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题的论文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题的论文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题的论文
论文摘要: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论文关键词:
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
《果树栽培技术》是种植专业的主要骨干课程之一,理论抽象难理解、技术性强、实
践性强、区域性强、季节性强等特点。

近年来,我们依据《果树栽培技术》课的特点,针
对过去教学中存在问题,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从县域经济林果业发
展和调整产业结构急需实用技术人才的实际出发;结合如何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调动
学习积极性;突出地方特色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技能性;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培养等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虽然有兴趣爱好广泛的特性,但是缺乏稳
定性、专一性,有不切实际的盲目性。

再加上受小农意识影响,轻视现代农业生产,故专
业思想不稳定,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地位。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则
是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和进行职业指导与创业、创新教育。

为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求新求奇的心理特征,借助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寓知识性、
科学性、趣味性、示范性、操作性为一体,重视专业兴趣的引导、强化,成为乐趣。

有良
好的爱专业练技能思想,发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潜能和主体作用。

1、精心设计,激发兴趣。

为了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专业的了解、认识和兴趣,
在开始上课前先组织学生到红富士苹果丰产园中参观体验,感受丰收喜人景象。

在开始正
式上《果树栽培技术》的第一堂课时,向他们介绍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及新
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产业化、实现经济上台阶、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发挥对方资
源优势,发展高效农业。

果树作为一种高效经济作物,被誉为“绿色工程”和“绿色企业”,正在全国各地广泛种植。

讲述省内外靠果树致富的好典型,并详细论述了河南省卢
氏县发展果树生产的得天独厚条件(比河南省灵宝市寺河山气候更好)。

如卢氏县官道口
镇秋凉河村果农刘发旺依靠科学栽培红富士苹果不但获利还带领村民致富,而且他生产的
红富士苹果在全国评比中获得金奖(超过灵宝市寺河山的红富士苹果)。

卢氏县委县政府
已将发展林果业定为支柱产业之一,并且制定了发展林果业的优惠政策。

“发展果业靠技
术要人才,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河南卢氏的希望,卢氏发展果业未来的技术员和农艺师。

努力吧!勤奋钻研吧!亲爱的青年学子”。

这极大地振奋了他们的心灵,沁人心肺,强烈
地激发了他们学好专业的浓厚兴趣。

坚持每一节课都要渗透强化专业教育,为培养持之以
恒的果业永久牌人才奠定基石。

2、妙用典型引路,强化专业教育和创业及创新教育。

采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
专题报告会、座谈等形式进行教育,亲眼看到丰收的希望,与果农求技术的强烈愿望,激
发强烈学好《果树栽培技术》这门新技术,造福河南卢氏及中国人民的坚强信念。

二、针对本地实际优化教学内容,选编乡土教材。

河南省卢氏中专从一年级开始上专业课,与农村农事季节配合,灵活调整和补充教材
内容与次序,并使内容科学化、系统化、连贯化。

1、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田间果园果树是课堂具体化,也可利用多媒体使教学
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如讲疏花疏果技术时,将学生带到果园,一边讲解一边示范一边在
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操作,突出“三边教学”。

2、教学内容概括化、系统化。

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部分内容都要概况总结,前后连贯,突出重点和难点技术要领,便于学生系统的掌握技术要点,学会运用综合技术指导果
品生产实践。

如讲果树不同年龄时期的栽培技术要点概括为:“促、缓、清、稳、更”五
个字;将现代果树结构概括为:“矮、密、扁、实”四个字;将果树春秋栽技术概括为:“三埋两踩一提苗为321”等等,进行剖析与浅讲,这样突出重点难点又好记又易做。

3、按果树生长季节和农事,调整改革补充新技术。

近年来,我校把果树育苗、嫁接、栽培、修剪等实践性、季节性、创新性强的教学内容与技术,按照果树生长季节,采用把
学生带到果园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边动手操作的“三边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突出科学性与实用性。

针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
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又要面对生产实际,突出技术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
更好地为农村、农民、农业“三农”服务。

1、依据科研、教学和生产发展动态,及时搜集和传授最先进的新技术应用于教学和
生产。

2、成立科研研究性兴趣活动小组。

通过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态度,推
动新技术在果树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我校
成立的科研小组,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定期组织开展科研活动,让学生搜集新技术和鲜
果生产科研动态,掌握先进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敢
于实践推广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协作、学会创新、学会奉
献的良好品质;还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认真观察、分析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
收集、研究的新技术编印成《现代农业科技》,散发到果农手中。

4、结合山区实际,编
写乡土教材。

在讲授国家统编教材《果树栽培技术》(北方版)时,除了让学生了解我国我省果树区划的概况外,重点讲授卢氏特色“豫西温凉,浅山丘陵区
”的自身条件和适合当地果树区划的果树
-----苹果、梨、枣、核桃、板栗、猕猴桃、桃、杏、李等适合品种,小气候建园优势,特选编《山区果树栽培新技术》乡土教材,增强实用性,达到更好的为山区经济服务的目的。

四、针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切实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担负为当地经济和产业化培育大批用的上留得住的“永久牌”实用开拓创新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主要任务。

1、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积极落实“三边教学模式”。

2、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目前与我校合作有50多个企业,运用双元制模式,工学结合或半工半读,把田间地头果园当成课堂,边学习边示范边操作的“三边教学模式”。

3、搞好送科技下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感受到提供技术服务深受果农欢迎的快乐,同时也提高了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力。

也提高了果农对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认识。

4、学生家里自建果园或承包他人果园,边学习边生产(创业)边致富,体验到用技术致富的快乐。

5、组织为果农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

随着农事季节组织学生到果园进行果树生产环节的实习锻炼,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果树栽培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职业教育学》天津教育出版社。

3 《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天津人民出版社。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