三:大学生调研活动总结语文教师的现状语文是一个充满趣味、丰富多彩的百花园,既有文化底蕴,又具有人文价值。

语文,其真正的意义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因此,语文教师是一般传道授业的老师,更是将民族精神唤醒的哲人。

高考,决定着学生的半个未来。

面对应试教育的现状,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课本,关注学生的成绩。

教学上,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上,需要论章论节论点论面的分析阐述,传授在实际中可以灵活运用的解题方法,给出一把把万能钥匙让学生打开语文考试的大门。

但语文教师的责任何止如此?语文教师在有关应试内容上的传授往往只是把握了语文的工具特点,完成了语文的浅层要求。

在根本上,没有发挥语文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个人内涵的作用,没有体现语文作为民族语言拥有社会意义及核心价值。

语文拥有润“心”细无声的德育功能,以及陶冶情操、指导人生、构筑精神支柱的作用。

语文教学是一种唤醒,唤醒学生内心潜在的自尊和自信,唤醒学生内心潜在向上的真善美品格。

语文教学侧重于人文教学,语文教师则在人学教学中发挥着领导性的作用。

汉语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语言对中华民族存在发展繁荣具有重大的意义。

语文是我们认识民族语言、使用民族语言的桥梁和途径,她规范着一个民族的传统,引领着一个民族的精神。

语文的体内,切切实实地流淌着中华民族千年的热血。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更要负起向学生传达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的责任。

不管是语文教师还是我们整个社会都应该认识到,语文要表达的是一种文化。

语文不是文字、语文、文学的简单组合,而是合三为一升华而来的文化氛围。

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语文教师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文化大国的真正含义。

文化是思想的沉淀,是精神的成果,中华民族文化需要我们新生代的继承,更需要我们去创造。

学生要如何去创造?做到不数典忘宗,不固步自封,不崇洋媚外。

语文教师身负重责,社会现状却往往使语文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