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教案
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技巧。
2.能够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翻译句子。
教学重点: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文言句式
教学方式:学生口头翻译,老师适当点拨,从而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近几年采用主观题形式,考查点也同样是“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从试题来看,它虽然侧重于语言形式的考查,但同时也涉及到内容,因而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手段,这对考生的要求自然也就比以客观题形式更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二、错例分析
(一)读下面的文言句子,给老师的翻译找错误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②(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③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流传了。
⑤甚矣,汝之不惠。
太严重了,你的不聪明。
解析: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2)以今义当古义,且无中生有。
(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4)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5)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那么文言文翻译有一定的技巧吗?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们来介绍文言文翻译的一些知识。
三、知识讲解
(一)翻译的基本标准
要想较好地掌握着一个知识点,那么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翻译题有什么要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
借用清代著名翻译家严复的话来说那就是三个字:信、达、雅。
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信:真实,准确。
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
达:通顺,流畅。
合乎现代语法规范及语言习惯。
雅:语言优美。
对一些句子要译出原文的风格。
(二)翻译的基本技巧
我们知道了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信达雅”,那么我们在翻译的时候怎样才能够做到“信达雅”呢。
下面们通过做这些练习题来逐一介绍。
1、留。
而对于一些专有名词,如国号、地名、人名、年号、官职的名称等以及一些在现代汉语当中仍然沿用的词语可以保“留”,不用翻译。
(1).前太守臣荣察臣孝廉,后刺史臣逵举臣秀才。
(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可欺,而况将相乎?
2、增: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文言文中省略的部分,在翻译的时候也应该增补出来。
(1).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2).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3、删:对于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词(如无实义的虚词、偏义复词中词义弱化的字等),我们就可以大胆的“删”去
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4、调:将古今汉语不同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调整。
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食粟一石
5、换――替换。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
“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
如:
①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三)总结
翻译的基本方法:留、增、删、调、换(板书)
(四)做翻译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2.对文言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要脱离上下文语境(即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
3.要注意古文中特殊的修辞方法、词类活用、句式,和词语的古今异义
作业
3.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把划横线的文字翻译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盖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
(1)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3分)
(1)五十天就攻下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
(译出大意1分;“旬”1分;:“举”1分。
(2)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2分)
2)古人有这样做的,武王就是这样。
(译出大意1分;“是”1分
(3)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3分)
用竹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大王您的军队。
(“箪”1分;“壶”1分;“师”1分。
)
4.据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初,买臣免,待诏,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饮食。
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
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
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
食且饱,少见其绶。
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
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注],皆醉,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
”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內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
(《汉书·朱买臣传》) [注]上计掾吏:古代一种官职名称。
(1)初,买臣免,待诏。
)
(2)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
(3)其故人素轻买臣者人内视之。
5.将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 (刘向《说苑》)
译文:
参考答案
3.(1)五十天就攻下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
(译出大意1分;“旬”1分;:“举”1分。
)
(2)古人有这样做的,武王就是这样。
(译出大意1分;“是”1分。
)(3)用竹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大王您的军队。
(“箪”1分;“壶”1分;“师”1分。
)
4.(1)起初,买臣被免职,等待皇帝重新任命。
(3分)(2)守邸很吃惊,就出去跟上计掾吏说了(这件事)。
(2分) 守邸很吃惊,就出去跟上计掾吏说了(这件事)。
(3)那个平常看不起买臣的旧友进入室内看到了它(指印绶)。
(3分)
《朱买臣传》译文班固(汉书)
起初,朱买臣被免了职,正等待着皇帝重新任命,日常就在会稽郡邸的守邸人那里借住吃饭。
朝廷授与会稽郡太守官职,买臣穿上过去罢免时的衣服,怀揣系着绶带的官印,步行回到郡邸。
逢着上计的时候,会稽郡办上计的官吏正一起聚着饮酒,对买臣都不屑看上一眼。
买臣走进内房,守邸人就和他一道吃饭。
吃到快饱的时候,买臣稍微露出那系着官印的绶带,守邸人觉得那东西很奇怪,就上前拿着那绶带,端详着那方印章,正是会稽太守章。
守邸人吃了惊,走出屋外告诉了上计掾吏。
掾吏们都喝醉了,大叫大喊道:“胡说罢了!”守邸人说:“你们试把它拿来看看吧。
”那位平素轻视买臣的旧相识走进室内看了官印,(吓得)回头就跑,高声嚷道:“的确如此!”在座的人(这才)惊慌害怕起来。
5.(8分)我所说的天,不是指那个幽蓝辽阔的天空(2分)。
做国君的应该把百姓当作天,百姓赞成他国家就安定,协助他国家就强盛,非难他国家就有危险,背叛他国家就会灭亡(4分)。
百姓怨恨他们的国君而国家最终不灭亡的,是从来也没有过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