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徐州市年产130万吨捣固焦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名称:中国矿业大学污水处理厂改造项目建设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目录1.总论 (1)1.1编制依据 (1)1.2评价原则 (1)1.3评价等级 (2)1.4评价标准 (3)1.5评价范围 (6)2.区域概况 (6)2.1地理位置 (6)2.2自然环境概况 (6)2.3社会环境概况 (6)2.4环境质量现状 (6)3.工程分析 (8)3.1现有工程分析 (8)3.2拟建工程分析 (14)3.3主要污染物排放及防治措施 (21)4.污染物防治措施及其可行性 (27)4.1施工期污染防治 (27)4.2拟建工程污染防治措施 (27)4.3非正常排污措施可行性 (34)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7)5.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7)5.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0)5.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1)5.4固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2)6.清洁生产分析 (42)6.1工艺的先进性 (42)6.2污染物控制措施 (45)6.3焦化行业清洁生产标准 (46)7.污染物排放总量分析 (47)7.1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47)7.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原则 (48)7.3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48)8.公众参与 (48)8.1公众参与原则和方法 (48)8.2调查内容 (49)9.结论与建议 (50)9.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50)9.3环境影响评价建议 (50)1.总论1.1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2015年1月1日施行)[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修订2016年1月1日施行)[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修订)[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6]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8]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6月24日)[9] 《焦化行业准入条件》(2008年10月19日)[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1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1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5]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1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1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1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9]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20] 《焦化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1661-2012)[2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22]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23] 《固定污染源一氧化碳排放标准》(DB13/478-2002)[24] 《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25] 《清洁生产标准·炼焦行业》(HJ/T126-2003)1.2评价原则按照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要求,遵循以下原则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a) 依法评价原则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分析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政策、资源能源利用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等有关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并关注国家或地方在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划及相关主体功能区划等方面的新动向。

b) 早期介入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尽早介入工程前期工作中,重点关注选址(或选线)、工艺路线(或施工方案)的环境可行性。

c) 完整性原则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工程内容、影响时段、影响因子和作用因子进行分析、评价,突出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d) 广泛参与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广泛吸收相关学科和行业的专家、有关单位和个人及当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意见。

1.3评价等级a.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中有关评价工作等级确定标准,确定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由于徐州地处丘陵地区,地形复杂,焦化厂排放主要污染物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等。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2.2-93)中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的规定,利用等标排放量计算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9010⨯=iiiCQP其中:P i —等标排放量,m 3/h ;Q i —单位时间排放量,t/h ;C 0i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 3(一般采用二级小时浓度限值)。

表1-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b.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该项目所有生产废水均不外,外排废水为生活污水。

因此,本工程地表水环境不作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只作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分析及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回用和不外排的可行性分析。

地下水环境仅进行环境影响分析,不作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c.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该项目投产后设备噪声值在85~105dB(A),使周围环境噪声值有一定程度增高,但由于本工程周围1000米内无居民,因此声环境影响评价不作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只作厂界达标分析。

1.4评价标准1.4.1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二级标准;氨及硫化氢参照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

(2)区域地表水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区域地下水质量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

(3)区域噪声环境质量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类标准。

1.4.2污染物排放标准(1) 大气污染物排放:焦化厂无组织排放执行《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中的二级标准;有组织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二级标准;燃气蒸汽锅炉烟气排放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表1、表2中Ⅱ时段二级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二级新扩改建及表2标准;一氧化碳排放参照执行河北省地方标准《固定污染源一氧化碳排放标准》(DB13/478-2002)表2标准。

(2) 该工程生产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后与冷却排水在厂区内混合后回用,污水站出水参照执行《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92)表3一级标准,不足部分参照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一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4。

(3) 施工期建筑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中噪声限值,见表1-5;运营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II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6;(4)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执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200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5) 焦化厂卫生防护距离执行《焦化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1661-2012),标准值见表1-7。

1.5评价范围1.5.1大气环境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的规定,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应在4~6km。

由于评价区域地形比较复杂,因此,本次评价范围的边长东西为6km、南北为6km,评价范围确定为36km2。

1.5.2水环境评价范围该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排入污水处理站处理后与循环冷却水排水混合,复用于熄焦工段,不外排;生活污水经治理达标后排放,因此,水环境评价范围确定至厂总排水口。

地下水环境进行环境分析。

1.5.3声环境评价范围声环境评价范围确定为厂界。

2.区域概况2.1地理位置徐州市位于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之间。

东西长约210公里,南北宽约140公里,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1%。

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为平原。

丘陵海拔一般在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

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体高低不一,其中贾汪区东北的大洞山为全市最高峰,海拔365米;另一群分布于市域东部,最高点为新沂市北部的马陵山,海拔122.9米。

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海拔一般在30-50米之间。

2.2自然环境概况2.3社会环境概况2.4环境质量现状2014年,全市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城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优良。

水环境质量有所好转。

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放射性环境处于本底范围。

辐射环境质量符合允许限值,保持平稳。

(一)大气环境1.城市空气徐州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

按空气质量指数(AQI)统计,2014年达到和优于二级以上的天数为238天,优良率65.6%,比去年同期增加46天。

城市环境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

二氧化硫(SO2):2014年,市区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38mg/m3,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07~0.131mg/m3,年平均值、日平均值均达标。

二氧化氮(NO2):2014年,市区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0.037mg/m3,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13~0.105mg/m3,年平均值达标,日平均值超标率为1.1%。

可吸入颗粒物(PM10):2014年,市区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119mg/m3,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29~0.442mg/m3,年平均值超标0.70倍,日平均值超标率为22.7%。

一氧化碳(CO):2014年,市区一氧化碳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4~2.8mg/m3,日平均值达标率为1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