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王月读什么|王月媛:面向21世纪的课程

最新王月读什么|王月媛:面向21世纪的课程

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现状与趋势1、什么是幼儿园课程?因为大家都在讲课程改革,尤其是《规程》出来以后,但是对课程这个名词到底是个什么含义,还不十分清楚。

所以我想在谈课程改革之前,首先把要概念弄清楚。

过去我们的大百科词典中解释的课程是科业及其进程。

也有些人说课程就是教育内容和安排,也就是幼儿园教语文、算术、美术等和怎么安排这些进度,选了哪些内容。

从《规程》颁布至今已有十年了,到今天大家都在改革,现在是不是这样一个概念呢?其实不是,这是狭义的课程论。

那我们今天来理解课程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句是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全部活动。

“有益”就是对幼儿发展有利的,不是有害的,“经验”指的不单单是知识技能,还包括一些体验、一些能力、一些兴趣、态度。

“全部活动”的含义不仅仅是上课,还包含日常生活和游戏,幼儿园里大多数时间不是上课而且还有其它的活动。

不仅仅指的是显性课程,还包含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是指教师直接组织和指导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写在计划本里的;隐性课程是指环境、材料、师生交往、言传身教,这些都对孩子发展产生影响,不仅是上课对孩子有用,这些东西对孩子发展都有用。

孩子怎么发展,就应该创设什么样的环境。

比如发展平衡的动作,就要摆上平衡木,走小路,走高跷等材料,孩子去玩就会发展,这些就是材料对孩子发展的有益价值,因此说全部活动的含义不仅是显性课程,还包括隐性课程。

课程不仅仅指的是正规课程,还包含非正规的课程。

正规课程是指事先计划好的,非正规课程指的是一些偶发的,随机的教育。

比如上观摩课来了好多客人,这就是平时没写在计划本里的,是偶然发生的,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利用客人,那就可以随机应变。

比如可让孩子到前边来讲故事,可以让孩子给客人讲,让客人来评价。

我到美国看到的每个学校、幼儿园、每个班级里都有各个国家的孩子,他们的教师就很注意随机教育。

比如班里有个中国孩子说明天是端午节,要在家里过节。

教师会说“那你让妈妈准备,咱们一起到幼儿园来过节好吗?”孩子会很高兴地回去跟妈妈说,妈妈就会准备粽子、游戏的材料、一些故事来到幼儿园,这时教师就不带班,由这位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活动,先给他们讲端午节的来历的故事,然后一起玩赛龙舟的游戏,比赛看哪组先到终点,然后发给大家每人一个粽子。

这就是随机教育,是计划之外的教育,既然各国的孩子都有,每个孩子过节时都可以请家长来和大家一起过节,也是一种接受多元文化的教育。

第二句话是幼儿园课程是关于目标、内容、形式、方法的一个系统。

其意思是幼儿园课程指的不仅仅是内容,而首先是目标,然后依据目标来选择内容。

哪些内容是能够完成目标的,再来确定形式,什么样的形式能完成目标,因为不同的形式完成的目标是不一样的。

比如给孩子讲昆虫,可以告诉他一对触角,两对翅,六对足这就是昆虫,教几遍孩子就会记住,但这让孩子记住的只是知识,过些日子也许就会忘了,但要采取另外一种方式,不是教孩子记忆,而是带孩子组织一系列活动,先带他们去捉虫子,孩子就特别高兴,比在幼儿园给他们讲高兴得多,印象很深刻。

逮回来以后放在自然角里养着,看看它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等,这样是学习探索知识的方法,知道怎样去发现,怎样去观察,怎样去尝试。

然后再让孩子们玩,开虫子运动会,把所有会爬的虫子都挑出来,用一根绳拉一个火柴盒当车子拴在虫子的身上,让它们赛跑,有的虫子爬得快,有的就爬得慢,比赛看谁最先到终点。

这种比赛的目的不是看谁先到终点,而是看兴趣,这样做孩子绝对兴趣高,学会观察和比较,本来他不相信有翅膀,孩子不一定都看见过,有的虫子不往前爬,而往旁边爬,有的虫子爬得快,有的爬得慢,再考虑为什么有的爬得快,有的爬得慢,就会发现吃虫的虫爬得快,吃木头的爬得慢。

然后把所有会跳的虫子都放在大盆里,比赛跳高,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凡是会跳的虫子都是后腿长而有力,这样的虫子才跳得高。

这就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外形和习性两者是有关系的,这样就学会发现问题,然后就联想到青蛙、袋鼠等也会跳,原来都是后腿长而有力……。

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兴趣、观察能力、比较、联想、探索的方法,这样教过玩过之后,其它的事情可能也会这么去做,学习的是兴趣、能力和方法,所以采取了两种不同形式去教孩子,孩子得到的结果、发展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是依据目标来选择内容,选择方法的,然后是促进孩子的发展,评价孩子的发展。

回过头来根据目前的状况再来确定新的目标,所以也是一个系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从目标出发来确定内容,再选择形式确定方法,最后促进孩子发展,来评价孩子发展,然后再来确定新的目标,这样一个过程就是我们的课程,不仅仅指的是内容,首先是目标,最终达到是要促进孩子的发展,所以我们的课程是关于目标、内容、形式、方法的一个系统。

第三句话是视教育思想转变为教育实践的桥梁。

我们说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课程,不同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不同的教育课程。

比如蒙台梭利教学法就有蒙台梭利学具;福禄贝尔就有福禄贝尔的恩物,是根据他的教育思想设计一套恩物给孩子;陈鹤琴是中国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有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所以他也有他的一套课程,他的课程是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等。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工作规程》是目前新的教育思想的一个体验,《规程》的核心思想是促进幼儿的发展。

《规程》的教育思想很先进,吸收了目前世界上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

《规程》虽然体现了很多新的教育思想,但不能成为教育的实践,那么就要设计课程。

思想不可能直接成为实践,那么就要搭上一座桥,这座桥就是课程。

这个课程实际上是目标、内容、形式、方法、评价。

所以说课程是视教育思想变为教育实践的桥梁。

我们要确定目标,选择好内容,设计好方法,还要提供评价的一些措施手段,这一整套都要设计出来,这就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幼儿园课程,课程跟过去的概念已经不一样了,现在是广义的,原来是狭义的概念,今天的课程不仅仅是显性,还包含隐性;不仅仅是上课,还包含全部活动;不仅仅是正规课程,还包含非正规课程;而且不仅仅是内容,是关于目标、内容、形式、方法的一个系统,又是从思想转变为实践的桥梁。

2.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现状。

目前幼儿园课程改革是国内外幼教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有关课程改革的研讨活动有很多。

我可以简单的列举一下,从89年开始在浙江、福州就召开了全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第一次研讨会;在90年在南京召开了中国首届幼儿教育国际研讨会,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会议;91年在上海召开了幼儿园一日活动研讨会;92年在武汉召开了中国第四届学前教育全国年会;93年在北京召开了中美教育交流会,包括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94年在长春又组织幼儿园课程改革第二次研讨会;95年在北京又召开了中美幼儿教育研讨会,这次只有幼儿园,因为第一次开完后,美国的幼教界对中国的幼儿教育很感兴趣;96年召开了亚太地区幼儿教育研讨会,是国际组织召开的。

这些研讨会我都参加了,在这些研讨会上讨论的重点问题都是课程改革,所以说幼儿园课程改革是当今国内外幼教界共同关心和研讨的一个问题。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搞课程改革试验,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都在搞课程改革,大家可能听到过很多名词,有幼儿园综合教育、主题教育、综合主题教育、活动教育、游戏课程、发展课程等等,那这些课程到底是怎么回事,哪些跟哪些是一样的,哪些跟哪些是不一样的,它们有哪些特点和不同,到底哪些好,哪些不好,我就把它们作了一些对比。

目前幼儿园课程基本上典型的分可分为三大类学科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特点①以教师为主体;②课本;③课堂社会性活动中心①幼儿;②活动;③经验内容围绕学科社会生活的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安排教师事先确定进度,严格按进度进行教师事先确定主题,执行过程有弹性没有事先确定的活动形式分科教学主题活动活动区活动方法显性指导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多种形式活动隐性指导我在南京看一个搞活动教育的实验班,我去时正是来园时间,他们是吃一顿饭,两样点心。

来园后就问“老师早!”“小朋友早!”,然后走到教师跟前,告诉教师他想玩什么,交换完后就走了,屋子里都是活动区,有建筑区、美工区、娃娃家区,里面的材料很丰富,比如美工区绝对不是一种材料,有画画的、泥工的、手工的等等。

画画的材料有油画棒、彩笔、广告色等。

纸有一盒子,每个盒子里有好多格子,每个格子里装着不同的纸。

材料也有各种不同的。

孩子来后就自己玩,到九点半响音乐,孩子们开始收玩具,收完以后自己去倒水,专门让孩子练习自己倒水自己喝,也不要求一定要坐下。

这时有的喝完了就去拿自己的作品,跟小朋友说他今天画了什么,做了什么,这叫做分享。

这时是有收玩具的,有喝水的,有说的,教师在旁边。

十分钟后,进到另一间屋子,摆了好多桌子,每张桌子上放一种材料,有的桌子上摆的是印章,印几个点。

比如一张数字卡上是五,就在上面盖五个点,颜色可以是不一样的,五张卡片上都是“5”,但都不一样,孩子只要坐在那儿玩,首先要认识数字,然后就要点数“5”,所以两个都学了,物和数的相关、相等,无论怎么排列都是“5”,就是数的守衡,只要玩这个,有关数的概念都在里面了。

在另外一张桌上的材料是一个分类盒,这个分类盒的中间有很多白卡片,各种颜色、形状、几何图形,孩子如果拿一个卡片画上一个正方形,他就把中间正方形的图片都放在这里,然后再画一个三角形放到第二个格里,就把所有三角形插在这里,另一个插圆的等等。

这样就学习了分类、认识图形,有时还可以从两个纬度去分类,颜色分类、形状分类等等,只要孩子玩,就学习了这些内容。

在玩的时候,这组玩完了可以到另一组去,无论走到哪组都是数学,只有一组放的东西是新的,教师坐在这组教孩子怎么玩,教完后就自己玩,这组玩完了就到另外组,又来一拨,要求每个孩子都到新组里来一遍。

大家都玩过以后,把新组的材料就放到别的组去了,这差不多要半小时,实际上这是个数学活动,这种方法跟我们平常上课是不一样的,没有教师在场,但在玩材料的过程中就学了东西。

这是从900开始一直到1010分左右,然后又响起音乐。

在1010分后孩子就收起材料到了户外,既不排队也不做操,马上又分成两组去玩,一组玩沙和水;另一组玩运动器械。

运动器械的材料都是跳的,有绳子、小棍。

今天的主要目标是让孩子跳。

沙和水是比较自由的,中间两组交换一次,但至于玩哪样都是自由选择的,但不管选哪样都是学习跳。

到中午1110分又响音乐就都回到班上了。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这个活动的自由活动时间和集体活动时间比例,他们的活动时间85%是自由活动。

从形式上对比学科课程的形式是分科教学,重视上课;核心课程的形式是主题活动;活动课程的形式是活动区活动,有人叫角落活动,有人叫区域活动,不管叫什么,反正都是自由选择的活动。

从方法上对比学科课程采用显性指导;主题课程采用的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这里包含不仅是上课,也有参观、游戏、日常生活,还有家长的沟通,都能包含在内,一个主题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活动课程是隐性指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