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就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科学”。
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征。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力过程)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心理的实质主要包括三方面:脑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反射是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脑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布洛卡区:运动性失语症,一种非流利型表达性失语症。
患者说话时发音困难,语言不流利威尔尼克区:接受性(接受性或印入性)失语症,这是一种语言失认症。
说话时,语音与语法均正常,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
反射是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一.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机能单位。
主要作用:接受和传送信息。
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构成。
神经系统二.1.周围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通讯网络”脊神经31对:肌肉,脏器脑神经12对:头部器官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机体兴奋)副交感神经:(机体抑制)2.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高级中枢是指大脑两半球、低级中枢是指大脑皮层以下的部分,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最低级部位,“司令部”脑:脑由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组成。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其功能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不对称性叫“单侧化”。
大脑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与言语有关的方面如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也占优势。
右半球的优势体现在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上,如音乐、美术、情绪表达、识别能力等。
额叶躯体运动(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顶叶躯体感觉(温、触、动感觉等)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枕叶视觉忱叶的枕极颞叶听觉颐上回和额中回边缘叶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调节、情绪调节大脑底而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皮层脊髓调节四肢活动、体内器官工作等先天性反应(如膝跳反射)神经系统的最低部位脑干延髓(延脑)控制基本生命活动,如控制、消化、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被称为”生命中枢桥脑对人的睡眠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中脑瞳孔、眼球等均由它控制小脑维持身体平衡,辅助大脑皮层对身体运动起协调作用,被称为运动协调中枢位于大脑半球后方,覆盖在暗桥及延髓之上,横跨在中猗和延髓之间。
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一一反射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过学刁在生活中形成的反射,亦即所谓有意识学习得来的知识、技能、经验等条件反射分为两类:一是经典性条件反射,二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为了区分动物和人类的经典条件反射的不同又提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以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吃过酸梅的人看到梅子就会分泌唾液。
第二信号系统:以词语为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碳梅”也能分泌唾液“谈虎色变”中枢神经活动有两个对立统一的基本过程,即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简称为兴奋和抑制。
1兴奋是神经细胞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官、腺体、肌肉的反应活动。
2抑制是神经细胞由活动状态转向静止状态,官、腺体、肌肉的反应活动。
进而引起或加强相应器进而压抑或减弱相应器。
3正诱导,从抑制到兴奋4负诱导;从兴奋到抑制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2.现代心理学真正诞生的标志是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或心理学独立心理学之父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行为主义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二势力”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奈塞尔在1967生出题《认知心理堂》一书,被看做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建立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 1主张心理学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2,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3该理论忽视个体差异,不考虑应用,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研l1究范围非常狭窄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和安吉尔 1主张研究意识,但是他们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看成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提出了“意识流”2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不赞成构造主义对心理结构进行分析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1诞生标志是1913年华生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2反对意识,主张研究行为3反对内省,采用实验方法4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1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1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2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3,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4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研究层常行为和无意识2行为根源于欲望。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认为l人的本质是善良的2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心理学中“第三势力”现代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奈塞尔、皮亚杰,诞生标志是奈塞尔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2把心理活动看作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认知过程(认知分为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征(指向性、集中性)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举目凝视”;注则耳倾听”;“呆视着”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屏息”现象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转移4.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散和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分散是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转到无关对象上去得现象。
在完成某一任务时,我们要有意控制注意的分散。
注意的起伏是指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地加强和减弱。
这种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叫做注意起伏。
感觉与知觉感觉与知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视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感觉与知觉的分类知觉的分类: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深度知觉一一视觉悬崖实验(沃克和吉布森)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时间知觉具有四种形式:对事件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
运动知觉:人脑对空间中物体运动特性的知觉。
(分为真动和似动)似动包括(动景运动(最佳运动或Phi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2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觉是一种特殊的知觉。
产生错觉的原因是由于外界的客观刺激,因而不是通过主观努力就可以纠正的。
错觉不存在个体差异。
3社会知觉:社会刻板效、应晕轮效应(光环效应),首因效应(最初效应)、近因效应(最近效应)、投射效应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感觉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2.内部感觉—(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感觉的基本特征:1.感觉适应—比如从室外走进电影院,要适应漆黑;(痛觉没有适应现象)2.感觉对比—比如黑板用白色粉笔写;3.感觉后像: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4.感觉的相互补偿—如盲人的听觉和触觉比一般人敏感;5.联觉—红色让人感觉很热情,多应用于教学中;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对刺激的感受能力。
感觉阈限用于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
感受性与感受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的关系,即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
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阈限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感受性与感受阀限在数值上成反比的关系)记忆与遗忘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与遗忘→回忆或再认(传统心理学)编码→存储→提取(信息加工理论)记忆的分类:1根据内容不同:形象记忆、词语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情景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和储存内容的不同: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3.根据保持时长短: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永久性记忆)4.根据意识参与程度: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记忆的品质: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行。
记忆的生理机制新的看法主要有:(1)记忆机能定位说(2)记忆机能整体说(3)记忆分子学说。
宾浩斯遗忘曲线反应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
遗忘的原因包括:消退说(最古老解释)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同化说(奥苏贝尔。
积极的遗忘、消极的遗忘)压抑说(弗洛伊德也叫动机性遗忘)提取失败说(“舌尖现象”)表象:当客观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海里出现的关于某事物的形象。
表象与想象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心理旋转实验”)表象的种类:1.根据表象产生的通道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触觉表象,动觉表象等。
2.根据表象创造性程度不同可分为:记忆表象、想象表象也叫想象3.根据表象的概括程度可分为个别表象(雷峰塔的形象)、一般表象(宝塔的形象)。
4、遗觉像在刺激停止作用后,人脑中继续保持异常清晰、鲜明的形象称为遗觉像。
遗觉象是学龄儿童特有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退。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是一种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
想象的功能:预见功能、代替功能、补充功能、调节功能。
想象的认知加工方式(粘合、夸张、人格化、典型化、联想)想象的分类:按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分为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想联系,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按照想象和现实的关系,分为科学幻想、理想和空想。
科学幻想;是科学预见的一种形式,是创造想象得准备阶段。
理想;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有可能实现的积极幻想,如想成为科学家。
空想;是与客观现实相违背的消极幻想,是根本不肯能实现的想象形式。
思维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能够解释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
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
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思维的特征:1间接性2.概括性思维的过程:1.分析和综合2.比较和分类3.抽象和概括4.具体化和系统化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新颖独特性、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结晶(创造性思维的结构)、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灵感状态。
创造性思维以发散性思维为核心(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