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医一般护理与养生ppt课件
中医一般护理与养生ppt课件
养生学意义:邪气伤人有必然性,最好做 到让其在体表、体内存留时间最短,不 被或少被机体吸收。
(六)形神共养
人身有“形”有“神”。 “形” --形体,包括五脏六腑、四
肢百骸、五官九窍等组织器官,是人体 的物质器官;
“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 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形的外在表现
“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
第九章 中医一般护理 与养生
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疾 病病中和病后的患者,通过辨证施护措 施,以增强病人体质,提高其对外界环 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促进疾病的 康复。
养生概论
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养性等。养 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
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生,生命、生存、生长。 养生就是养护生命。以自我调摄为手段,
(六)形神共养
形神共养,是指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还 要注意精神的摄养,使形体强健,精力充沛, 身体与精神得到协调发展。
养形,主要使指对人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 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等形体的摄养,以提供 良好的医疗、物质条件,加以适当的休息、 运动来实现;
养神,主要是指对人的精神调养,即通过清 静养神、四气调神、修性怡神等方法,保持 精神内守、神气清静平和,增强身心健康, 达到调神于强身的统一。
(三)起居有常
起居作息有规律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能促进机体阴阳平和、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 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达到延缓衰老、健 康长寿的目的。
如不能遵循正常、科学的生活规律,轻则 引起人体正气虚弱,重则可出现精神紊乱、 脏腑功能损伤而发病。葛洪《抱朴子·极言》: “定息失时,伤也”。
作息起居、日常生活规律、有度是保证机 体康健的重要条件之一。
推迟衰老、延年益寿为目的。
中医养生与护理的关系
中医养生与中医护理关系密切
中医一般护理包括生活起居护理、情志 护理、饮食调护和用药护理等方面。
中医养生看中三大平衡,即人的心态平 衡(情志)、人与天地自然的平衡、人的 脏腑的平衡。
养生与护理关系
中医护理对象主要是病人 养生主要针对的是健康人
防病强身、抗衰益寿归于养生的范畴 疾病病中和病后的调护归于护理的范畴
第一节 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
《内经》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 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 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 百岁乃去”。反之“以酒为浆,以妄为常… 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定义:指对病人或健康人,分别给予环境的特 殊安排与生活的照料,或给予健康方面的指导 。
情志活动过于激烈或持续时间过久, 超出限度,则会引发各种疾病。
(四)劳逸适度
3、性活动
“节阴阳而调刚柔”—要调节房事, 做到阴阳和合、刚柔相济。
房劳过度,易耗伤肾中精气—“惜 精”、“节欲”
(五)慎避外邪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是中医护理于养 生的一个基本原则。
中医学角度: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有意 识的防御和驱除各种污染源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认为,阴阳平衡是 人体健康的基本标志
护理疾病和养生,首要的都是调理阴阳, 即确保使机体自身和机体与自然界的阴 阳保持动态的平衡。
应根据人的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情况制 定相应的护理、养生方法。
(三)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是指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 方面要合乎自然界以及人体生理的正常 规律,以使机体阴阳两个方面始终保持 在一个平衡的状态。
说明人体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自然 界的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的生理、病 理产生一定影响。 顺应自然界规律是疾病护理及养生的首 要基本原则。
(一)顺应自然
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有春、夏、秋、 冬的交替;
一日:有昼夜晨昏的变化; 气候、地域和居处等环境的改变。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
(二)平衡阴阳
(四)劳逸适度
劳逸适度是指合理地安排各种日常活动,包括 体力活动、脑力活动和性活动。
“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劳逸中 和”
任何活动均应坚持适中有度的原则,不宜太过 和不及。一旦出现太过或不及的因素,就会造 成人体阴阳失衡的状态,从而导致疾病。劳逸 适度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
律 顺应四时
(一)环境适宜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居住、治疗环境
自然环境
良好的自然环境,气候适宜,阳光 充足,空气清新,水源洁净,景色秀美。 如绿色的环境能给人以清洁、舒畅、富 有生气的感觉,对人的心里起到调节、 镇静作用,有益于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 空气新鲜,环境美好的山地、海滨、森 林、溪流等地方特别能使人与大自然协 调一致。
(一)环境适宜
目的:保持机体内外阴阳的平衡,恢复和保 养正气。 增强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为疾病 的治疗和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生活起居正常——健康维持、促进疾病康复。
一、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 (重点掌握)
顺应自然 平衡阴阳 起居有常 劳逸适度 慎避外邪 形神共养
(一)顺应自然
“天人相应”、 “天人合一” 《灵枢·邪客篇》:“人与天地相应也”。
1、体力活动 人的体力活动包括劳动和运动两个方
面,坚持适度的体力活动,可调畅气血、 流通血脉、滑利关节,从而增强机体的 抗病能力。 《素问·宣明五气篇》指出“五劳所 伤…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 久行伤筋。”
(四)劳逸适度
2、精神活动 一定限度的情志活动包括脑力活动
和娱乐等是正常和必要的,经常性合理 用脑,不但不会加速衰老,反而可以增 强智力,防止脑老化,预防老年痴呆。
(一)环境适宜
居室环境 居室安静,通风整洁,适宜的温湿度,适度的光线
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噪声的刺激常使病 人心烦意乱,尤其是心气虚病人常突然的声 响而心悸不已。护理人员应设法消除噪杂之 声(不能超过40~60分贝)。
保持通风整洁:通风次数和时间,应根 据季节和室内空气状况而定;每天至少通风12次,并切忌对流风(素体虚弱、阳虚、易受 风邪侵袭者尤甚)。病室陈设要简单、实用、 易清洁、易搬动;病室内定期消毒,保持地 面、床、椅等用品的清洁;病人注意个人卫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