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司成铭,硕士,江苏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伦理学专业。
研究方向:行政伦理。
文章编号:1672-6758(2013)02-0065-2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与建构司成铭(江苏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企业作为社会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与众多利益相关者联系紧密,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也决定了企业必须对其利益相关者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更是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正处于大转型大变革时期,如何突破传统观念之局限,给予现代企业全新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利润最优与承担社会责任并举的基本要求,对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以人为本;共享价值中图分类号:F272-05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自身社会责任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呈良性发展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经营者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在不断提高。
企业经营者对本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工作持肯定的态度,并表现出一定的满足感。
然而在与同行业竞争过程中,主动或被迫采取不规范手段和避税现象,像这类有损同行业竞争者和国家权益的情况还屡见不鲜。
其次,企业在社会捐赠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绝大多数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积极参与社会、社区公益活动”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更值得称道的是,这其中还包含着一定比例的亏损企业。
然而,当前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象仍然较为广泛,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尤为突出表现在生态环境破坏和社会诚信缺失等方面。
这是由于目前我国缺乏一整套完备的、专门用于规范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而造成的,因此,这就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关注,通过构建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营造积极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氛围,逐步减少企业社会缺失现象,克服企业社会责任不作为问题。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制度构建的路径选择1.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
“以人为本”是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的本质所在。
该理念的核心就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尊重劳动者作为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不同于其他领域技术的最突出一点是,它超越了以往企业单一强调技术性指标、把赚取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
在生产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员工的人身健康、安全以及相关权益的保护,同时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和社区的人文关怀,注重对社会的贡献。
首先,“以人为本”发展理念,是对作为企业发展的生产要素的劳动者地位的肯定。
在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劳动者就不再是一个生产或推销的僵硬机器,而是一个通过劳动实现个人价值的鲜活主体。
其次,“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对作为企业管理者的劳动者身份的尊重。
企业员工不仅仅是赚取工资的工具,他们也是有自我意识、有尊严、有感情、有自己思想的社会人,也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合法公民。
所以,他们的合法权益必须得到保障。
再次,“以人为本”发展理念,是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员工与企业不仅仅是一种契约性的雇佣关系,应该把员工看成是各种不同的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才能,那么,他们就会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新的动力,成为企业宝贵的人力资源。
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关系、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财富。
实际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所获得的回报是无形的,远远超出企业所付出的成本。
2.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化。
共享价值,使个体利益的实现与整体利益的实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共同消长而不是此消彼长的新关系。
“共享价值并不是个体性的,也不是要共享企业已经创造的价值,而是要扩展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总体”。
[1]由于这种分享不是对总量的一次性分享,而是对每一边际增量的逐次分享,它能够使经济个体在增长量上看到自己的利益,从而极大地刺激其增产节约的积极性。
“共享价值”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实现形式,它突破了“利益独占”的传统思维的束缚,主张把建立全社会的利益分享机制作为克服我国社会主义内部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
企业“共享价值”是对社会各个主体的经济权利承认,更是对他们追求自身利益的合理性、合法性的承认。
“企业是否应当承担某种社会责任,基本标准不应该是责任是否有价值,而是它是否能够提供一个创造共享价值的机会———既有利于社会,又有利于企业自身价值的实现。
”[2]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经营的主体,着重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自觉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遵循社会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公平交易,诚信经营,认真处理好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其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通过支持和赞助社会公益事业,扶危济贫,减轻社会负担,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为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最后,重视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
从尊重自然、关爱民生的道德责任感出发,着力开发和应用新技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其经营的本质就是企业的利益分享。
3.构建国际化、标准化制度体系。
·56·第13卷第2期2013年2月鸡西大学学报JOURNAL OF JIXI UNIVERSITYVol.13No.2Feb.2013“如今,企业社会责任已不再是个别企业的一种临时性活动,更不是个别管理主体做出的个别责任规定,它已经是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活动,是一种有许多国际组织和众多国际企业参与的广泛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活动。
”[3]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运动的不断发展,国际社会已经产生一套真正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化标准,对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大部分企业在与国际化制度体系接轨上存在严重的滞后性问题。
当前企业主要任务,就是要构建与国际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标准化社会责任制度体系。
但是,构建国际化标准化体系,不等于说,各国只去遵循一两个国际化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模式,而是各国要从本国国情出发。
尤其像我国这样一个国情极为特殊的国家,更要注重本国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三我国企业建立社会责任制度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内外对企业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是企业状况的综合反映。
企业形象有一个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企业进行形象设计、传播的过程,也是公众对企业进行认知、认可的过程。
良好的企业形象一旦形成,将对企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而良好的企业形象的树立,实现的途径是多样的,其中,通过对社会责任承担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是有效途径之一。
众所周知,企业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价格、质量和服务竞争转化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品牌竞争。
[4]通过品牌背后富含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赢得消费者和公众对企业品牌的认同,已成为一项深层次、高水平和智慧型的竞争选择,其本质也就是企业形象的竞争。
在激烈的品牌竞争中,对企业而言,最典型的稀缺资源,无疑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和忠诚度。
这种稀缺资源的获得,除了企业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外,更多地可以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来获取。
如:农夫山泉推出的“一分钱”电视广告,从2001年1月1日到7月31日止,每销售一瓶矿泉水,就为中国奥运会捐助一分钱,来支持中国申办奥运活动。
此举,在承担履行公益责任的同时,在消费者群体中产生了巨大反响和认同,不仅树立了自身良好的企业形象,还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先机。
2.有助于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演变历程。
两种制度下的企业分别承担着不同程度的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的承担又反作用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发展。
在一般意义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责任”,作为政企不分的重要表现就是“企业办社会”。
企业扮演着国家组织的一部分,囊括了职工生活的所有部分。
在这种目标不能实现的情况下,企业利润几乎为零,甚至亏负,企业发展的原始动力也就无从谈起。
此时,企业社会责任便成了企业沉重的社会负担,不仅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实行政企分开,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剥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是我国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经过多年的改革,“企业办社会”的状况已经得到了根本改观。
民营企业自不必说,新办的国有企业在这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可以更多地关注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的提高,利润的最大化势必加快企业本身的发展。
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导致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调整和重组,各类所有制企业的社会角色都有了新的定位。
不论何种所有制企业,都被赋予了相应的社会责任。
企业会更多地关注社会的现实、关注国计民生、关注自身发展,关注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经济体制的发展,使得经济体制必须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方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1]Michael E.Porter,Mark R.Kramer,The big idea: creating shared value,Harvard Business Review,Jan/Feb,2011:65.[2]Michael E.Porter,Mark R.Kramer,“Strategy and society:The Link betwee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Harvard Business Review,Decem-ber,2006:78.[3]刘光明.企业社会责任的报告的编制、发布与实施[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34-36.[4]解本远.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基础探究[J].道德与文明,2012(3):128-131.On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ystem in ChinaSi Chengming(College of Law and Politics,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Jiangsu221116,China)Abstract:Enterprises,as an important participant in the social life,are closely linked with many stakeholders.It is inev-itable for enterprises to take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to its stakeholders and to promote the social progress.The economic system of our country is experiencing the transition and big changes,how to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idea,and how to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to achieve the optimal profit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are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s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sound and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 problem of enterprises’social responsibility ha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Enterprise;Social responsibility;People-oriented;Sharing valueClass No.:F272-05Document Mark:A(责任编辑:宋瑞斌)·66·第2期鸡西大学学报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