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数据、科学分析处理和表达数据,利用所学理论和实验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初步训练。
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工学院课程教学档案(教学改革与创新)
课程名称:
工程力学
授课教师:
开课学期:
2-11-21
专业班级:
模具101,102
选用教材:
工程力学
编 著:
吴建生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0年1月第2版。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
必修
总学时:
64
考核方式:
考试
填表日期:
2009.11.9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7.1直梁弯曲的概念
7.2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剪力和弯矩
7.3剪力、弯矩方程与剪力、弯矩图
7.4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7.5梁弯曲时的强度计算7.6提高梁抗弯强度的措施了解提高梁抗弯强度的措施
7.7梁的变形
第八章组合变形
8.1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8.2扭转与弯曲的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3.1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3.2力对轴之矩
3.3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
3.4轮轴类零件平衡问题的平面解法3.5重心材料力学
引言
第四章轴向拉伸与压缩
4.1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4.2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横截面上的内力----轴力4.3轴向拉伸与压缩时横面上的应力
4.4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变形胡克定律4.5材料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3.期末闭卷考试占50%,期末笔试不及格者准予补考。考试内容应包括概念、原理、思考题、实验内容和计算题。考试题型应为填空、选择、改错、简答和计算,题量要大,工程力学是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要增加,教学时数要减少的条件下,必须对现行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方法进行改革,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实践环节是工程力学课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4学时必修力学实验和一定数量的开放性试验。其基本设计思想为:
1.学习和了解工程力学实验研究方法;掌握工程力学实验中的主要实验技能;巩固所学课程和相关实验课的实验技能。通过让学生自学相关资料,根据所学原理设计实验方案、独立选择和使用相关仪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实验考核占20%,其中实验态度占6%,实验操作占8%,实验报告占6%。平时课堂考核或实验教学考核不及格者,不准参加期末考试。
考核应遵循以下原则:全过程考核的原则,即从开始到结束,从课内到课外均考核;公开考核的原则,提前让学生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本课程考试,不为考试而考试的原则,即制定考试方法必须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而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重能力、重素质的原则,即将学生能力的表现和素质的体现作为较大的权重系数在考核时加以考虑。
1.平时成绩占30%,具体分配是:平时十次作业,每次占l%,累计占10甲o。出勤率占10%,迟到或早退一次减0.5个百分点,无故旷课一次减2个百分点,并不得评定优秀成绩,旷课次数累计达学校规定而不能参加考试的,按学校规定执行。履行了请假手续的病事假不减分,但累计达3次以上的不得评定优秀成绩。课堂提问和学生“讲课”占10%,可参照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分标准考核。
第九章压杆稳定
9.1 1.压杆稳定的概念
9.2细长压杆的临界荷载
9.3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及经验公式
9..4压杆的稳定性设计9.5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教学内容改革实施情况: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上按照认知的一般规律,并结合我校不同专业的特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学内容;同时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两部分内容同步进行,即课堂教学的有关内容结束后,紧跟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课。目的是突出知识和能力这条主线,加强融会贯通,减少重叠。恰当的处理了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实践有机结合。重视工程综合教育和素质教育,重视各课程之间的科学分工和有机联系。课程内容新颖,知识面宽,信息量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
期末总结:
一、优化教材内容
在教学内容要增加,教学时数要减少的条件下,对现行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引入联系工程实际和有特色的例题、习题和思考题,增加实验教学课时和力学大作业,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应用性人才”。为实现这一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我们打破了工程力学由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简单组合的原课程体系,将教材的整体框架按静力学、构件承载能力分析和运动力学的次序重组,即将材料力学精编为一篇并置于静力学后,将外力分析与内力、应力、强度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就有变形,外力与内力、应力紧密结合,从而加强知识的联系性和科学性,使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可用较少学时讲授较多内容,实现压缩学时之目的。
考试方法改革实施情况:
考核应遵循以下原则:全过程考核的原则,即从开始到结束,从课内到课外均考核;公开考核的原则,提前让学生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本课程考试,不为考试而考试的原则,即制定考试方法必须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而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重能力、重素质的原则,即将学生能力的表现和素质的体现作为较大的权重系数在考核时加以考虑。具体如下:,
4.6轴向拉伸与压缩时杆件强度计算
4.7应力集中的概念
4.8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
第五章剪力
5.1剪切与挤压实用计算
5.2剪切胡克定律
第六章圆轴的扭转
6.1圆轴扭转的概念
6.2掌握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内力
熟练掌握扭矩的计算及扭矩图的画法
6.3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变形6.4圆轴扭转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第七章程直梁的弯曲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1.1力的基本概念1.2力对点之矩1.3力偶1.4力的平移定理掌握力的平移定理
1.5约束与约束力
1.6受力图与受力分析
第二章平面力系
2.1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
2.2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3物体系统的平衡静定与不静定的概念
2.4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第三章空间力系和重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