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出血治疗脑水肿药物
⑵颅内压反跳明显:当血液内的甘露醇经肾脏迅速排出后血液渗透压明显降低 从而使水分从血液内向脑组织内移动颅内压重新升高。 ⑶颅内再出血加重:以往的观点认为脑内出血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大约为30-40 分钟,随着血凝块的出现而停止;但随着影象学的不断发展和 CT、MRI应用于临 床后发现,大约有 38%的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在发病后 24 小时内,尤其是在 6 小时 内继续扩大其扩大范围是约为33%。除了与机体本身的因素外,主要与不恰当的 使用甘露醇有关。甘露醇造成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为①甘露醇使血肿外的脑组织脱 水后,可使血肿-脑组织间的压力梯度迅速加大,脑组织支撑力下降,从而使早期 血肿扩大;②另一方面由于甘露醇将脑组织液迅速吸收入血液内发生短时的高血 容量,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加重活动性脑出血。
呋塞米
抑制髓袢升支Na+-K+-Cl-的交换,增加钠和游离水的排出;还可减少脑脊液(CSF)生 成、提高血浆渗透压,对脑积水和脑水肿的治疗有益。呋塞米常作为脑水肿治疗的 辅助或联合用药,很少单独使用。呋塞米的利尿作用迅速强烈、起效快,初始剂量为 10~20 mg,静脉推注,作用持续时间为2 h。肾功能不全时需要较大剂量。长期或大 剂量应用时,易出现电解质紊乱,高尿酸血症、高血糖症等。甘露醇和呋塞米联合用 药可减少用量,减少肾功能损害和电解质紊乱。
滴速问题
滴速越快,血浆渗透压就越高,脱水作用就越强,疗效会越好。然而要注意患者 的基础疾病。有心功能不全、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滴速过快可能导致致 命疾病的发生。短暂的血容量升高可能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过多的利尿可导致有 效血容量不足,可引起血粘稠度增高,会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过快的滴 速可能对肾功能有损伤作用。一般要求在20min内滴完。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 情况而定。
LOREM IPSUM DOLOR
甘露醇的降颅压作用,不仅是单纯的利尿,而且主要在于造成血液渗透压增高, 使脑组织的水分吸入血液,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一般在静脉注射后20分钟内起作用,2-3小时降压作用达到高峰,可维持4-6 小时。常用剂量为0.25-0.5克/kg.次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4)临床症状较轻,病人神志清楚,无剧烈头痛、呕吐,眼底检查未见视乳头水肿 者,尤其是腔隙性脑梗死或小灶脑梗死可暂不用脱水剂。 (5)脱水剂一般应用5~7天。但若合并肺部感染或频繁癫痫发作,常因感染、 中毒、缺氧等因素,而使脑水肿加重,脱水剂的应用时间可适当延长。 应用脱水剂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是否已达到了脱水的目的,又要预防过度脱 水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如血容量不足,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损害等
但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甘露醇除了能引起低钾,诱发或加重心衰,血尿、肾功不全、肾 功衰竭及过敏反应外还具有下列并发症:
LOREM IPSUM DOLOR
⑴使脑水肿加重: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有赖于BBB的完整性,甘露醇只能移除正常 脑组织内的水分,而对病损的脑组织不仅没有脱水作用,而且由于血脑屏障破坏, 甘露醇可通过破裂的血管进入病灶区脑组织内,造成病灶内脑水肿形成速度加快, 程度加重。对于脑缺血患者,由于缺血区血管的通透性增强,甘露醇分子易由血 管内进入缺血区细胞间隙,同时由于甘露醇不能够被代谢,过多的积聚导致逆向 渗透,从而使缺血区水肿加重。临床动物试验也证实5次以前有降低脑压,减轻脑 水肿作用。5-7次后水肿反而加重。
2有人主张使用小剂量甘露醇 (0.2~0.5g/kg) 。认为小剂量甘露醇降低颅内压作用 与大剂量相似, 且可避免严重脱水、渗透失衡以及在大剂量时发生甘露醇外渗。临床观察均发现 采用0.5g/kg 的小剂量甘露醇治疗急性脑血管病 ,疗效与大剂量相仿 , 且无毒副作用 发生。采用首剂甘露醇 0.75g/kg, 以后每 2 小时给 0.25g/kg 或直到血浆渗透压超过 310mOsm/L, 这种有规律和频繁使用甘露醇 ,颅内压变化较平稳。目前多数学者认 为,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合并心肾功能的损害,大剂量甘露醇使肾血管收缩增加 心肾负担。小剂量甘露醇扩容,利尿,扩张肾血管,对肾脏有保护作用,且小剂量甘露 醇降颅压作用与大剂量相似,因此小剂量甘露醇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安全有效的
高渗盐水
产生渗透性梯度,使脑组织中的水移入至血中。与甘露醇相比,高渗盐水可能在几个 方面更适合降低脑水肿:(1)氯化钠可以完全被完整的血脑屏障清除,当血脑屏障完 整时,钠几乎不能通过(系数接近1); (2)高渗盐水可以扩张血管容量,提高平均动脉压, 改善脑灌注压; (3)高渗盐水还有调节炎症反应、神经兴奋和改善血氧等非渗透性 作用[9]。关于脑外伤的小规模随机对照研究证实,高渗盐水降低颅内压作用比甘露 醇更有效。2%或3%盐水静脉输注每小时1~2 mL/kg。23· 4%盐水静脉注射用于脑 疝和顽固性颅压增高。高渗盐水的峰作用出现在用药后15 min。治疗脑水肿时,血 钠目标值在145 ~155 mmol/L,如果临床需要,血钠可定在150~160mmol/L。
渗透脱水疗法
甘露醇
LOREM IPSUM DOLOR
20%的甘露醇是六碳多元醇,其分子量为163是尿素的三倍,PH值为5-7。为高渗 透压性脱水剂,无毒性,作用稳定。 甘露醇静脉注入机体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仅有一 小部分(约为总量的3%)在肝脏内转化为糖元,绝大部分(97%)经肾小球迅速 滤过,造成高渗透压,阻碍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同时它能扩张肾小动脉,增加 肾血流量,从而产生利尿作用。所以甘露醇对机体的血糖干扰不大对患有糖尿病 的患者仍可应用。
由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形成了血-脑脊液间的渗透压差,水分从脑组织及脑脊 液中移向血循环,由肾脏排出。使细胞内外液量减少,从而达到减轻脑水肿、降 低颅内压目的。甘露醇也可能具有减少脑脊液分泌和增加其再吸收,最终使脑脊 液容量减少而降低颅内压。此外,甘露醇还是一种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能较快 清除自由基连锁反应中毒性强、作用广泛的中介基团羟自由基,防止半暗区组织 不可逆性损伤而减轻神经功能损害,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循环,故近年已将甘 露醇作为神经保护剂用于临床
LOREM IPSUM DOLOR
对于脑出血:这个时间窗应是指从血管破裂出血开始到形成凝血栓子不再出血为 止。在这段时间内应用甘露醇是危险的。因为高渗的甘露醇会逸漏至血肿内,血 肿内渗透压随之增高,加剧血肿扩大,对脑细胞损害加重,并有可能酿成恶果。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h后使用,但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情况。只要有活动性颅内出血,甘 露醇应用就是禁忌。
甘露醇的应用原则:
(1)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实际需要,决定脱水剂的用量和用法。并密切观察颅 内压的动态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做到有效控制,合理用药。 (2)有意识障碍者,提示病灶范围较大,中线结构已受影响,可给予20%甘露 醇125毫升,静脉滴注,q4-6h,并观察病情和意识障碍的动态改变,注意用药后 症状是否缓解,以便调整用量和用药间隔时间。 (3)若病人昏迷程度加深,腱反射和肌张力逐渐降低,出现对侧锥体束征或去 大脑强直样反应时,为病灶扩大或中线结构移位加重的征象。除应给予20%甘露 醇250毫升静脉滴注,进行积极的脱水治疗外,并应加用速尿40mg,并可短期内加 用地塞米松10~20毫克静脉滴注,每日1~2次,以上两药可同时或交替应用。
用量问题
甘露醇作为降颅压药应用于临床由来已久,但对其用药剂量尚有争论,目前有以下几 种观点: 1使用甘露醇主张大剂量1.0g/kg。Wise等曾认为大剂量1.0g/kg为有效剂量,有 效时间为 4 ~ 6 小时。犬实验 , 通过监测颅内压发现甘露醇降颅内压最佳剂量亦为 1.0g/kg,但有效时间90~120分钟。他们认为对重症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如需要迅速 有效地降低颅内压时,甘露醇剂量以1.0g/kg为宜,用药时间应在120分钟内重复给药。 但也有人认为,甘露醇的剂量最大只能达每6小时1g/kg,没有必要再加大剂量或缩短 用药间隔,超过此剂量不能增加脱水作用,而只能增加副作用。
使用多长时间
一般7±3天,个别严重者14±3天
甘露醇的反跳机理及防范措施
甘露醇的半衰期为 (1.23±0.22)h, 分布容积 (Vd) 为 426.79ml, 药物动力学特性表现 在体内消除快,分布不很广泛。研究表明,脑脊液中甘露醇的排出比血清中甘露醇的 排出慢,甘露醇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并在脑脊液中滞留,当血中甘露醇浓度降低时,脑 脊液中甘露醇仍保持较高浓度,形成新的渗透梯度,从而引起脑压反跳。反跳时间多 在给药后1小时。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高剂量组(760mg/kg)用药1~1.5小时后出现 不同程度的反跳现象 , 测脑脊液中甘露醇浓度 (0.91±0.64)mmol/L; 而低剂量组 (400mg/kg)无反跳现象,脑脊液中甘露醇浓度较低为(0.65±0.53)mmol/L,且脑压下 降百分率优于高剂量组。颅内高压患者静注甘露醇降脑压时,剂量以400mg/kg, 输 入速率不要超过50mg/(kg/min)为宜,这样既可达到最佳降压效果,又可防止脑压反 跳。
LOREM IPSUM DOLOR
高渗盐水对患者可能存在潜在危险,包括神经和周身两部分。神经并发症主要是由 血清钠和渗透压迅速变化产生的昏迷、抽搐、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硬膜下血肿、 以及“反跳性”脑水肿等。周身并发症有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充血性心力衰 竭、低钾血症、高氯性酸中毒、凝血异常、静脉炎、肾功能衰竭。因此,氯化钠液 体加入乙酸钠,采用深静脉输注以及监测血钠、血钾、血氯、血渗透压和肾功能均 必要。高渗盐水易产生高钠血症,而甘露醇引起低钠血症,两者交替使用可能更为合 适。
甘油
在通过血脑屏障和能量代谢上具有其他渗透剂没有的优势,降低了“反跳性”脑 水肿的风险。临床上常用静脉滴注10% 甘油盐水或10% 甘油果糖 , 剂量为0.8~1.0 g/(kg· d),滴速一般控制在2 mL/min(甘油盐水)或4 mL/min(甘油果糖),滴速过快或浓 度过高可致溶血、血红蛋白尿,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