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一、原旧路面挖除(1)施工方案按施工设计图划分铣刨路段,在该路段进行交通管制,待交通管制好后机械设备进场进行铣刨工作。
铣刨机铣刨宽最大为2米,铣刨次数以施工图应铣刨车道宽度而定,铣刨厚度按施工设计图进行。
(2)施工方法a、旧路面的铣刨按照图纸并结合实地踏勘确定铣刨长度,宽度及深度应符合图纸规定。
配置路面专用铣刨设备,为保证施工质量,铣刨施工要求宜宽不宜窄,宜深不宜浅,以满足图纸要求的最小施工宽度及厚度要求。
在摊铺前,应对铣刨的路面用带有钢刷的设备进行清扫,并用气泵吹干净,然后对下层进行检查,并取得工程师批准。
然后再进行沥青防水层、粘层或下封层等的施工。
b、废料废方处理铣刨的废方废料应按工程师的指示在适当的地点设置弃料场,力求少占耕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路面工程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1)、原材料准备工作,底基层所用原材料必须经试验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文件及JTG/T F20-2015《公路路面底基层施工技术细则》要求,生产用水采用饮用水。
底基层用碎石集料最大粒径不超过31.5mm,底基层集料级配应符合:(2)、水泥采用32.5级硅酸盐、矿渣硅酸盐、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小于4小时,终凝时间不小于6小时;碎石集料的压碎值不大于30%,针片状含量不大于20%。
(3)、底基层采用厂拌冷再生,其配比为:水泥:碎石(重量比)=:96,七天饱水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
(4)、准备:下承层检测指标验收合格后,组织人员对表面进行彻底清扫,清除垃圾、浮石及表面附着物,洒水车要保证摊铺前下承层表面的湿润。
(5)、施工放样:恢复下承层中桩测量及高程测量,每10米设一桩位,并做好高程标记,并在两侧边缘设指示桩。
施工时固定好两侧钢绞线,钢绞线长度宜为100-150m 左右,托架间距10m。
(6)、拌和:施工现场各项准备完毕、拌和设备试运行正常,严格按照批复的施工配合比生产,拌和生产时有专人巡视检查机组运转情况,特别是水泥下料口派专人监视,成品料充分拌和后,下料仓应缓慢下料,防止粗细集料离析导致摊铺现场集料分布不均匀。
如有异常立即停机检查,并予以纠正,严禁不合格材料运到现场。
(7)、运输:混合料采用自卸车运输,装车前对车斗进行清扫,以保证混合料不被污染,装车后一律用篷布覆盖,以防止扬尘和水份散失。
保证足够的运料车辆。
根据拌和机生产能力,拌和站与施工现场距离、行车速度及摊铺速度等因素,合理安排运输车辆。
为避免尘土飞扬污染混合料及摊铺现场,行车道路及摊铺现场应经常洒水,保持湿润。
(8)、摊铺:摊铺前,对下承层表面进行洒水湿润,调试摊铺设备,定期保养维护以保证摊铺设备能每天正常工作。
摊铺时随时检查松铺厚度、标高,确保摊铺厚度并保证路拱能满足设计要求。
摊铺机后设专人检查大粒径集料团,铲除后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9)、碾压:a、碾压时,铺筑试验段确定最佳机械组合方式,每50-80m作为一碾压段落,各相邻碾压段落应做出标记,在进行下一段碾压时重叠3-5m碾压,并在错轮时,一律在前一工作段内错轮、调头。
碾压时遵循由低到高的原则,直线段由外侧向内侧碾压,曲线段由低处到高处碾压。
为防止边部碾压不密实,边部多增压1遍,根据以往施工经验碾压顺序为:初压→复压→终压(压至没有明显轮印为宜)。
b、初压区、复压区、终压区接头处理: 采用阶梯式接头处理,各压实区长度间隔2米,阶梯宽不小于1米。
阶梯接头拥包处,用人工翻松整平后,再压实。
压实后用3米直尺检测平整度,不合格处人工切除后换填新料,重新压实,直至达到要求。
在摊铺碾压时控制好施工时间,尽量缩短水泥稳定碎石的延迟时间。
(10)、横向接缝处理: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摊铺作业每天应连续摊铺,第二天摊铺前应设置横向接缝,用3米直尺检测平整度。
在平整度不合格处,撒上灰线人工切除废弃,直至接缝处厚度、平整度、高程等各项指标满足要求后,再重新让摊铺机就位,重新摊铺,专人负责工作面之间的平整度。
(11)、养生、交通管制:采用透水性良好的土工布进行覆盖养生,洒水次数视土工布干湿而定,始终要保持表面湿润,最少连续养护7天。
现场碾压结束后及时设置明显的禁行标志,封锁交通。
2、土路肩施工(1)、土路肩填筑材料选用碎石土,最大粒径不大于10cm,根据测量确定的控制点进行放线,用白灰打线,保证底宽,然后进行填筑。
装载机初平,人工精平,水稳摊铺压实时振动压路机同步压实的施工工艺。
压实度不小于95%。
要求表面平整,无大面积坑洼现象。
土路肩表面设置1.5%的横坡,以保证排水良好。
3、C25现浇混凝土路肩施工(1)、施工工序:施工放样→清理土路肩浮料→摊铺设备安装、调试→检测钢绞线标高→搅拌站搅拌砼→运输→砼浇筑路肩→养护(2)、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完毕,校核道路中心线,然后在滑模机模具外侧钉入钢钎,挂钢绞线标好高程后挂钢绞线直线段桩距为10m,曲线段不大于5m,按设计高程进行控制测量。
现浇砼路肩设备摊铺前,清理土路肩及底基层表面杂质,如遇松散部位,应人工夯实。
(3)、现浇路肩摊铺设备安装后,调试各部位质检的协调性,调试完毕后等待摊铺试验。
(4)、混凝土浇灌前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并根据天气变化测定大堆料的实际情况(如含水率等),认真调整配合比。
设计配合比及调整后施工配合比挂牌。
在拌料过程中掺量应准确、搅拌应均匀,并进行定期检查。
(5)、待混凝土运输车到达施工现场,检测塌落度是否合格,合格后方可卸入滑模机料仓进行混凝土路肩的摊铺,摊铺速度平稳控制,以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摊铺出的混凝土路肩外观棱角平直。
无蜂窝麻面情况。
(6)、注意混凝土浇筑期间及混凝土初凝前的天气变化,遇雨时要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护已浇筑部分的混凝土,确保混凝土质量。
(7)、混凝土浇筑完后,应在12小时内覆盖洒水养护。
保证不少于7天的淋水养护。
每天浇水的次数,以能保持砼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宜。
(8)、混凝土路肩厚15cm,每隔2.5m设一道切缝,缝内采用沥青麻絮填充。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切得过早,由于混凝土的强度不足,会引起粗集料从砂浆中脱落,而不能切出整齐的缝。
切得过迟,则混凝土由于温度下降和水分减少而产生的收缩因板长而受阻,导致收缩应力超出其抗拉强度而在非预定位置出现早期裂缝。
合适的切割时间应控制在混凝土获得足够的强度,而收缩应力并未超出其强度的范围内时。
大致切缝时间见下图:经验切缝时间(1)、原材料准备工作,基层所用原材料必须经试验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文件及JTG/T F20-2015《公路路面底基层施工技术细则》要求,生产用水采用饮用水。
基层用碎石集料最大粒径不超过31.5mm,基层集料级配应符合:于4小时,终凝时间不小于6小时;碎石集料的压碎值不大于30%,针片状含量不大于20%。
(3)、基层配比为:水泥:碎石(重量比)=5:95,七天饱水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
(4)、准备:底基层各检测指标验收合格后,组织人员对表面进行彻底清扫,清除垃圾、浮石及表面附着物,洒水车要保证摊铺基层前底基层表面的湿润。
(5)、施工放样:根据设计图纸及引入的导线点、水准点进行恢复中桩测量及高程测量,直线段每10米设一桩位,曲线段5米设一桩位并做好高程标记,并在两侧边缘设指示桩。
基层施工时固定好两侧钢绞线。
铺筑试验段,根据试验段确定的松铺系数,计算出松铺厚度,标高挂好钢绞线,钢绞线应拉紧,其张力以不产生下坠为准。
(6)、混合料拌和a、拌和前委托计量单位对拌和机进行标定。
备料充足,能保证拌和站出料连续性。
b、试验室所做配合比的原材料为干料质量,施工时应根据原材料含水率的变化计算出施工配合比。
c、拌和混合料之前,首先取样检测原材料的含水率,根据原材料含水率及配合比确定加水量。
拌和时拌和站控制含水率略大于最佳含水率的0.5%~1.5%(根据施工时天气情况及运距确定)。
d、拌和:施工现场各项准备完毕、拌和设备试运行正常,并得到监理工程师许可后方可开机生产。
拌和生产时有专人巡视检查机组运转情况,特别是水泥下料口派专人监视,成品料充分拌和后,下料仓应缓慢下料,防止粗细集料离析导致摊铺现场集料分布不均匀。
如有异常立即停机检查,并予以纠正,严禁不合格材料运到现场。
(7)、运输:混合料采用自卸车运输,装车前对车斗进行清扫,以保证混合料不被污染,装车后一律用篷布覆盖,以防止扬尘和水份散失。
保证足够的运料车辆。
根据拌和机生产能力,拌和站与施工现场距离、行车速度及摊铺速度等因素,合理安排运输车辆。
为避免尘土飞扬污染混合料及摊铺现场,行车道路及摊铺现场应经常洒水,保持湿润。
(8)、摊铺:a、摊铺前,对底基层表面进行洒水湿润,洒水保持摊铺机前50m湿润,且无积水。
b、调试摊铺设备,定期保养维护以保证摊铺设备能每天正常工作。
摊铺时随时检查松铺厚度、标高,确保摊铺厚度并保证路拱能满足设计要求。
c、摊铺机的行走速度宜控制在1.5米/分钟左右,保证摊铺机匀速不间断的摊铺。
布料器中的料应充满螺旋布料器2/3以上为宜,并保证摊铺断面上不发生离析。
d、摊铺机后设专人检查大粒径集料团,铲除后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e、摊铺机后设专人采用插入式钢钎检测混合料的松铺厚度,做好记录,若出现松铺厚度不够的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9)、碾压:a、碾压时,铺筑试验段确定最佳机械组合方式,每50-80m作为一碾压段落,各相邻碾压段落应做出标记,在进行下一段碾压时重叠3-5m碾压,并在错轮时,一律在前一工作段内错轮、调头。
碾压时遵循由低到高的原则,直线段由外侧向内侧碾压,曲线段由低处到高处碾压。
为防止边部碾压不密实,边部多增压1遍,根据以往施工经验碾压顺序为:初压→复压→终压(压至没有明显轮印为宜)。
碾压期间每碾压一遍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并做好记录,以便分析对比,若发现压实度不够,及时增压,直至达到满足压实度要求。
b、初压区、复压区、终压区接头处理: 采用阶梯式接头处理,各压实区长度间隔2米,阶梯宽不小于1米。
阶梯接头拥包处,用人工翻松整平后,再压实。
压实后用3米直尺检测平整度,不合格处人工切除后换填新料,重新压实,直至达到要求。
在摊铺碾压时控制好施工时间,尽量缩短水泥稳定碎石的延迟时间。
(10)、横向接缝处理: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摊铺作业每天应连续摊铺,第二天摊铺前设置横向接缝,如果摊铺中断的时间超过2小时,设置横向接缝。
用3米直尺检测平整度。
在平整度不合格处,撒上灰线人工切除废弃,直至接缝处厚度、平整度、高程等各项指标满足要求后,再重新让摊铺机就位,重新摊铺,专人负责工作面之间的平整度。
(11)、养生、交通管制:采用透水性良好的土工布进行覆盖养生,洒水次数视土工布干湿而定,始终要保持表面湿润,最少连续养护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