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旧动能转换调研报告
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
实现经济提速换挡、转型升级、中国制造X、“一带一路”等战略,都在倒逼教育进行供给侧改革,必须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推动教育动能跟进转换,提高适应性和灵活性,满足人民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一、存在问题。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先考虑、优先保障,在全区创新开展“教育建设年”等活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一名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全区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当前我区在教育供给方面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影响教育动能作用发挥。
主要表现在:
(一)投入总量不足。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和学校办学水平。
但受财力所限,教育投入总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二)师资不均衡。
近年来,通过建立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实施
名师名校长工程等,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仍然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教师的师德素养有待提高,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产生职业倦怠;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骨干教师缺乏;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教育教学能力不强、优秀教师短缺等问题。
(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虽然,我区于X年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但城乡教育之间、学校之间的仍然存在差距,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四)学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一些校长不善于理性思考,跟不上新的发展形势,学校管理水平提高缓慢,难以把学校办成品牌学校和特色学校。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育供给数量和质量,制约了教育动能的发挥。
二、推动教育动能转换。
一是完善教育基础设施。
积极推进学校建设项目,落实“全面改薄”、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规划方案和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计划,坚持以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增长。
X-X年X区解决大班额问题、全面改薄共规划新建、改扩建学校X处(含原国际海洋城移交X处),规划投入X.X亿元,新增用地X亩、校舍X.X万平方米,新增学位X.X万个、教学班X个。
其中,X年投资X.X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X处;X年投资X.X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X处,
并全部纳入融资贷款项目。
目前,已投入使用X处(城西小学、后村中心初中)、主体竣工X处(高新区中学、X港第一小学)、已开工建设X处(实验二中、X四中、南湖初中、南湖中心小学)。
X年-X 年,全区规划新建、改扩建公益性幼儿园X处,目前已完成X处,其中新建完成X个,改扩建X个。
按照规划,X年新建X处,改扩建X 处,目前X处在建,其它幼儿园正在积极办理相关手续。
下一步,按照“特事特办、综合施策、用好存量、扩大增量”的原则,逐校进行研究论证,统筹解决问题,扎实推进学校项目建设,完善学校建设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实行逐项销号,确保各项任务顺利推进。
二是规范招生行为。
在去年招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办法,严格招生计划、严格招生区域、严格控制择校,力争做到X年新收年级班额小学不超过X人、初中不超过X 人。
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制建设,制定“一校一策”方案,做好扩班分流工作,采取校内扩班与校际间分流相结合的办法,统筹安排,积极、平稳化解其他年级大班额。
严格学籍管理,进一步规范转学行为,合理控制校际间学生流动。
严格控制择校,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为解决大班额问题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优化教育供给,满足群众教育需求。
三是优化师资配备。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
办好人民满意
的教育,关键要建设培养一支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师队伍。
一是实行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到各学校,促进学校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师资合理调配、均衡配置。
二是设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对满编超编的学校,根据解决大班额问题实际需要,按需予以补充。
三是加大教师补充力度,今年,按照X区解决大班额问题实施方案整体规划,进一步核实全区学科教师短缺情况,制定完善教师招聘计划,暑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X名。
四是优化师资配置,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定期组织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建立中小学教师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双向流动”长效机制。
城镇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应交流教师总数的X%,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X%。
实行义务教育学区内教师资源统一调配使用,积极推行短缺学科教师走教,开展师范生顶岗实习和“三支一扶”支教等,所需费用纳入区财政预算。
五是强化教师队伍培养,通过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举办未来教育家论坛、外出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干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打造一支认真、专业、务实的教干教师队伍。
四是鼓励民办教育发展。
教育属于普惠的公益事业,公办教育无法全覆盖和包办所有动态、多样的需求,尤其是在学前教育和特长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