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的特色与创新

课堂教学的特色与创新


二、课堂教学为什么要变 教师应变的出发点在哪里
从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 米德的文化划分, 看我们遇到的问题:



前喻文化:“老年文化”,一切传统社会的基 本特征。教育的本质实为是“复制”。 并喻文化:“过程性的文化”,传统文化断裂, 年轻人丧失了现成的行为楷模。教育的本质实 属是“适应”。 后喻文化:“青年文化”,与前喻文化相反。 由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前辈。它是“反 向社会化”。
近日热炒的话题2: 关于北京的十一学校 关于北京的人大附属中学 问题究竟是什么?

人们争论的
其他:模式;教育家;翻转课堂……
我们是否有称得上公平的基础教育?有称 得上教育家的教育管理者?有称得上为了 每位学生发展的教学?有称得上教育专家 的理论家?……

回到常识:教育—教学
教育经久不变的东西是什么?(良心;

我们步入大众教育太快!对义务教育太不 重视!对基础教育不是投入少的问题,而 是政治工具化问题!
针对课堂教学——我的观点:
课堂教学研究远未及科学(师范大学“教法 课”可谓槽糕透顶;理论联系实践相当空泛; 学科教育研究无基本体统——官僚化、权威 化、绝对化、空壳化现象泛滥)。 教育行政干预太厉害,大学大衙门、中小学 小衙门,衙门办学=权威+资源,不可能有 教育家、教育专家。要变:地方自治;公助 私立,而非公办私立;限制一切无理的扩张。 课堂教学——回归常识;强调基础;营造 环境;从容发展;涵养人性;。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调试
案例2:教学设计流程
认知主义理论



20世纪50年代中期,布鲁纳、奥苏伯尔和桑代克为 代表的认知主义流派逐渐代替行为主义流派。 学习就是面对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 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 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学习的重要是认知过程,而不 是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 布鲁纳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 程。教师应该做的是;促使学生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作为学科教师不是教授零碎的或线性的知识,而呈现 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生通过发现活动,提高智慧的潜 力,并最终将外来动因变成内在动机形成认知结构。
课堂教学的特色与创新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赵亚夫
新浪微博:赵_亚夫
一、课堂教学的特色与创新 也要基于公民教育
所有学生接受平等的、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所有个体在同等机会中,自由选择和发展
从“30年1000名高考状元 的‘悲惨’下场”说起 近日热炒的话题1: 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 位成为行业领袖。 调查了全国100位科学家、100位社会活动 家,100位企业家和100位艺术家,发现除 了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外, 其他人所获得的成就和学校教育根本没有 相关关系。 这究竟是个什么问题?高考改了又怎样?

分析 刚性
以 学 科 为 中 心= 教 学 大 纲
学 习 内 容= 教 科 书 学 生 情 况= 教 科 书 逻 辑
调式
设计 刚性 教 学 目 标= 教 教 科 书
教学 方法 教 科 书 的 知 识 程 序 习 题= 掌 握 教 科 书
评价 刚性
学 业 成 绩= 掌 握 教 科 书 的 水 平
学业考试
我们处在哪个文化过程中?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们能否用19世纪的经验 教21世纪的学生?
行为主义理论
始于20世纪20年代,5、60年代达到高峰。 美国著名学者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其一,教学被视为一个按照严格的逻辑顺序 编制的程序,是针对教学内容(主要指教材) 设定教学目标,并将教学信息转换成一系列 的问题和答案的活动过程。 其二,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学生只有夯实了 已学的内容,进入新内容的学习才顺理成章。 其三,学习需要及时强化,并适时调整学习 步调。


“老师,你喜欢希特勒吗?”我摇头,他说:“我觉 得他没有什么不好的嘛……犹太人的确很聪明,要是 不彻底铲除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换了哪一位领导 人我相信他都会这样做的,你说对吗?”“‘人不为 己,天诛地灭’,这话应该在每位成功者的成功路上 必不可少的,如果他不这样做的话,那么我相信第三 帝国的寿命也不会长了,你说对吗?” 他把连串的问题丢给我,我灵机一动,把问题转给了 他的同学们,课堂上出现了热烈地讨论,他的每一个 问题,都有同学自觉地回应,他们唇枪舌战,越来越 投入,把我这个老师晾到了一边。讨论声渐渐平息之 后,我们终于达成了共识:“希特勒在某些方面有他 的过人之处,但是,他毕竟是一个残暴的法西斯主义 者,他发动的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的崇拜是不可取的。”

我国基础教育研究的四大弊端
政府管得过细——教育规律无足轻重 权威人士过滥——教育专业大打折扣 教育理论过杂——教育科学好大喜功 学科研究过水——教育实无良(心)!
课堂教学在变 但在热热闹闹活动中 在丰硕的“科研”成果里 有几件确有意义和价值
案例1:希特勒的崇拜者


课堂上,学习到希特勒组建纳粹党扩军备战的时候, 班上一个男生忽然冒出一句话:陈明宇最崇拜的人 就是希特勒啊!全班同学哗然,我愣了一下,看着 陈明宇。 他崇拜希特勒也许在班上不算是新闻,但是曝光在 正规的场合——历史课堂上却是第一次吧。陈明宇 有些不安了,课堂的气氛霎时变得紧张。我意识到 这是我严肃的面孔造成的,于是放松了面部神经说: “希特勒肯定不会想到遥远的中国还有一个他的崇 拜者!”气氛开始缓和些,请大家谈谈对希特勒的 评价。我说,允许有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声音,我 们旨在探讨,可以保留个人意见,我借助电视台常 用的一句话:“嘉宾的意见纯属个人看法,与本班 无关。”学生们轻松起来,在这个民主活跃的氛围
信念;知识;技能) 于学理:近代以来中国人有什么贡献? 教学为什么会变,变在哪里?(对教育 的认识—针对人的观念;由观念而功能; 由功能而目标;由目标而方法) 于学理:近代以来中国人有什么贡献?
回到常识:传统—现代
传统——人类教育有不能割断的命脉,说 到底是学什么、谁学习,而学习的最基本 要素无外人性、知识、技能、信念…… 现代——为了更好地教=实现更好地学—— 说到底是谁拥有知识、怎样拥有知识,而 拥有知识的最基本要素无外判断力、想象 力、理解力、创造力、解决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