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汇总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1.聚合关系:聚合关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符号之间形成的纵向关系。

2.语用学: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殊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

3.菲尔德:4.索绪尔:5.音素: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一个音节,往往可以从音质的角度去划分,划分到不能再分析为止,分析出最小的语音单位,得到的就是音素。

6.音位:音位是某种具体语言或方言里能够区别词、语素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7.条件变体:具有互补分布关系的各音素对它们分布的环境总体来说是相互补充的,而对其中某个因素所能出现的特定位置又是相互排斥的。

它们彼此间不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所以并归并为一个音位,这些因素就是这个音位的若干变体。

这种变体都有各自出现的条件,所以叫做条件变体。

8.超音段音位:在语流中,音高、音强、音长这样的非音质要素也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因此也能归并成音位。

由于这些音位不是局限于一个音段音位,而是常常是添加到音段音位的序列(包括音节、词等)上面,它们具有超音段的性质,音位学上把它们叫做超音段音位,也叫非音质音位。

超音段音位包括调位、重位、时位。

9.音位的区别特征:一个音位之所以区别于别的音位,是因为它有某种特殊的不同于别的音位的语音特征,这种能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

10.复辅音: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叫做复辅音。

11.肌肉紧张度说:12.语流音变:人们说话时,具体的因素组合在一起,形成长短不一的一段段的语流。

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教语流音变。

13.理性意义:理性意义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反映,也叫概念意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14.语义场:在语言学中,凡是具有共同语义特征,在词义上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中的一群词聚合在一起,在语义上形成一个场,称之为语义场。

15.语义指向:所谓语义指向就是指句子中某一个成分跟句中或句外的一个或几个成分在语义上有直接联系,其中包括了一般所认为的语义辖域。

运用语义指向来说明、解释语法现象,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

16.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词的构成要素,不能独立运用,但必须有意义。

17.基本词汇:基本词汇是词汇的基础,是语言中词汇的核心部分,它和语言中的语法构造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基本词汇是由基本词构成的,基本词指语法中产生较早而又稳定、使用频率高的词,它所标记的概念多是与我们人类生存和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事物、现象和行为。

18.形态:19.语法范畴:把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表达出来的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进一步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意义类别叫语法范畴20.IC分析法:即直接成分分析法,又叫“层次分析法”,是对句法结构组合形式层次性进行分析的方法。

21.语法手段:语法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把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形式概括起来形成的一些类别,称之为语法方式,也叫“语法手段”。

常见的语法方式由综合方式、综合-分析方式、分析方式。

22.文字: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

23.表意文字:表意文字是用书写符号记录词或语素的意义的文字体系。

24.字母:字母是表音文字的书写符号。

25.地域方言:地域方言也叫“地区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

26.亲属语言:凡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若干种独立的语言,它们就是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也是语言分化的结果。

27.隐语:也叫“黑话”,有些社会群体或集团,为了不让外人了解自己谈话的内容,使用自己集团内部约定的特殊词语进行交际,这种语言变体就是隐语。

28.借词: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的是借词。

借词也叫外来词,是语言形式和语义内容都来自外语的词,即一般所说的音译词。

29.混合语:语言的混合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拼凑”成一种混合语。

30.洋泾浜语:码头工人和当地商人为了交际的需要,便把汉语和英语混合着讲,后来逐渐形成了一种词汇上基本是英语的,语法是汉语的,并对语音加以“改造”的混杂语言——洋泾浜英语。

31.皮钦语:既没有规范性、历史性,也没有独立性和生命性的语言。

其特点是词汇量少、语法简单、语音受当地话影响,只用于一些特殊的商业场合。

32.克里奥尔语:是指在各种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出现的一种包含不同语言成分的混合自然语言。

在皮钦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言,可以作为母语学习,因此就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又因为这种语言的体系会随着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发展,词汇也逐渐扩大,语法趋向精密,它还可能具有历史性。

33.底层:在语言融合的过程中,胜利的语言也必将从失败的语言吸收一些成分来丰富自己,或者说,被同化的语言不会马上彻底消失,还会有一些成分遗留在同化的语言中,这种现象就是底层现象。

34.双语:双语现象是当今人们语言生活中的重要现象,双语现象也包括多语现象,是指一个社会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民族之间的接触,尤其是民族杂居,具有必然的联系。

35.世界语:词汇材料主要取材于拉丁族语言,也有一部分取自日耳曼语言和希腊语,语法规则有16条,没有例外。

采用拉丁字母书写,字母共28个。

36.语言的谱系分类:语言的谱系分类就是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共同来源)进行的分类。

又因为这种分类方法是从语言发生的角度来进行的分类,所以也叫做语言的发生学分类。

37.孤立语:又叫“词根语”,这种语言的主要特点是:用词根构词,词形很少有形态变化。

语言中的词在句中的语法关系主要是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现。

38.黏着语:指将具有一定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接在词根或词干上来形成语法形式或派生词的语言。

这种语言的主要特点是:一个词可以有好几个词缀,每个词缀只表示一个语法意义。

简答论述:1.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⑴语言是在自然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

⑵语言同社会是互相依存的。

语言的存在是依赖社会的存在,某一具体语言的存在依赖某一具体社会的存在。

反过来讲,社会也离不开语言,语言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⑶从语音和语义结合的任意性上也可以说明语言是社会现象。

语音和语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是社会环境决定的,是约定俗成的。

2.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体态语这种语言伴随动作也是一种交际工具,不过适用的范围非常有限,只能起辅助性的交际作用,以补充语言交际的某些不足。

从根本上说,人类各种各样的辅助性交际工具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制定的,没有语言基础,这些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但是这些交际工具的重要性都不能和语言相比,语言是人类使用最频繁、最广泛的交际工具,它既简便、又灵活,它才是所有交际工具中最重要的。

其他方式和语言比起来是辅助性的、次要的,它们只有在语言的基础上,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才能起到一定的有限的交际作用。

3.谈谈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共有的特点。

⑴任意性。

符号虽然是由形式和内容构成的结合体,但形式和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⑵依存性。

某种形式和某种内容结合成为符号后一经使用该符号的社会群体公认和使用,它们就有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⑶系统性。

任何一个符号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符号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一方面,任何一种符号不仅可以单独使用,同时还可以组成一套有规则的系统;另一方面,一个符号一旦进入符号系统以后,它就立刻要受到该符号体系中其他成员的制约,谁也不能随意改变它所代表的事物或现象。

4.谈谈语言体系的层次性。

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组成单位,在语言这个结构体系中,并不是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组成一个有层次的立体结构。

具体地说,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面和级面,单面体单位,是语言结构体现的下层,它是语言的基础部分,它是由语音大小单位和语义大小单位组成的。

双面体单位,是语言结构体系的上层,它是语言的主体部分,它是由语素、词、短语、句子和句群构成的。

5.谈谈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理论。

其实这就是语言符号和语言符号之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语言符号间的纵横交错是语言系统组织并运行起来。

组合关系是指同一层面上组合起来的各个符号之间形成的横向关系。

这是组合关系在语义层面上的体现。

聚合关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符号之间形成的纵向关系。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就好像是几何学中的坐标,横轴是组合关系,纵轴是聚合关系,语言结构里的每一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和别的符号聚合的关系中。

6.语言和思维有什么联系?⑴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赖着存在的思维的存在依赖于语言的存在。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表现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之中,而概念、判断和推理必须依赖语言中的词和句子来形成。

同时,思维活动的成果(即思想)必须用语言中的词和句子来形成。

语言的存在依赖于思维的存在。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⑵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赖着发展的语言的发展依赖思维的发展。

语言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意义的发展上。

承载着意义的基本单位是词,而在任何一种语言里,许多词义的反战、新词产生都是在思维的发展、新概念的产生下促成的。

思维的发展依赖语言的发展。

四位只有在语言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才能巩固,思维发展产生新概念时,也要依赖于语言的发展。

7.谈谈语言和思维有什么区别?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而思维是个体的心理现象,它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⑵语言和思维所属的范畴不同,各自的职能不同:语言属于物质范畴,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属于精神的范畴,是工具的运用者。

⑶语言和客观事物的关系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思维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⑷它们的构成方式不同。

思维要运用概念、按照逻辑规律构成种种不同的判断推理;而语言则是运用词语和语法规则组成种种不同的句子。

⑸语言单位和思维方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概念是要用词来表达的,但概念和词不是一一对应的;判断句要用单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单句都能表达判断;推理和复句也不是完全对应的。

⑺思维具有全人类性,语言具有民族性。

这是语言和思维的根本区别。

思维的全人类性:思维能力的全人类性。

思维的规律也是全人类共同遵守的。

思维形式也是全人类共同的。

语言的民族特点:语言是人们的交际工具,它是某一具体的全民团体全部成员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全面社会团体的特殊环境创造出来而用来在全民团体内部进行交际的工具。

表现在语音方面、词汇语义方面、语法方面。

8.交际中为什么使用语言符号?因为语言符号具有生成性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