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赛马--课堂教学实录---齐自银《田忌赛马》课堂教学实录齐自银【教学要求】1.自读课文,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复述故事。
2.了解概括写与具体写这两种叙述方法的区别,并分别练习运用不同的方法把事情过程说清楚。
3.探索不同的对阵方法,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感受故事中蕴含的智慧。
4.根据提示语,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重点】利用课文,学会运用不同的叙述方法把事情的过程说清楚;在对阵探索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交流大意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则历史故事《田忌赛马》(板书课题)。
我了解到同学们课前都读过了,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课文讲的是田忌和齐王赛马,第一次比赛田忌输给了齐王,孙膑帮田忌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第二次比赛田忌赢了。
师:很好,顾湘读懂了这个故事。
有谁能够说得简洁一些,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生:课文讲的是田忌与齐王两次赛马的故事。
师:你用一句话概括了这个故事,真棒!那除了故事的内容,你还读懂了什么?生:灵活运用一些方法就能取得胜利。
师:好,你是从赛马的故事中得到了一些启迪。
生:赛马不仅需要骑手的技术和技巧,马匹的强壮和马的品种的优势,还需要有一些计谋。
生:齐王太骄傲了,如果他能够动一动脑筋,其实完全有能力再赢田忌的。
师:说得也不错。
生:我个人觉得田忌和孙膑有点无赖。
我认为就应该是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而他们却是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下等马的。
师:黄晨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学习上需要这样的思考。
你们看呢?生:我觉得文中并没有说当时赛马必须怎样对阵,也许并没有这样的规则。
师:你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
其实,老师在课前也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没有能够找到当时赛马规则的资料,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再去找一找。
我们姑且认为没有这样的规定,行吗?生:(齐)好。
生:我认为第一次赛马,齐王的马能够取胜,是因为他的马好;而第二次赛马,田忌能够获胜,是因为孙膑让他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
师:你已在探寻着他们取胜的原因。
二、自读课文,复述两场比赛的场景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已经知道,田忌与齐王进行了两次比赛,比赛的结果不同,取得胜利的原因也不一样。
我们不少同学还从这两次赛马中得到了启迪。
师:那我们就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
课文哪几小节是直接写这两次赛马场景的?(师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学生各自读课文后交流)生:直接写第一次比赛场景的是第2小节,直接写第二次比赛场景的是课文的第13到17小节。
师:很好!看来大家读得都很认真。
现在,请你们根据课文内容,分别给大家讲一讲这两次比赛,将我们带到那扣人心弦的赛马场。
你们能行吗?请同学们各自准备一下。
(学生各自准备)师:谁来讲第一次比赛的场景?生:随着一声锣响,第一场赛马比赛开始了……师:不是“赛马比赛”,就是“赛马开始了”。
(生纠正后继续复述,复述完,学生鼓掌)师:我代表卢芳菲谢谢大家的掌声,卢芳菲给大家介绍了第一次比赛的情况,非常清楚。
那你们知道什么叫“扫兴”吗?生:不高兴,原来很高兴后来不高兴了。
师:理解完全正确。
第二次比赛谁来给大家讲。
不过这次,我想提高一点难度。
老师这儿有个简单的动画,请你根据画面,结合课文内容给大家介绍第二场比赛。
我先放一遍,大家在心里练一遍。
(课件播放赛马动画,学生各自练习复述)师:谁来试一试。
生:(根据画面内容)一声锣响,第二次比赛开始了。
第一场,田忌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实力差距太大了,田忌输了。
第二场,田忌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田忌以微弱的优势获胜,齐王有点心慌了。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同样取得了胜利,齐王气得目瞪口呆。
这样,田忌以两胜一负的成绩最终赢得了这场比赛。
(师生共同鼓掌)师:你不愧是班级的“故事大王”,将来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现场解说员。
三、了解表述方法的区别,练习表达师:刚才,同学们讲得真精彩!我们再回到课文,快速浏览一下写比赛现场的这两部分。
同样是三场比赛,课文对第一次与第二次比赛的叙述方法上有什么不一样?生:第一次的比赛是概括地写的,第二次比赛写得比较具体。
生:写第一次比赛时,三场合在一起介绍;写第二次比赛时,三场分开来逐一介绍。
师:你们真会发现!有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把一句话或一段话分成几句话或几段话来表述;有的时候则需要把几句话或几段话变成一句话或一段话来表述。
现在请你把书上的方法变一变:仿照课文中介绍第一次比赛的方法来介绍一下第二次比赛,或者仿照课文中介绍第二次比赛的方法来介绍一下第一次比赛,行吗?请各自准备一下。
(学生各自准备后交流)生:我来说第一次比赛。
一声锣响,赛马开始了。
田忌先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第一场输了。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
田忌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又输了一场。
第三场,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还是输了。
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
师:彭蔚学着课文第二次比赛的写法,将第一次的三场比赛分开来讲。
说得非常清楚,让我们同样为她鼓掌。
第二次三场比赛谁能够连在一起讲?生:第二次比赛开始了。
田忌在孙膑的指导下,第一场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输了;第二场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赢了;第三场比赛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又赢了。
这样田忌以两胜一负的成绩赢了齐王。
师:你说的是对的。
但是,还是把三场比赛分开来说的。
谁能仿照第一次比赛的写法说第二次比赛的?生:第二次比赛开始了。
田忌在孙膑的指导下,用下等马、上等马、中等马分别对齐王的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三场比赛,输了一场,赢了两场。
齐王目瞪口呆。
(学生又一次鼓掌)师:五个小节的内容,你只用了几句话就说明白了,真了不起。
那我还想问一问大家,课文可不可以换一下呢?第一次三场比赛分开来写,第二次三场比赛合起来写。
生:不可以。
因为故事主要应该写田忌胜了的那次比赛,而不是输了的那次比赛。
生:第一次比赛,齐王的胜利靠的是他马的实力,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二次比赛,田忌在孙膑指导下的胜利靠的是智慧。
而这个故事要表现的正是其中的智慧。
所以,第二次比赛应该分开来写。
师:你很有自己的见解,而且把自己的意思也表达得十分清楚。
正因为这样,第二次比赛才是故事的重点部分。
四、学习人物对话,进一步体会提示语的作用师:提到智慧,我们就得关注对这场比赛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一个人,那就是——生:(齐)孙膑。
师:在课外阅读中,有同学了解过孙膑吗?生:《史记》中的《孙子吴起列传》中介绍了孙膑。
孙膑并不是他的本名,是因为他曾受过膑刑。
师:倪彦良读了《史记故事》,了解了孙膑。
其实课本中的这个故事就是根据《史记》的记载改编而成的。
生:孙膑是孙武的后代,著有兵书《孙膑兵法》。
师:不错。
正是这场赛马,让齐王了解了孙膑,孙膑才被任命为齐国的军师。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第一次比赛后他们的对话。
类似这样的对话描写,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已经遇到过好多次了,怎么来读好呢?生:我们可以关注一下这里的提示语。
师:请前后四个同学分角色练一练,可以互相听听,并提提建议。
(学生分组练习后,指名小组分角色读人物的对话)师:你们觉得这组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他们读得很流畅。
如果顾昊读孙膑的话再坚定一些就更好了,因为他是胸有成竹的。
师:那你来试一试。
生:(坚定的)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生:我觉得许文昕读时,齐王那“讥讽”、“轻蔑”的语气还欠一点。
师:这的确挺难的。
谁再来试一试?(指名再读)师:现在,我请几个同学担任这几个角色,直接进行对话,注意他们的表情、动作。
(学生担当角色,直接对话)师:这一遍比刚才又有了明显的提高。
课后大家还可以自由组合,相信会更精彩。
五、排列对阵,探析获胜的原因师:孙膑给田忌出了个什么主意,这儿并没有说,但刚才了解了第二次比赛,我们已经很清楚了。
孙膑是——生:(齐)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就使得比赛转败为胜。
(出示课件)师:是呀,这个表格就表示了书上写的两次比赛的对阵与结果。
能看明白吗?(学生点头)师:那在齐王的马出场顺序不变的情况下,除了课文中这两次比赛的对阵,还有其他哪些对阵方法,比赛结果会是怎样的?请大家各自思考一下。
(学生静静地思考)师:请你用手势告诉大家,你还想到了几种不同的对阵。
(学生伸出一到四个手指)师:先请伸出一个手指的同学说。
你来——生:田忌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输;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输;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赢。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填写表格)师:这是另一种对阵。
有同学能够说得简洁些,将三场比赛合在一起说。
生:田忌用上等马、下等马、中等马对阵齐王的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一胜两负,输了。
师:非常好,清楚、简洁,加一个“分别”则更好。
还有其它对阵,像黄晨雷一样说。
生:田忌用中等马、下等马、上等马分别对阵齐王的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一胜两负,输了。
生:田忌用下等马、中等马、上等马分别对阵齐王的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一胜两负,输了。
生:田忌用中等马、上等马、下等马分别对阵齐王的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一胜两负,输了。
(出示课件)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将6种不同的对阵都找到了。
其中只有孙膑的对阵可以获得胜利。
孙膑可真厉害!那么,是不是任何情况下,孙膑的方法一定都能赢呢?生:不是的,必须田忌的马和齐王的马实力相差不大。
生:田忌的上等马要比齐王的中等马快。
生:故事前面写了孙膑的话:从刚才的情形看,齐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这就表明齐王的马实力并不是远远超过田忌。
师:由此可见,孙膑之所以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是因为什么?生:孙膑的观察非常细致。
(板书:细致观察)生:孙膑经过了深入的思考。
(板书:深入思考)六、拓展延伸,以史为鉴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故事最后一小节。
生:(齐)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师:这一调换该蕴含着多少智慧呀!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史鉴以明智。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我们要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课后,大家可以去读更多的历史故事,如《上下五千年》、《史记故事》等,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
板书:田忌赛马第一次(2)实力细致观察深入思考第二次(13—17)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