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盐城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作文例文【作文原题】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据研究,美国空军战斗机失误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驾驶舱是按照飞行员身体特征的平均值设计的。
可飞行员不是按平均值生长的,当他们必须在少于半秒钟内做出判断和行动时,平均值系统和的操作员之间的矛盾就容易导致一系列事故。
后来,美国空军要求制造商改变设计,让座舱能随飞行员的个体特征做局部调整,让系统适应个人。
此后战斗机事故率降低,作战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例文】由艺术到教育的“统一标准”中国画强调“以形写意”,“写意”好坏似乎成了衡量画作好坏的统一标准。
山水画要看气派,花鸟画要有张力,一枝梅必得突显士人傲骨之气,一丛竹看的不是真,而是“劲”。
于是在这种放眼于大众追求而不加调整的标准面前,提起国画,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泼墨”,而后是意境。
中国画,在这统一标准的限制下,虽有名士大家,但却少有突破。
少有西方的素描,少有日本的木刻,少有中世纪多样的油画,也少有即使单是求真也能让人眼前一亮,心有所思的素描。
事实证明,统一标准是难以适合每个人的发展的。
当周昉仰望着吴道子神似的意境,苦苦钻研却不得要旨时,他选择放弃。
以自身特点出发,终练就“琴丝描”的精美技法,为后世所仰望。
那女子红晕的脸庞,柔美的黛发,“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即便跨越千年,那细腻的描画仍令人叹慕。
不仅绘画,艺术皆是如此。
“艺”是技艺,是个人结合自身特点,由心而发的能力。
因为独特,才得以彰显。
而若用统一的标准加以匡正,人类会因此后悔,因为他们可以得到“工人”,却难以生出“工匠”。
之所谓“独具匠心”,便是对标准所得出的“平均值”的突破。
艺术发展要注重个人特点,艺术评判也当以艺术本身的特点出发。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这里哪儿有不变的评判标准?反观当代,这种不变的评判标准却在教育上得到极大突显。
高考仿佛是一道不变的安检门,它以成绩为唯一标准,死机器一般只知层层刷选,全然不顾学生自身的特点与偏重。
钱学森曾感慨,“为什么当代中国难以出现大人物、杰出人才?”试问高考这条路真的适合所有求学之人吗?我们庆幸陈景润得以被华罗庚慧眼识珠;我们庆幸钱钟书得以进入大学,四处学习,终成大家。
可隐藏在高考这道安检门后的遗憾是否早已无法数清?古人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便是不可一概而论。
人高了可以打篮球,矮了可以当宇航员,两种发展各有优处,又怎应得到“身高平均值”的限制呢?当代教育家似乎也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改革声四起。
当教育系统可对个人而灵活调整,当个人可因此而得以结合自身情况不断提升,我们渴望的大师或许便不远了。
由艺术到教育,乃至对任何需要评判的事物所做的标准都不可只有一个平均值。
当人们都只倾慕女子的娇羞柔美,东施只会上演效颦西施的丑剧;若是她听到“巾帼不让须眉”的一声呼喊,或许可直接扯了那青衫,拔了那头簪,披挂上阵,杀敌报国。
男人听到穆桂英,该比听到西施更为澎湃吧!家规记别人都说是“严父慈母”,可我家却恰恰相反——母亲偏偏极为严厉,什么都管。
父亲却是慈爱宽容,又有风趣,深得我和弟弟的心。
不知为什么,最近我和弟弟总犯错,家里乱糟糟的。
每次母亲要惩罚时,父亲便出来圆场:“罢了,罢了,你以前又没说过,不知者不罪,下不为例便好了,啊!”我和弟弟连忙瞪大了委屈的眼睛不住点头。
母亲只好作罢。
可是,一天午饭后,母亲突然放下碗筷,严肃地起身,清了清嗓子:“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知不怪便罢了。
可我现在要立下我们家的规矩,如有犯着,哼哼。
”母亲冷笑着扫了我们一眼,斩钉截铁地说:“家法伺候。
”我们父子三人吃到口中的饭差点没全喷出来,我和弟弟又气又怨又乐地望着母亲。
父亲突然笑了,说:“真的假的?我们家什么时候有的家法?”母亲瞥了他一眼:“刚有的。
”父亲摆摆手:“我看你这法子行不通,规矩是死的,可人是活的。
各种事情牵涉的原因,情感更是变化无数。
唉,想要不犯规都难喔!”第二天,家规正式实施,母亲还特地买了个新的鸡毛掸子挂在北墙。
家规第七条,不许剩饭。
我弟弟毕竟还是孩子,哪有这个概念,明明已经饱了,却还又盛了一大碗米饭,刚吃两口想放下,突然看到母亲指了指鸡毛掸子,哪敢不从。
急忙端起碗,又一口一口地咽了下去。
看得父亲在旁边又气又急,不知说什么好。
好嘛,当天下午,弟弟便积食成疾,肚子疼得起不了床。
母亲在旁边守着,心急如焚,后悔不已,最后赶忙去了医院,挂了好几天水呢。
家规第十一条,不许喝酒抽烟。
这当然主要是针对父亲的,不过父亲倒也配合,以身作则。
可事情总是会与愿违,一次出席朋友的婚礼,父母同去。
席间有位长辈请父亲喝酒,他不喝,又请他抽烟,还是拒绝。
这分明不给面子嘛!没办法,可母亲正看着他呢。
散席后,父亲得到母亲的无奈应允后,又亲自握了两瓶好酒去长辈家中赔罪,那个醉得呀!唉,何必呢!家规第十七条,不许迟回家。
……为了家人的幸福和人身安全,最后,母亲不得已,废除了所有的家规。
以人为对错的最终评判标准。
乡俗随人胖头圆脸的我裂开了大嘴,绽出了一个“无涯”(无牙)的笑,亮亮晶晶的眼睛向前盯着什么。
这张照片令我笑出了声:“妈,我头上戴的是什么?帽子吗?”一个四四方方的小手绢上画着一个抱着竹子的大熊猫,手绢四方各被一段红线系着,翘着角,看上去活像我头上戴了个宝塔!“这是妈妈我的创意,买来的帽子要么太厚,要么太薄,你小时候又胖,尺寸常不够,所以就这样喽,你看多好看,戴着多舒服啊。
”我心中有一股暖意,一点点的细腻,一点点的爱与关怀,一点点的小小调整,立即使婴儿期的独特的我拥有了一顶只属于自己的“宝塔小帽”,照片上眉眼弯弯的我令我的心情更加柔软……小时候最喜欢看姥姥套被子,一个大草席铺在地上,妈妈、姨姨、姥姥三人围坐在上面,拆了被罩再缝上一层更加细密的线,针脚在午后的阳光下游走,熠熠生辉。
院子里有短秃秃的青草,微风吹过,晾衣杆上的洁白袜子随风飘动,我看见姥姥有力的大手在被面上下摸索缝制,这是我最喜爱的勤劳能干庄稼人的朴实品性。
姥姥总是说:“新买的被子哪有咱自己套的好,一家有一家的习惯,哪处套长点,不让孩子冻着,哪处套短点,省得老捂着脸,这都是不一样的啊,姥姥套的被子就咱家人盖着舒服,盖别人卖的我还嫌难受哩。
”我嘻嘻地笑着都说“入乡随俗,入乡随俗”,其实才不是这里哩,最朴实的庄稼人的乡俗其实就是让家人生活得更舒服的。
其实是乡俗随人啊,有滋有味的农家日子的许多欢乐就在于乡俗随人。
我有了一个妹妹,妹妹的渐渐长大弥补了我婴儿期记忆的空白,我看见爸爸妈妈为她的一皱眉、一眨眼而高兴,也似乎能感受到那久违的呵护婴儿的暖意。
妹妹也是独一无二的妹妹,她是我心中独特的婴儿,她很少买衣服。
今天姑姑送来了手纳的小鞋,小小的虎头鞋透着充满活力的喜悦;明天姨姨套了一个小棉袄,稍留一些长高的余地,衣服穿上去舒适合身,这是独特的;后天妈妈用别的布料给棉裤加长了一截腿。
“你妹妹长得快着哩”……下午出去玩时,竟看见妈妈也为妹妹亲手“设计”了一顶“宝塔小帽”,松松软软地趴在妹妹的头上,真是个漂亮的小姑娘!我开心地围着妹妹转着,看着,没有刻板的零售帽子,妈妈专为妹妹设计的独特小帽子承载了多少爱与亲情,一点点的细腻与调整让妹妹圆圆的脸更漂亮……明天也许我又会看见细心的爸爸用尿布把妹妹的小棉袄再加上一段哩!三棱镜中的彩虹背对着阳光,我只看到自己瘦长的黑影,偶然间转身,才发现我一直错过朝阳。
卢梭曾说:“世间的一切光与影,都是由变化组成的。
”诚然,在无数个被钉死的框架中游行,惟有灵活改变,才能不被束缚。
我们是从远古走来的象形的生命。
在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似乎总有一些隐形的条框束缚着我们的行为。
禁锢,确实是扼制野蛮的方法之一,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必须伏身于虚无的封建礼教。
犹记商鞅为国之富强献出变法之计时面无惧色的无畏,敢于革除容易导致矛盾弊端,时对过去的答复,亦是对现在的尊重。
历史上,无数人们因“变”而家破人亡,但时间的审判最终给那些固步自封的人带来沉重一击。
对他们来说,变意味着毁灭,而换个角度看,变却意味着新生。
人生于世间,本就像一个被束缚的茧,性别、地位、智力等不确定因素一层一层地将我们包围,但依旧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化茧为蝶,有人却窒息萎缩。
究其原因,亦是面对困厄时的不同态度。
眼前总是浮现出梵高那色彩鲜艳的向日葵。
他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燃烧的火炉,而行人,只窥见烟囱一隅。
或许他是一个放荡不羁的灵魂艺术家,但不可否认,他是一个不懂变通的傻瓜。
他的火炉爆成火山,燃烧了自己,而人们只能在火山平静之后,才近距离欣赏其造成的绝美景观。
他的目的达成了,用的却是惨烈的方式。
若只是稍微变化一点,是否就有不同的结局。
或许只需在他的火炉中浇一点水,后世印象中的梵高,便不是那个极端的疯子。
“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看雪,智者见白。
”简单的四个短句,却道出了深重的哲理。
地球本就是圆的,想看到哪一面,也完全取决于你内心角度的变换。
而生于尘世间,或许只有适时而变,才能从黑暗中看到隐藏的黎明;从悲怆的诗歌中,读出希望的所在。
亦或许,只需将你手中对准阳光的三棱镜轻轻一转,便会投射出一道温柔夺目的彩虹。
让思维转个弯按照平均值设计的驾驶舱即使再趋于完美有人不能符合全部飞行员,如此,改变原有看法,使其局部调整,才会更加有效。
何不让思维转个弯?诗人曾言:“愿你的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缔造一个美丽的黄昏。
”既然每一朵乌云都镶着金边,没有岩石的阻挡就不能激起美丽的浪花,何不用愉悦心态迎接落日?悒郁幽囚,当人人都叹道:“恨不能寄飞天于白日”,麦克阿瑟一句“幸运的是我们只能失去一次生命。
”当人人都伤感到“此情可待成追忆”,“明年春色倍还人”如清夜鸣钟,木锋醒世。
既然世上已有太多的桎梏,我们要做的便是打破。
当暮霭沉沉之时,我们被劝说要相信楚天辽阔,当草长莺飞之时,我们被劝说相信前方蜀道之难,每到一个阶段我们都被劝说完成不合时宜的事,于是童真便如同那风铃渐行渐远,消逝不见。
锁链般的思维禁锢了孩童的天真,如此,我们学会让思维转个弯。
众所周知,小麦花一生只开五分钟,有人认为五分钟太短,实在不然,五分钟内,小麦花静静的开放,慢慢凋谢,因为它懂得自己的使命,积蓄力量,结成饱满果实,供人享用,五分钟内就是一生的厚度。
生命较长的我们,遇此常日尘世苦海,殊不知,小麦之念,便是其永恒。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得意失意,顺境逆境,一路走去。
被称赞为天使的奥黛丽赫本曾经是一名芭蕾舞演员,但当她发现自己与首席舞者无缘就毅然加入了娱乐圈,芭蕾舞的高贵气质为她在荧屏上的闪亮,增添了光彩。
事业上的局部调整,心态上的悄然改变,为梦想插上前进的翅膀。
人们都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是真正的归隐,我却不然,官场注定是文人心中不变的“白月光”,既然如此吗,为何不学学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于市井中,忧其民?改变思维,给自己一个机会,胸间蓄水,心底植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