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儿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儿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1、适中温度:指能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

2、追赶生长:指某些儿童在一些阻碍生长发育的因素(如神经性厌食,营养不良等疾病)被克服后,在康复阶段会以极快的速度恢复生长的现象。

3、主动免疫:指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接触感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免疫力。

4、假月经:妊娠后期母亲雌激素进入胎儿体内,生后突然中断,使有些女婴出生后5~7天出现阴道可见血性分泌物,类似月经出血,可持续一周,称为假月经
5、粟粒疹:新生儿出生后3周内,可在鼻尖、鼻翼、面颊部长出细小的,白色或黑色的、突出在皮肤表面的皮疹,系新生儿皮脂腺堆积形成,可自行消退。

6、麻疹粘膜斑:麻疹患儿出疹前1-2天在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出现的,直径约为0.5-1mm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于出疹后1-2天消失。

是麻疹早期具有特征性的体征,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7、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初生数日内,因进食减少、水份丢失、胎粪排出、出现体重下降,但一般不超过10%,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8、生理性贫血:小儿在生后2~3个月,红细胞数降至3×1012 /L,血红蛋白降到10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9、生理性腹泻:多见于出生6个月以内的婴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以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身体发育正常,添加辅食后即逐渐转为正常。

10、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一般生后2~3天开始出现,4~5天最明显,10~14天消退。

11、癫痫持续状态:凡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反复发作而间歇期意识不能恢复超过30分钟,均称为癫痫持续状态
12、分离性焦虑:由现实的或预期的与家庭、日常接触的人、事物分离时引起的情绪低落甚至功能损伤。

13、失控感:是一种对生活中和周围所发生的事情感到有一种无法控制的感觉。

14、临终关怀:指对末期患儿和家庭提供照顾及支持,工作的重点为缓解患儿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协助家庭成员为患儿的死亡做好准备。

15、儿童计划免疫:通过主动或被动免疫的方式,有计划地、人为地将生物制剂接种到人体中使之产生免疫力的过程。

16、骨龄:正常小儿出现相应数目骨化中心的年龄,骨龄较同龄小儿相差±20%为正常。

17、呼吸暂停:呼吸停止达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分,并出现发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称呼吸暂停18、混合喂养:母乳不足或其他原因不能全部用母乳喂养,而部分用
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进行喂养的方法
19、咽-结合膜热:由腺病毒感染所致,好发于春夏季,多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

20、风湿热:是一种与A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的免疫炎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

多伴有关节炎、心肌炎。

较少出现环形红斑和皮下结节或舞蹈病。

21、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龄胎儿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间。

早产儿:胎龄28周~37周出生的活产新生儿。

22、正常足月儿:指胎龄满37-42周出生,出生体重在2500-4000克,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

23、高危儿:指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而需要密切观察的新生儿。

24、脱水热: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室内温度过高时足月儿能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但如果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浓缩而发热称为脱水热。

25、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
26、贫血:末梢血单位体积内红细胞、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

27、骨髓外造血:婴幼儿出现贫血、感染时,肝脏、脾脏、淋巴结恢复到胚胎时造血状态,出现肝脏、脾脏、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

28、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血液中有大量细菌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严重全身感染。

29、肾病综合征:由多种原因引起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种临床症候群。

30、生长发育:指小儿身体各组织、器官形态的增加和功能成熟的动态过程。

31、等渗性脱水:钠、水成比例丢失,血钠维持在130~150mmol/L。

32、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的一种类型,由原发病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炎构成,在X片上呈哑铃状极影。

3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由受寒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又称新生儿硬肿症
34、人工喂养:以配方奶或其他代乳品完全替代母乳喂养的方法
3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失常,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

36、惊厥:指由于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引起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发生不自主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常伴意识障碍。

37、臀红:婴儿臀部皮肤长期受尿液、粪便及漂洗不净的潮湿尿布刺激、摩擦或局部湿热引起皮肤潮红甚至糜烂及表皮剥脱,又称尿布皮炎。

38、急性心衰:多种原因所导致心脏功能减退,所导致心排出血量不能满足全身循环及组织代谢的需要,出现静脉系统淤血,动脉系统缺血的一种综合征。

39、腹泻:多病原、多因素导致的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变稀的临床综合征,严重的有水、电解质紊乱。

40、法洛四联症: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包括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右心室肥大四种畸形。

41、上部量: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的距离。

42、营养不良:热量和(或)蛋白质供给不足所导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

43、急性呼衰:累及呼吸中枢和(或)呼吸器官的各种疾病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出现低氧血症,或伴高碳酸血症,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44、胆红素脑病:血清胆红素增高,透过血脑屏障,引起脑组织的病因性损害。

一般发生在出生后2~3天,早产儿多见。

45、ORS溶液:氯化钠0.35克、碳酸氢钠0.25克、氯化钾0.15克、兑水100毫升,张力为2/3张,用于轻、中度脱水,无明显腹胀、呕吐的患儿。

46、蹲踞现象:法洛四联症的患儿在玩耍或行走的时候,常主动下蹲片刻,使缺氧症状得到缓解,后又恢复正常行走,蹲踞反复出现。

47、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见于早产儿,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致,是新生儿期重要的呼吸系统疾病。

48、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

以致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49、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溶血。

50、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以皮肤、粘膜、巩膜黄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