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章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第6章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6.2.1 燃料电池发动机
在FCEV所采用的燃料电池发动机中,为保证 PEMFC组的正常工作,除以PEMFC组为核心外,还 装有氢气供给系统、氧气供给系统、气体加湿系统、 反应生成物的处理系统、冷却系统和电能转换系统等。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 30 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 15 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6.1.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对燃料电池的基本要求
(1)燃料电池的比能量不低于150~200Wh /kg, 比 功率不低于300~400 W/kg。要求达到或超过美国 先进电池联合体(USABC)所提出的电池性能和使 用寿命的指标。 (2)可以在- 20 ℃的条件下起动和工作, 有可靠的安 全性和密封性, 不会发生燃料气体的结冰和燃料气体 的泄漏。 (3)各种结构件有足够的强度和可靠性, 可以在负荷 变化情况下正常运转。并能够耐受FCEV行驶时的振 动和冲击。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 11 页
燃料电池+蓄电池十超级电容形式动力系统结构图
超级电容 燃料电池系统
蓄电池
驱动电动机
传动系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4.燃料电池与辅助蓄电池和超级电容 联合驱动的FCEV
这种结构的优点相比燃料电池+蓄电池的结 构形式的优点更加明显,尤其是在部件效率, 动态特性,制动能量回馈等方面。而其缺点也 一样更加明显: (1)增加了超级电容,系统质量将可能增加; (2)系统更加复杂化,系统控制和整体布置的
难度也随之增大。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 13 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6.1.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特点
1.燃料电池汽车的优点: (1)效率高:可以达到30%以上; (2)续驶里程长; (3)绿色环保:生成物只有水,属于零排放; (4)过载能力强; (5)低噪音:运行过程中噪音和振动都较小; (6)设计方便灵活。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 23 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6.整车热管理
(1)燃料电池发动机自身的运行温度为60~70℃左 右,实际的散热系统工作温度大致可以控制在60℃, 必须依赖整车动力系统提供额外的冷却动力为系统 散热,因此二者之间的平衡将是在热管理开发方面 必须关注的; (2)目前整车各零部件的体积留给整车布置回旋的 余地很小,造成散热系统设计的改良空间不大,无 法采用通用的解决方案应对,必须开发专用的零部 件。
4.燃料电池与辅助蓄电池和超级电容 联合驱动的FCEV
燃料电池与蓄电池和超级电容联合驱动的电动 汽车的动力系统结构也为串联式混合动力结构。
燃料电池、蓄电池和超级电容一起为驱动电机 提供能量,驱动电机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传给传动 系,驱动汽车前进;在汽车制动时,驱动电机变成 发电机,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将储存回馈的能量。
3.燃料电池与超级电容联合驱动FCEV
这种结构形式与燃料电池+蓄电池结构相似,只 是把蓄电池换成超级电容。
相对于蓄电池,超级电容充放电效率高,能量 损失小,比蓄电池功率密度大,在回收制动能量方面 比蓄电池有优势,循环寿命长,但是超级电容的能量 密度较小。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 10 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 25 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8.多能源动力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
能量管理策略对燃料经济性影响很大,且受到 动力系统参数和行驶工况的双重影响。
完成能量管理策略的工况适应性开发后,其核 心问题转变为功率分配优化,当然还必须考虑一些 限制条件。按照是否考虑这些变量的历史状态,可 以把功率分配策略分为瞬时与非瞬时策略两大类。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第6章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6.1 概述 6.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 6.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传动系统 6.4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型实例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 1 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6.1 概述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 26 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6.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
目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绝大多数采用的是混合 式燃料电池驱动系统,并联式和串联式两种。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 27 页
串联式
并联式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 18 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车载储氢系统
储氢技术是氢能利用走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 目前,常见的车载储氢系统有高压储氢、低温储存 液氢和金属氢化物储氢三种基本方案。
如何有效减小储氢系统的质量与体积,是车载 储氢技术开发的重点。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案是,采 用储氢材料与高压储氢复合的车载储氢新模式。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 6 页
FCEV结构
燃料电池系统 蓄电池
驱动电动机
传动系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燃料电池与辅助蓄电池联合驱动FCEV
优点:
(1)由于增加了比功率价格相对低廉得多的蓄电池 组,系统对燃料电池的功率要求较纯燃料电池结构 形式有很大的降低,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整车成本;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 21 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4.电机及其控制技术
驱动电机是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心脏,它正向着 大功率、高转速、高效率和小型化方向发展。当前驱 动电机主要有感应电动机和永磁无刷电动机,永磁无 刷电动机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和效率、体积小、惯性 低和响应快等优点,在电动汽车方面有着广阔地应用 前景。
1.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
(1)氢气供应、管理和回收系统 气态氢的储存装置通常用高压储气瓶来装载。
液态氢气虽然比能量高于气态氢,由于液态氢气是 处于高压状态,不但需要用高压储气瓶储存,还要 用低温保温装置来保持低温,低温的保温装置是一 套复杂的系统。 (2)氧气供应和管理系统
6.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 FCEV按主要燃料种类可分为
(1)以纯氢气为燃料的FCEV; (2)经过重整后产生的氢气为燃料的FCEV。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 2 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6.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
FCEV按“多电源”的配置不同,可分为 (1)纯燃料电池驱动(PFC)的FCEV; (2)燃料电池与辅助蓄电池联合驱动(FC+B)的
FCEV; (3)燃料电池与超级电容联合驱动(FC+C)的
FCEV; (4)燃料电池与辅助蓄电池和超级电容联合驱动
(FC+B+C)的FCEV。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 3 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纯燃料电池驱动的FCEV
纯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只有燃料电池一个动力源, 汽车的所有功率负荷都由燃料电池承担。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 14 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主要缺点
(1)燃料电池汽车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过高 (2)辅助设备复杂,且质量和体积较大 (3)起动时间长,系统抗振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采用氢气为燃料的FCEV起动时间一般需要3分 多钟,而采用甲醇或者汽油重整技术的FCEV则长达 10多分钟,比起内燃机汽车起动的时间长得多,影 响其机动性能。
燃料电池系统
驱动电动机
传动系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 4 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纯燃料电池驱动的FCEV
优点: (1)结构简单,便于实现系统控制和整体布置; (2)系统部件少,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 (3)较少的部件使得整体的能量传递效率高。
缺点: (1)燃料电池功率大、成本高; (2)对燃料电池系统的动态性能和可靠性提出了 很高的要求; (3)不能进行制动能量回收。
2.燃料电池与辅助蓄电池联合驱动FCEV
缺点: (1)蓄电池的使用使得整车的质量增加,动力性和经
济型受到影响,这一点在能量复合型混合动力汽车 上表现更为明显; (2)蓄电池充放电过程会有能量损耗; (3)系统变得复杂,系统控制和整体布置难度增加。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 9 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 17 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6.1.4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1.燃料电池系统 燃料电池是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最关键技术之
一。燃料电池堆技术发展趋势可用耐久性、低温启动 温度、净输出比功率以及制造成本四个要素来评判。
降低成本也是燃料电池堆研究的目标,控制成 本的有效手段是减少材料费(电催化剂、电解质膜、 双极板等),降低加工费(膜电极制作、双极板加工和 系统装配等)。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 22 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下关键问 题:
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电机的相关布置 动力电池组的车身布置、氢气瓶的安全布置 高压电安全系统的车身布置问题。
这些核心部件的布置,不仅要考虑布置 方案的优化及零部件性能实现的便利,还要 求相关方案必须考虑传统汽车不具备的安全 性问题。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 16 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