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一.知识概说读一篇说明文,首先要弄清说明对象,把握说明类别,然后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大纲》规定,初中生能"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语句"。
落实到说明文阅读上,具体地说,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是: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2.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二.复习指路(一)如何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2.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大纲》规定的基本篇目中属于事物说明文的有《松鼠》、《中国石拱桥》等七篇,属于事理说明文的有《死海不死》、《天气陛下》等六篇。
把握说明对象可先从标题入手。
我们学过的说明文,不少文章的题目就标明了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人类的语言》等。
所以,把握文章说明对象,一般可从分析标题入手。
当然,也有例外,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说明对象并不是人民英雄,而是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考中要求分析的说明文常常并无标题,那又怎么办呢那还得认真阅读课文(语段),逐段(逐句)排队、梳理,追本求源,找出说明对象。
须要提醒的是不要将文章的局部的说明对象视为全文的说明对象,例如《蜘蛛》一文的说明对象是蜘蛛,而不能以偏概全,只将蜘蛛的生活习性这一方面作为全文的说明对象。
(二)如何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
都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
那么,如何把握事物的特征呢也可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从标题着眼。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人民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食物",同时引领读者阅读课文,不难看出"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一句点明了"食物"的特征是"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天气陛下》一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称天气为"陛下",生动有趣地说明了天气的威风。
第二,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
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又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图画美"。
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更须要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
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这段文字没有关键句,但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描写。
例如:拿两岸的河堤常被冲毁与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柱头上石刻狮于的情态,是为了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一文。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抓住事物特征: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
都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
那么,如何把握事物的特征呢也可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从标题着眼。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人民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食物”,同时引领读者阅读课文,不难看出“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一句点明了“食物”的特征是“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天气陛下》一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称天气为“陛下”,生动有趣地说明了天气的威风。
第二,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
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又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图画美”。
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更须要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
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这段文字没有关键句,但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描写。
例如:拿两岸的河堤常被冲毁与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柱头上石刻狮于的情态,是为了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说明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1、说明对象:事物、事理。
事物类:外部特点,表现在形状、方位、构造、性质、成因、发展过程、制作方法以及效能功用等方面。
事理类:本质特点,体现在概念、种类、本质属性、内部规律及科学原理等方面。
2、对象特征: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3、把握特征的方法:题目;首段;关键词句。
中心句、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
抓住说明对象特征高考说明文写作四大要领要想写好说明文,首先就得明确这一文体的特点。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记叙、描写、议论。
说明文主要是通过对客观事物或事理的介绍说明,达到以知识教人的目的。
与记叙文、议论文相比,说明文更强调科学性、客观性。
说明文艺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
教学大纲对说明文的训练要求为:(1)能写简单的说明文,说明对象明确,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2)能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3)注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和平实。
因此,对于初学写作说明文的同学,是要牢记这几条要求。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写说明文,一定要对说明对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即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什么是事物的特征呢特征就是某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象征和标志,即该事物所特有的个性。
它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显特征,如事物的颜色、质地、空间位置、形状、温度等;二是内隐性特征,如事物的成因、原理、变化过程、内部结构、习性、性能、风格等方面。
怎样把握事物的特征呢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认真观察。
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用眼、耳、口、鼻、体、肤等感觉器官,对要说明的事物进行看、听、尝、嗅、触等,必要时,还可以做实验,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二要深入思考。
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对掌握的在关信息进行筛选,深入分析其异同,抓住了“异处”,就把握了该事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说明的重点。
三要重视积累、扩大生活视野,阅读范围,不断丰富知识,积累写作材料,注意间接经验的获得,提高理性认识水平。
2、要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在写作说明文时,往往以一种顺序为主,当然在具体运用的时候,有时出现了说明顺序的并用与交叉的现象。
如《向沙漠进军》,介绍综合治理沙漠采用了逻辑顺序,而在说明如何抵御风沙袭击、沙丘进攻的方法时,又采用了空间顺序(高→低)。
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一要考虑所说明的事物的结构特点和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二要考虑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三要考虑说明的中心与材料的关系。
(1)如果是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的,就采用“时间”顺序,可由古及今或由今溯古。
如《从甲骨文到缩放图书》(2)如果是解说事物的方位、形貌特征的,就采用“空间”顺序。
可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左往右,由南向北,由低至高等。
《人民英雄纪念碑》(3)如果为了阐明某些操作过程,就以“程序”为序,即按操作行为的先后标明序号逐一加以解说,便于读者按部就班,准确无误地进行操作。
如一些家用电器的说明书。
(4)若说明的目的是阐释事理,就要采用“逻辑”顺序:一般按因果、主次关系来安排顺序。
如《日本平家蟹》3、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能把事物说得更清楚明白,便于读者理解。
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是衡量说明文写作水平的重要标志。
比如要说明南极风大,说“风速常常达到55.6千米每秒,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风极’。
再有”1960年,在南极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他的尸体。
前者通过列数字、打比方准确形象说明了南极风大这一特点,后者更是通过举例强调了南极风力惊人。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写作中应根据要求灵活地选用。
4、语言要准确、简洁、通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事物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