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ppt课件
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ppt课件
临床表现
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 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 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 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 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ppt课件
5
体征
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 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椎间 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 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 牵拉试验阳性。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 断
(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 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 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ppt课件
7
(一)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风寒湿型:
治法:散寒除湿,舒经活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独活、桂枝、当归、川芎、
炙甘草、海风藤、桑枝、乳香、木香。
ppt课件
14
(五)不寐
1.枕头高度适宜,避免颈部悬空。
2.保持病房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3.睡前服热牛奶、温水泡脚,按摩双侧太阳穴,印 堂穴,听舒缓轻音乐,不宜饮浓茶或咖啡。
4.遵医嘱行开天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等治疗。
5.遵医嘱应用镇静安神药物,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 效果。
6.因夜间疼痛影响睡眠时可给予颈椎小重量持续牵 引。
ppt课件
6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 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 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 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 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ppt课件
11
(二)眩晕 1.评估眩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的关系。 2.避免诱发眩晕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3.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应缓慢,避免快速转头、低 头,防跌倒。 4.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 5.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ppt课件
12
(三)肢体麻木
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 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 或意外损伤。
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如有麻木 加重,告知医师,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重量活动受限 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的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肢 体,提高患者舒适度。 4.指导并协助四肢关节功能锻炼,防肌肉萎缩。 5.遵医嘱进行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艾灸等治 疗,注意防烫伤。
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ppt课件
1
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 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 病。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 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 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羌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茯苓、桂枝、防风、川 芎、人参、当归、白芍、生地、甘草。
ppt课件
9
5、 气血亏虚型: 治法:补气养血、舒经活络。 方药:八珍汤加减。
当归、川芎、赤芍、熟地、党参、茯苓、白术、羌活、 鸡血藤、甘草。
ppt课件
10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颈肩疼痛 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系, 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 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 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离 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 治疗。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中药塌 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ppt课件
15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手法治疗的护理 1.松解类手法的护理 (1)治疗前向患者讲解松解手法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嘱患者放松,协助患者摆放体位。 (3)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和反应,询问有无眩 晕、恶心等不适。 (4)治疗结束后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半小时。 2.整复类手法的护理 (1)治疗前告知患者和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2)治疗过程中,嘱患者颈部自然放松,配合固定体位。 (3)观察患者面色和反应,询问有无胸闷、眩晕、恶心等不 适,必要时停止治疗,并给予吸氧或药物治疗。 (4)手法整复后颈部制动,平卧位小重量持续牵引6~24小 时,牵引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停止牵引或 调整牵引的重量或角度。 (5)整复位后下床时要佩戴p颈pt课件托,教会患者正确使用颈托16 ,
2、 气滞血瘀型: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熟地、桑枝。
ppt课件
8
3、 痰湿阻络型: 治法:化痰开窍,祛湿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白术、天麻、陈皮、 伸筋草、茯苓、蔓荆子、甘草、生姜、大枣。 4、 肝肾不足型: 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二)佩戴颈托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型号和材质的颈托。颈托的大小、高低要适宜,松 紧以能放入2个手指为宜。高度为限制颈部活动,保持平视为 宜。 2.使用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颈部皮肤状况,防止颈部及耳廓、 下颌部皮肤受压,必要时可在颈托内衬垫小毛巾、软布等,定 时清洁颈托和局部皮肤。 3.起床时,先将前托放置好位置(将下颌放在前托的下颌窝 内),一手固定前托,一手放置患者颈枕部,扶患者坐起,将 后托放置好(一般长托在下),调节松紧度,固定粘扣。 4.患者由坐位到平卧位时,先松开粘扣,去掉后托,一手扶持 前托,一手放置患者颈枕部,协助患者躺下,去掉前托,调节 好枕头位置及高度。 5.颈托佩戴时间,一般以2~3周为宜,一般整复后第1周内全 天佩戴(睡觉时去除),第2周间断佩戴,不活动时可去除颈 托,活动时佩戴,第3周坐车及颈部剧烈活动时佩戴。 6.佩戴颈托时须配合颈部肌肉锻炼,以保持颈部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