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苗族刺绣

贵州苗族刺绣

贵州苗族刺绣
一、制作流程:
(一)从市场上买回布料(也有自家纺织的)和白线,将白线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然后晒干;
(二)该工艺品的绣法主要是平绣,也就是用染色的丝线在底布上绣,是最普通、最简易的绣法。

平绣一般有两种绣法:一种是沿图案两边轮廓起针落针;另一种是在图案的一侧起针落叶,接着再跨向图案的另一侧起针落针。

(三)平绣一般用于大面积同样的色彩,给人整齐的感觉。

该工艺品是用作装饰苗族服饰中裙子的沿边。

二、工艺品的民族意义: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这里的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苗族刺绣便是苗族人民特有的符号。

苗族服饰上的刺绣图案起到了替代文字的作用,从而使没有文字的苗族在刺绣图案艺术中形成了自己“无字的史书”。

故土情怀是苗族刺绣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一般通过故事的形式来进行表达。

例如对中原景色和物象的描绘,对祖先生活迁徙中艰难历程的记录。

黔东南苗族的妇女身上的衣服上都会绣有两条彩色镶边的横道纹样,一条代表黄河,一条代表长江,这就是其对故土情怀的抒发。

苗族刺绣将历史留在刺绣上,表现的是苗族人民对故土的怀念与不舍之情。

在苗族刺绣中,一直受到原始宗教思想的晕染,苗族服饰系统是世俗化的巫教礼仪,正因为有了巫教,苗族服饰才如此绚丽多彩,苗族刺绣才得以蕴含其独特的苗族文化中的核心精神。

原始的宗教意识为苗族刺绣增加了不少梦幻般的美学感,构建出一个神奇多姿的艺术天地。

在苗族刺绣的原始宗教思想中主要表现为图腾的崇拜,祖先的崇拜和对自然的崇拜。

在苗族刺绣中,有很多创作题材源自于生活,表达的是人们对自身、对自然和周围外部环境的认识与感知,其中还蕴含着苗族人民对生活的一种深度的感想与体验。

例如黔东南苗族刺绣中有很多苗族渔猎生活与农耕生活的题材,还有关于人物、动植物、自然现象的绣品。

这些都体现出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贵州苗族姊妹节
相传,贵州黔东南的苗族地区,有一个苗族大寨,寨子里的男子们每年都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打猎而久久不归,留下众多的妇女孩子和七十个如花似玉的姊妹。

妇女们劳动回来就养儿育女,姊妹们上山摘果与下田劳作,在家纺纱织布织锦与挑花刺绣,可是,七十个姊妹还觉得缺少了什么,心里总是畅快不起来,因为她们已经到了豆蔻之年。

姊妹们为了转移心思,于是又相邀去开荒造田。

不久,一层层的梯田出现在山腰上。

春天到了,姊妹们在田里撒下糯米种子;到丰收的季节时,她们打下的糯谷装满了一仓又一仓,还酿出香甜的糯米酒。

吃喝穿戴都有了,可姊妹们总还觉得不满足,老人们看出了她们的心思,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建议她们把吃不完的糯米和喝不完的糯米酒保存起来,待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用可食用的野花、树叶提炼成汁与糯米一起制成五颜六色的姊妹饭,再到田里捉来鱼虾,螺蛳设宴,招待远方的青年男子前来吃姊妹饭、喝酒跳舞、交谊择偶。

第二年确实通过这种形式,有部分姊妹都选上了如意情侣而高高兴兴地嫁了出去,以后姊妹节便形成了男女青年约会的一个特定的日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