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公共】社会心理学第六讲人际交往201503.
【公共】社会心理学第六讲人际交往201503.
• 部分隐喻表现出跨语言、跨文化的一致性——可能代表了人类心 理的基本规律。 – 讨论:它们可能成为跨语言交流的有效基准吗?
跨文化沟通心理学
2.社会因素方面的差异 社会地位障碍
• 角色障碍 • 年龄障碍 • 代沟
3.心理因素的差异
• 认知 • 情绪 • 个性差异
第三节 人际吸引
• 一、人际吸引的原则
喜欢别人的人也会赢得别人的喜欢
• 影响因素: • 自尊心
高:不太适用; 低:适用
2.人际交往的得失原则
(四)相似性
人们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
1.相似的因素: • 民族;年龄;学历;社会地位;职业;兴趣;观点;修养
等。 2.名片效应: • 态度、价值观念的相似很重要。
两种解释: • 相似性通常是有回报的(强化论) • 认知失调理论的解释(认知论)
三、人际沟通的载体
(一)信息传递的语言符号系统 • 口头语言
“说”、“听” • 书面语言
“写”、“读”
(二)非语言符号系统
1.视—动符号系统 • “身势学” 2.时—空组织系统 • “空间心理学”
交往的空间距离的影响因素: • 文化水平 • 社会地位 • 陌生与熟悉 • 性别
3.目光接触系统
• 年龄 青年人 > 中年人 > 老年人
二、人际交往的心理功能
1.协调功能 2.心理保健功能 3.促进个体的社会性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4.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
三、人际交往的形式
1.正式交往和非正式交往 • 正式交往
官方的、规范化的 • 非正式交往
民间的、非规范化的
2.单向交往与双向交往 • 优缺点
2.排行与亲和 • 长子、长女和独生子女在害怕时比非长子长女有着更强
烈的亲和要求
3.亲和的个体差异性 • 高亲和需求的个体的一些特征
(三)排斥、拒绝、孤独
与亲和相对立
1.排斥和拒绝 • 负面的情绪反应
2.孤独
影响因素:
• 家庭 离异家庭、父母在外务工的家庭 子女容易有孤独感
• 婚姻 已婚者不容易感到孤独
第六讲 人际交往
亚里士多德:“人是社会性动物”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人际交往: 在社会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
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
一、亲和
• 人类的社会性 • 亲和:人希望和别人进行交往,并结成团体。
(一)亲和的解释
• 亲和是一种本能
(五)互补性
双方的需要以及对对方的期待互补时会导致强烈的吸引力。
“反向吸引”
如: • 独立性强——依赖性强; • 脾气急躁——脾气耐心。 • 互补因素增进人际吸引,往往发生在感情深厚的朋友,特
别是在异性朋友或夫妻之间。
(六)接近性
邻近性的作用:
• 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越接近,往往容易成为知己,尤其 在交往的初期阶段。
3.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4.口头交往和书面交往
四、人际交往的理论解释
(一)自我呈现论 • 戈夫曼 • 通过呈现自我,对他人施加影响,控制他人的行为。
(二)社会交换论
• 霍曼斯
• 在人际交往中,得到的是报酬,付出的是代价,精神利 润就是报酬减去代价,除非双方得利,否则交往无法进 行下去。
(三)社会实在论
• 实验结果表明: • 四人中,才能出众但犯一点点小差错的人最受欢迎; • 而才能平庸又犯小错误的人,最无法让人忍受。 • 为什么实验中那位既才能出众又没有出错的演讲选手,没有得到最高评
价呢?因为大家会觉得太过完美的人,会给自己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 • 而有才能的人的小小错误,不但不会使魅力降低,反而更增加他的一分
2.人类的内在因素——儿童期的无助性 • 人类在其生命早期孤独无助的特性
3.学习——形成亲和的习惯 • 行为主义
4.需要的满足 • 东西方自我的差异
(二)亲和的研究
1.恐惧与亲和 • 沙赫特的实验 • 结论:恐惧能引起亲和的需要
唤起亲和需要的一些事件:
• 一些环境和公众性危机事件 • 地震、洪水、流行性疾病的蔓延等 • 离异、病痛、丧失亲人
• 费斯汀格
• 社会实在性 • 人们对自己的态度和意见正确与否的判断无明确标
准时,往往将周围其他人的态度、意见或行动作为暂时 性判断标准,以使自己的认识与周围人保持一致。
第二节 人际沟通
一、信息沟通的要素及模式 • 信息发送者 • 信息 • 信道 • 信息接受者
二、信息转换过程
• 编码→信道→译码 • 单项沟通 • 双向沟通
亲和感。
• 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犯错误效应”,也叫“阿龙森效应”。
(二)外貌
人们更加喜欢外貌漂亮的人
• 原因: a.漂亮的人才值得爱; b.和漂亮的人在一起显得荣耀和光彩; c.辐射效应(光环效应); d.使人有美的满足感。
• 审美标准有文化差异吗? • 没有。?
(三)报酬
1.人际吸引的相互性原则:
语言中的隐喻:共同与差异
• 隐喻(比喻)现象——将某方面的属性与另一方面属性相联系, 以一个方面指代另一方面,例如: – 空间方位:上级、社会底层、高档社区、品格低下…… – 温度:热点新闻、冷处理、热销产品、雪藏…… – 味觉:甜蜜笑容、吃醋、苦行僧、辣妹…… – 重量:重要人物、轻浮、心情沉重、轻装上阵……
• 相爱者 • 仇恨者
4.辅助语言系统
• 音质、音幅、停顿、附加的干咳等 • “谢谢”
四、信息交流障碍
(一)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干扰
• 空间距离问题 • 沟通网络问题
(二)接受者的过滤作用
• “过滤器” • 选择性注意 • 选择性记忆
(三)交往双方文化、社会、心理上的差异
1.文化因素方面的差异
• 语义障碍 • 态度障碍 • 文化程度障碍
(一)能力
1.能力与受喜欢程度的关系: • 阿伦森 • 由高至低:“犯错误效应”
a. 能力超凡但犯了错误的人; b. 能力超凡的人; c. 能力平庸的人; d. 能力平庸但犯了错误的人;
2.性差 • 男性:更喜欢犯了错误的能力非凡的男人; • 女性:喜欢没有犯过错误的能力非凡的人。
犯错误效应
• 社会心理学家阿龙森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演讲会上, 有四位选手,两位才能出众,而且几乎不相上下,另两位才能平庸。演 讲过程中,才能出众的选手中有一位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饮料,而才能 平庸的选手中也有一位打翻了饮料。如果是你,你会觉得对四个人中的 哪个更有好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