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阅读训练

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阅读训练

伯牙鼓琴《吕氏春秋》
【甲】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 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薛谭学讴
《列子汤问》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
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唱歌;②于:向;③穷:尽,完;④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⑤弗
止:没有劝阻;⑥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⑦抚节:打着拍节;⑧遏:阻止;
⑨谢:道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⑵薛谭乃射求反.
2.解释下面所给的句子。

⑴善哉
乎鼓琴 ! 汤汤乎若流水!
⑵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3.钟子期死了之后,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4.这两篇选文都是关于音乐的,【甲】文是从什么角度写音乐的?【乙】又是从什么角度写
音乐的?
伯牙鼓琴
《吕氏春秋》
【甲】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
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曲高和寡
宋玉
【乙】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引商刻羽,杂
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注释】①客:外地人。

郢:楚国的都城。

②《下里》《巴人》:楚国当时流行的民间
歌曲。

③国:都城。

④属:连接。

⑤《阳河》、《薤露》:都是楚国当时的歌曲,不如《下里》《巴人》流行,唱歌难度比较大。

⑥《阳春白雪》:楚国的高雅歌曲。

⑦引商刻羽:我国古
代音乐中,宫商角征羽,分别代表 5 个依次升高的音调,称为5音或5声,相当现代 C D E F A。

⑧引:延长刻:削减。

⑨杂:穿插。

⑩流征:指变征之调,是一种难度极高的唱法。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⑵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2.解释下面所给的句子。

⑴伯牙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⑵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3.【乙】文中,除了标题,还有两个成语现在仍然在使用,他们是:。

4.通过【乙】文的阅读,你能解释【甲】文中的俞伯牙为什么要将钟子期视为自己的知音吗?
书戴嵩画牛
苏轼
【甲】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
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河中石兽
纪昀
【乙】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
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释】①干:岸边。

②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③耳:罢了。

④并:一起。

⑤阅:经历。

⑥但:但,只。

⑦求:寻找。

⑧已:停止。

⑨如:像这样。

⑩盖:大概。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一日曝书画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2. 解释下面所给的句子。

⑴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3. 阅读【乙】文后,请说说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根据。

(可用原文回答)
4.通过【甲】【乙】两文的阅读,你受到什么启发?
书戴嵩画牛
苏轼
【甲】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
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书黄筌画雀
苏轼
【乙】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

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

”验之信然。

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处士笑而然.之
⑵验之信然。


2.解释下面所给的句子。

⑴耕
当问奴,织当问婢。

⑵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

3.【乙】文中,黄筌画飞鸟出现了怎样的错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4.通过【甲】【乙】文的阅读,我们发现:一些所谓的大师,有时也会犯一些常识性错误!
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这对你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迪?
【注释】
客:外地人。

郢:楚国的都城。

《下里》《巴人》:楚国当时流行的民间歌曲。

国:都城。

属而和:跟着(别人 )唱。

属:连接。

《阳河》、《薤露》 : 都是楚国当时的歌曲 ,不如《下里》《巴人》流行 ,唱歌难度比较大《薤露》是指送葬时唱的挽歌。

《阳春白雪》:楚国的高雅歌曲。

引商刻羽:我国古代音乐中,宫商角征羽 ,分别代表 5 个依次升高的音调,称为 5 音或 5 声 ,
相当现代 C D E F A 五调此句意思是说,使商音升高 ,羽音依次降低即以美声唱法变换音调,使歌曲悠扬动听引 :延长刻:削减。

杂:穿插。

流征:指变征之调,是一种难度极高的唱法。

【翻译】
楚王问宋玉:“人们经常在后面议论你,对你不满意,是不是你的行为哪里不端正,要
好好检讨一下!”宋玉非常聪明,而且能言善辩,回答说:“有一个外地人在市中心唱歌,他
先是唱《下里巴人》一类的通俗民谣,人们很熟悉,有几千人都跟着唱起来 。

后来,他唱起《阳阿》、《薤露》等意境较深一些的曲子,只有几百人能跟着唱。

后来,他
开始唱《阳春白雪》这类高深的曲子时,只剩下几十人跟着唱。

最后他唱起用商调、羽调和征
调谱成的曲子时,人们都走开了,剩下两三个人能听懂,勉强跟着唱。

可见,曲子越深,跟着
唱的人就越少。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