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资源现状联合国报告称全球可能有7亿人因缺水背井离乡。
吉尼斯世界纪录视智利基亚瓜镇为全球最干旱之地。
20世纪40年代,该镇拥有800位居民,如今此地只有120人居住。
如今我们的世界已进入一个崭新时代,全球化愈加明显,全人类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而饥渴、干旱和水灾也是不分国界的,今天发生在别国的问题终有一天会影响到自己。
——土耳其总统居尔在世界水资源面临枯竭的严峻形势下,第五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于16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开幕。
来自全球的数千名代表与会讨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此次水资源论坛吸引了世界12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科学家和非政府组织代表与会,其中包括4位国家元首。
东道国土耳其总统居尔在演讲时呼吁世界各国将水资源利用问题当作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议题来看待,希望能引起各国最高层官员的注意。
论坛秘书长塔巴萨兰表示,会议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让全世界都了解,有效用水的必要和紧迫性。
他引用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为论坛召开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倘若全球不提高水资源利用有效性,到2030年,全球半数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的环境中。
塔巴萨兰提及的报告全称为《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缺乏会对人口流动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区域,这一现象将尤为严重。
该组织预计将有2400万到7亿人会因缺水而背井离乡。
联合国去年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称,全球人口数量将在2050年达到91亿,在目前数量(65亿)上激增40%。
限制用水腐败是这次论坛的主题之一。
论坛呼吁世界各国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用度和管理,避免腐败让全球用水“雪上加霜”。
据介绍,典型的“水腐败”包括伪造用水数据、在水资源设备购买时寻租、在签订水资源开发合同上任人唯亲等。
在某些国家,用于水资源开发和节约的款项有30%被腐败消耗掉了。
■现状上世纪工业用水增加20倍据新华社电地球水资源总量虽然很大,但其中97.5%是海水,淡水仅占2.5%,而在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中,90%是人类难以企及的南北两极冰盖、冰川、冰雪,此外,还有一定比例的深层地下淡水资源很难被利用。
因此,人类目前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相当有限,只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0.26%。
随着人口膨胀与工农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球淡水用量飞速增长。
全球用水量在20世纪增加了7倍,其中工业用水量增加了20倍。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全球用水量每年都以4%-8%的速度持续递增,淡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显示,如按当前的水资源消耗模式继续下去,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5亿人口缺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将超过40个。
2009年1月,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年会报告警告说,全球正面临“水破产”危机,水资源今后可能比石油还昂贵。
■声音“解决水问题离不开政治努力”据新华社电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架起沟通水资源问题的桥梁”,议题将涵盖干旱、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与水问题相关的健康、能源和农业问题,并探讨解决水问题的新技术和方法。
世界水理事会总干事卢瓦克·福雄在开幕式上呼吁,政治决策者们应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解决水问题不仅要靠技术进步,政治努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论坛有望达成“伊斯坦布尔水共识”,为政府机构、立法机构和国际社会提供解决水问题的方案。
中国水利部陈雷部长率政府代表团应邀出席此次论坛和水展。
■案例私人控制水资源智利小镇衰败该国允许私人购买水资源,被指忽视公众利益智利基亚瓜镇在过去37年中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上最干旱的地方。
当地居民称,有时雨滴还没落地就在空气中蒸发了。
如今干旱已越来越严重,2007年整个夏天没有落下一滴雨。
数十年前绿洲繁茂就是这样的干旱之处,在数十年前却拥有充足的河流和繁茂的绿洲。
不过,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当地环境发生了巨变,可如今一年当中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能看到溪水。
所谓的“溪水”也不过是咫尺宽的水流,而且还被污染了。
在智利,水资源已成私人财产,而非公共资源。
水,就像其他商品一样可以买卖。
在该国南部,80%的水资源已被来自国外的电力企业所拥有。
在北部地区,农业生产在与工业化“抗争”———矿业公司几乎将地下水开采殆尽,几乎切断了当地正常的水供应。
小镇只有120位居民缺水导致的问题十分严重。
如今基亚瓜镇的人口只是20年前的五分之一,现在只有120个人勉强在此地生活。
即使在这种严峻的局面下,一些经济学家还高度赞赏智利政府在1981年制定的“水资源买卖系统”。
他们认为,这才符合自由市场的有效性原则。
然而,也有学者对此质疑。
在其看来,该系统不能支持可持续发展,因为它会污染环境,会让小规模团体的利益屈从于诸如矿业公司等拥有强力话语权的部门。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研究智利水资源买卖的专家巴努尔称:“智利的例子距公平合理的方向相去甚远,它并未考虑公众利益。
”小学只剩16名学生缺水和水污染给基亚瓜镇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也给当地人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通向当地的铁路甚至已中断,火车站被废弃,小学只剩16名学生。
智利大学地理学家拉乌·莫利纳称,当地在1987年以前环境不错,不过当地政府将该地区的水资源用量减少了三分之二还多,之后基亚瓜镇逐渐衰落。
当地一名77岁的老人阿里约得罗·斯堪克兹指着不远处黄土地的一架起重机说,那里曾种满了玉米和苜蓿。
他不无担忧地表示:“基亚瓜镇不会存在太久了。
”中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
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国水资源现状1、中国水资源流域划分中国按河流水系划分成十大流域:Ⅰ黑龙江流域Ⅱ辽河流域Ⅲ海河流域Ⅳ黄河流域Ⅴ淮河流域Ⅵ长江流域Ⅶ珠江流域Ⅷ东南诸河流域Ⅸ海南诸河流域Ⅹ内陆河流域。
2、中国水资源量评估20世纪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第一次水资源评估工作,并根据1956-197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全国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其成果见表5、表6。
(1)降水总量。
1956-1979年间的平均年降水总量为6.2万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为648mm,比全球陆地平均值低约20%。
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台湾省多年平均年降水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则不足25mm。
(2)河川径流量。
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
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
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亿立方米, 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 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
(3)土壤水通量。
根据陆面蒸散发量和地下水排泄量估算,全国土壤水通量约为4.2万亿立方米(约占降水总量的67%),其中约有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最后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余3.5万亿立方米消耗于土壤和植被的蒸散发。
(4)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系指与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总补给量。
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288亿立方米,其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
(5)水资源总量。
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量,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比河川径流量多的1009亿立方米水量,是平原、山间河谷与盆地中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部分水量。
在不开采地下水的情况下,这部分水量以潜水蒸发的形式消耗,通过地下水开采,可以从蒸发中夺取部分水量加以利用。
经过计算,平均年潜水蒸发量在北方平原地区为844亿立方米,在南方平原地区为119亿立方米。
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呢?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
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33亿。
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
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
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
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
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
”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
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
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
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
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
但是广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们如此的窘境吗?没有。
就生产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2000多立方米水,一亩小麦得1200多立方米水。
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
在宁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过两吨。
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对庄稼有好处,倒也罢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
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
如此缺水又如此挥霍,那么我们靠什么维持这种虚假的富有呢?以河北省为例,据《望》周刊的报道,这个人均水资源比以色列还少的地区,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掩盖着极度缺水这一重要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