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质量月:活动始于1978年,是在国家质量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的倡导和部署下,联合国家相关部门并发动广大企业和全社会积极参与,以多种形式于每年9月份组织开展的为期一个月并旨在提高全民族质量意识和质量水平的全国范围内的质量专题活动。

今年的主题是:推动“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国。

这三个转变是指: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

三个转变的内在联系:中国创造是根本,中国质量是保证,中国品牌是归宿。

谈谈中国制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催化下,中国制造以其远低于世界同类产品的价格,迅速打开了国际市场,中国逐步成为了“世界工厂”。

2010年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为10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为19.8%,略高于美国的19.4%;但如果用联合国的统计数字,按2011年年初的汇率计算,中国制造业产值为2.05万亿美元,而美国制造业仅为1.78万亿美元,那么中国制造业产值高出美国就不只是0.4%,而是高达15.2%。

而就在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只有美国的62%。

所以,早在2010年,中国就超过美国,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感受“中国速度”: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75%的速度快速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600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07年的24.66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08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2010年又首次超过日本,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仅仅过去了三年,2013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又达到了日本的两倍。

中国的经济腾飞,被誉为“世界经济的奇迹”。

这一组组令人惊叹的数字,诉说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而在这举世瞩目的成就后面,我们看见的却是...
“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背后:尽管中国制造的很多产品已经占据世界总产量的很大份额,但大多数产品附加值极低。

中国制造一度沦为“廉价”、“低端”的代名词。

例如,美国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儿童玩具,商场的零售标价是100美元。

这种玩具的设计商和经销商都是美国公司司,生产商是中国企业。

最后,中国内地的生产商和外贸公司总共获得10美元,只有商品零售价的10%,而其余的90%都叫海外商人拿走了。

这个现象叫做人家吃肉,我们啃骨,人家吃米,我们吃糠。

“世纪经济的奇迹”背后:各类质量安全事件频发。

食品质量:网络流传这样一则调侃的段子:
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
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
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
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
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
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
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
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
工程质量:上海、郑州、武汉到最近浙江,相继出现了“楼脆脆”事件,一栋栋竣工未交付使用的高楼却整体倒覆。

产品质量:山寨文化的兴起,假冒伪劣的泛滥。

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的建立,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简单介绍一下知识产权吧,我们通常说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其中著作权和商标权的取得,我国实行“创作主义”,即作品一经创作完成作者便享有了权利,
专利权则实行的是“注册主义”,即某一项专利的所有者需到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注册登记后才能享有法律承认的专利权,并且实行先注册主义。

另外,著作权和专利权是“一体两权”,即著作权和专利权,分别包涵了,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专利人身权和专利财产权,人身权是不可转让的,财产权可以转让。

而商标权只包涵商标人身权。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的建立,我们欣喜地看到,海尔、格力、华为等国内品牌走出国门,成为了世界品牌。

质量保护法律体系的简历,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缺陷产品致人损害案件如何通过法律维权?在购买该产品时订立了买卖合同,可根据合同中相应的违约责任条款,对卖家出售不合格产品致使买家遭受的损失提起违约之诉,请求相应赔偿,或者可以以缺陷产品对自己造成了人身损害或精神损害提起侵权之诉,请求相应的人身损害赔偿或者精神损害赔偿。

但是,对于这种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情况,不能同时提起违约之诉和侵权之诉,只能择其一为之。

随着质量保护法律体系的建立,相关执法部门加大了监管和执法力度,质量安全事件有所减少。

最重要的是?
相关法律体系虽然初步建成,但仍有待完善健全。

但最重要的是,多开展类似今天的“质量月”宣传活动,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质量意识,那样我们推动“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国才指日可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