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学】病理 切片

【病理学】病理 切片


本节内容结束
考试
1. 考试形式:
2. 大体标本(照片)+ 镜检切片(照片、低倍镜/高倍镜),
总共30题;
3. PPT,50秒/张播放;
4. 器官+诊断,其中1个大体标本和1张镜检切片需要写详
细病变描述。
5. 2. 复习范围:
6. 上课讲过的所有大体标本和所有镜检切片,器官、诊断、
描述。
1
心肌萎缩
心肌细胞体积或者数目减少; 心肌细胞核周边出现较多脂褐素。
化脓性脑膜炎
中性粒细胞
皮下组织蜂窝织炎 皮下及横纹肌组织疏松、水肿,大量中性粒
细胞呈弥漫性浸润。部分组织坏死。可见脓 细胞及蓝紫色细点状的细菌丛。
23
皮下组织蜂窝织炎 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
细菌菌丛
细菌性肝脓肿
肝组织内可见散在 多个大小不一的椭 圆形病灶。病灶内 肝细胞坏死,并见 大量中性粒细胞、 脓细胞形成脓肿。 脓肿边缘有少量纤 维组织包绕形成脓 肿膜。脓肿周围肝 细胞水肿。
1.肿瘤细胞多呈梭形,异型性明显,核大, 深染,可见瘤巨细胞。 2.瘤细胞排列紊乱,纵横交错,与间质弥 漫混杂。间质血管丰富3。7 肿瘤无包膜。
股骨骨肉瘤
1.肿瘤细胞分化较差,异型性明显,核深染,可见病理核分裂及瘤巨细胞。 2肿.肿瘤瘤细组胞织(中肿可瘤见性呈骨均组匀织粉)红色的条索状及小团块,其周围排列3有8多边形胞浆嗜碱38性的
泡壁变厚。肺泡腔内有水肿液及漏出的红细胞,并可见
大量胞浆内含有棕黄色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即
心力衰竭细胞)。
13
混合血栓
大量红细胞充满板梁,较多中性粒细胞大多沉
积于板梁的周边部。
14
血栓的机化
1.管腔消失,充满管腔的血栓已被肉芽组织所取代 2.局部管壁内皮细胞消失,从内膜中增生和长入管腔的是纤维 母细胞,其间散在分布有深蓝染色小圆形核,胞15浆不明显的淋
宫颈息肉 表面及其内见腺上皮、毛细血管、
成纤维细胞增生以及淋巴细胞及 浆细胞浸润,并伴间质水肿。
淋巴细胞 浆细胞
19
70 宫颈炎性息肉 浆细胞 淋巴细胞
化脓性脑膜炎脑膜血管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增宽,其中 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渗 出,有的已形成脓细胞。
中性粒细胞 脓细胞 单核细胞 21
2.有的癌巢中央可见红染角化珠;癌细胞呈不同程度异型。
3.癌组织向肌层呈浸润性生长。
29
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
30
大肠腺癌 癌组织呈形状、大小极不规则的腺样结构, 于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内浸润生长、 破坏局部组织结构。
正常
3肿1 瘤
大肠腺癌
正常
肿瘤 32
大肠腺癌
正常
3肿3 瘤
肝癌(间变性癌)
1.肿瘤细胞异型性显著,瘤细胞体积大小和形态很不一致,胞浆呈 嗜碱性。出现瘤巨细胞。 2.核的大小、形状和染色不一,出现巨核、双核、多核或奇异形核, 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核浆比例增大。肿瘤组织伴有出血、坏死。
34
肝癌(间变癌)
35
35
纤维瘤
细胞之间异型性小, 排列整齐。
36
纤维肉瘤
纤维瘤
纤维肉瘤
槟榔肝(肝淤血)
肝小叶结构依然存在,小叶中央静脉及附近肝窦扩
张,附近的肝窦淤血并相互沟通。淤血区中,肝细
胞出现萎缩,肝细胞板中断。
11
急性肺水肿
肺泡中隔明显增宽,肺泡腔内见均匀淡红染色的水肿 液。少数肺泡腔内可见少量的红细胞及肺泡上皮。
12
慢性肺淤血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少量纤维组织增生,使肺
2
胃粘膜肠腺化生
3
胃粘膜肠腺化生
胃固有腺体萎缩,出 现类似肠上皮的腺体。 4
胃粘膜肠腺化生
5
肾小管上皮细胞水样变性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大致使管腔变狭。肿大的细胞 胞浆内充满红色细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在电镜下为 肿胀的线粒体和内质网。
肝脂肪变
肝小叶结构存在,部分肝细胞增大,胞浆内出现大小 不一的圆形的、透亮的空泡,镜界清楚,大的空泡将 胞核挤至一侧。(脂肪在制片过程中已溶解,故在镜 下呈空泡状。)病变明显处肝窦变窄。皮肤鳞状上皮乳头状瘤(良性)
肿瘤呈乳头状向外生长,乳 头表面被覆增生的鳞状上皮, 肿瘤细胞分化良好,无明显 异型性。似鳞状上皮,细胞 层次增多,可见角化,基底 膜完整。乳头中央为纤维组 织和血管构成轴心
27
皮肤鳞状上皮乳头状瘤
28
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
1.正常组织结构破坏,癌细胞形成大小不一的团块,即癌巢。
肾贫血性梗死
1.组织块中间近表面处的浅红色,丧失原有器官纹理的均 质区为病灶区。 2.病灶区的组织轮廓存在,但细胞微细结构消失 3.病灶与正常组织间可见充血反应带 16
肾贫血性梗死
17
肺出血性梗死
1.红染实质变为梗死区,组织结构依稀可辨而细胞微细结构消失, 部分组织已崩解,消失,呈红染无结构状。 2.淤血区与梗死区交界处组织内充满大量红细胞与白1细8胞。
淋巴结的干酪样坏死
淋巴结中央大片坏死,结构难辨。呈现一片无定形、颗 粒状的红染物质,边缘部残存少量的淋巴组织。
8
脾的凝固性坏死
1.坏死区组织轮廓 存在 2.坏死区细胞微细 结构消失,出现核 固缩,核碎裂,核 溶解一系列的变化 3.坏死区与正常区 域可见充血性血带
9
肉芽组织
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细胞形成,并伴有明显水肿。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