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教育活动的通知

关于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教育活动的通知

关于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教育活动的
通知
各村居、镇直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临沭县“乡村文明行动”实施方案》(办字(2011)105号)精神,组织动员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乡村文明行动”中来,建设文明乡村和幸福家庭,根据省、市、县文明委统一安排部署,决定在全镇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教育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面向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家庭特别是广大农村妇女,通过组织举办“新农村新生活”大讲堂等形式,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组织培训教育活动,帮助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提升文明素养、改进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为推动“乡村文明行动”、建设幸福美好新家园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培训内容
围绕“乡村文明行动”六大任务,重点开展五个方面的培训
教育:
一是村居美化净化。

以村居、庭院、居室及公共场所的
绿化、美化、净化和衣物摆放、饮食卫生等为重点,开展环境卫生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人们养成健康、文明、科学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二是家庭伦理道德。

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山东省公民基本道德行为40则》为重点,围绕“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礼仪行为”等方面,开展家庭美德、文明礼仪、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农民的个人修养和道德素质。

三是亲子教育。

以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重点,以亲子共成长为主题,教育农村父母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为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四是文化娱乐。

以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重点,开展大众化的文化娱乐知识教育普及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娱乐健身活动,在参与中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五是身心健康。

着眼于解决农民群众在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困惑,围绕生产生活方式变化、家庭收入困难、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保障、家庭关系紧张、子女升学就业压力等方面,进行心理教育和辅导,培养农民养成一定自制力和调节力,提高心理素质,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培训时间、范围
从2012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面向全镇基层干部、农村家庭和农村妇女培训,力争100%的农村妇女干部和农村文明户培训十遍。

四、培训形式
组织有关人员进乡入村宣讲,采取举办培训班、进村示范辅导、实地观摩学习与发放相关学习宣传材料等形式进行。

五、组织实施
培训工作由镇宣传办负责统筹安排,制定培训规划和实施
方案,建立专业人员和志愿人员相结合的宣讲队伍,并为教员提供必要的教学条件,保持教学队伍的稳定。

各村居负责组织宣讲人员进乡入村培训,负责落实培训对象、安排培训场地、建立培训档案。

六、几点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

“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教育工作由镇宣传办、镇妇联、镇文化站等联合主办,由镇宣传办负责牵头,文化站、妇联共同组织实施,镇直有关部门配合。

各村居要高度重视,将培训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

镇文明办作为整个培训活动牵头单位,要制定实施意见,并协助妇联做好具体实施方案。

要建立培训档案,将各村居开展培训活动情况作为组织实施“乡村文明行动”重
要内容加以考核。

2、提供物质保障。

搞好“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教育,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

镇直各单位要根据培训教育要求,积极发挥单位的资源优势,在师资、财力、场地、信息、技术、器材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开展培训教育活动提供必要保障,确保培训效果。

3、贴近农村实际。

农村情况千差万别,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开展培训教育工作。

要尊重农民意愿,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根据群众需求开设课程。

要适应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教育,确保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