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心理学
20世纪初,随着心理科 学的发展,及人们生活进 一步提高的需要,尤其是 弗洛伊德别开生面的心理 研究,及其《爱情心理学》 的专着,为爱情心理学的 研究创开新局面。人们开 始对它进行专门研究,并 逐渐形成体系。我国爱情 心理学研究也是近几年才 开始发展起来。
爱情三角理论
爱情三角理论是目前最重要且令人熟知的理论。他认为爱情包括 三种成份:亲密、激情、及承诺。 1,亲密是指与伴侣间心灵相近,互相契合,互相归属的感觉, 属于爱情的情感成份; 2,激情是指强烈地渴望与伴侣结合,促使关系产生浪漫和外在 吸引力的动机,也就是与「性」相关的动机驱力,属于爱情的动机成 份; 3,承诺则包括短期和长期两个部份,短期的部份是指个体「决 定」去爱一个人,长期的部份是指对两人之间亲密关系所作的持久性 承诺,属于爱情的认知成份。
掌声在哪里 ?!
thank you !
Hale Waihona Puke 两性相爱的奥秘爱情心理学研究发观,对方的外在形象、内涵价值、社会条件, 以及自身的需要、兴趣、理想、性格、修养等影响着对象的选择。 在两性交往中,个体的外表形象是引起异性好感并产生爱的首要 因素。因为外表形象最易被人感知,外表形象合要求的异性,不 仅会使人体验到生理上的快感,而且让人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 性吸引力的形成在于外表形象,它是以外在美、气质美和性感三 方面吸引异性。 外在美表现在体形、五官、皮肤、毛发、风度上,其中性感、 气质美等风度尤具吸引力。 气质美,是指寓于两性中,能使对方相容并产生好感之心理特 点。它由力感、柔感、智感构成,通过外表,言谈举止表现出来。 平时所说的“风韵犹存”,就是性气质的美感。 性吸引力是由外在美、气质美,性感合成影响的。气质美是性 吸引力的核心,外在美是基础,性感是催化剂。两性相吸主要在 于气质。
爱情中的心理特点
相爱的男女,都渴望自己的爱情美满。要获得美满的爱情,应 具备以下心理条件: 其一,不过分痴情,不咄咄逼人,不公开表现自己的爱情占 有欲,能充分尊重对方。美满的爱情,要求人把爱情只当作生活 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在开拓与领略自己人生的同时,重视对方, 不干涉对方的活动,但又不是漠不关心。要为双方的个人自由留 有充分余地; 其二,将爱情给予对方,比向对方索取爱情时,自己更感欢 欣,并以对方的幸福为满足。即是要有无私 精神; 其三,美满的爱情是彼此双方独立个性的结合。即恋爱双方 不作为对方的依附而存在,而是让双方都有发展自己个性的余地; 其四,寻找和珍惜双方心理上的共鸣。美满的爱情在于精神 上的和谐,心灵上的沟通。
随着认识的时间增加及相处方式的改变,上述的三种成份将有所改 变,爱情的三角形会因其中所组成元素的增减,其形状与大小也会跟 着改变。三角形的面积代表爱情的质与量,面积愈大,爱情就越丰富。
爱情三角理论
爱情关系的依恋风格理论
(二)四类型的依恋风格理论 Bartholomew和Horowitz(1991)提出一种四类型的爱情依恋风格理 论,他们以“正向或负向的自我意像”和“正向或负向的他人意像”两个 不同的向度来分析,得到四种类型的爱情依恋风格: 安全依恋:由正向自我意像和正向的他人意像所造成。 焦虑依恋:由负向自我意像和正向的他人意像所造成。 排除依恋:由正向自我意像和负向的他人意像所造成。 逃避依恋:由负向自我意像和负向的他人意像所造成。 混乱型: 没有存活的计策,会拒绝,但是决不让你走。 了解自己的依恋形态,尽量走向安全,懂得处理冲突和差异;刻意去 经营爱情和友情;健全的人格不要逃避冲突,受到爱多的人对生气是会原 谅的。
The Psychology of LOVE
爱情心理学是研究男女恋爱 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与发 展规律的科学,即探讨男女 在恋爱、婚姻中,爱情的获 得及稳固的心理规律,包括 恋爱心理和婚姻心理两部分。
问世间情为何物?
人类自古以来就在不断探 索爱情,从古代开始,爱 情心理思想就已在许多文 学、哲学作品中出现,如 《诗经》中有有关爱情文 字描绘,柏拉图的《文艺 对话集》中有有关爱情的 论述,及至19世纪司汤 达的《论爱情》,都孕育 了一定的爱情心理观点。
初恋
初恋是美妙而又珍贵的,它一般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时期: 一是迷醉期。这是被倾慕对象的形象,言行、品格、才能等肉体与精神 的魅力深深吸引而迷醉的阶段。此时,会出现一种被对象所吸引的近乎幻觉 性的思念情绪,对方的形象时时在脑海中萦绕,并产生综合效应。心灵战栗 恐慌、幻觉、羞涩、急盼等情绪重叠着占据身心,使其陷入强烈而又无理智 的恍惚中,有一种难以捉摸的亲近欲与冲动。 二是怀疑期。因为被恋人迷醉,拼命地在对方面前显示自我,向她(他)进言, 以微妙的眼神和动作来示意,引起对方注意。但他(她)对我有意吗?看得起 我吗?对他(她)的爱的可能性疑虑不止。一方稍有不慎或可疑举动,都会引 起另一方的不安与烦恼。这其实是过敏性思维所致,往往自寻烦恼。 三是非我期。当终于知道对方也在爱着自己的时候,就进入了“非我”期。 相见时,很是激动,情感体验强烈,常举止失控,声音颤抖、脸色紧张,没 有以前那种“镇静自若”的形象,不像平时的“我”了,故称“非我”。这 阶段时间虽短,但很重要,在此可判断出爱的深度与强烈性。 四是美化期。这时,恋者在心里总是把对方融为一体,你我不分了。无论是 学习、工作、生活还是穿戴等活动,常从对方角度考虑,一举一动首先会想 到她(他),对恋人的一切进行感情升华的审美效应,产生美化感:会不同程度 地把对方理想化,恋人常常依照对方的价值尺度来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塑 造自己。
正确对待单相思与失恋
(1)端正认识。爱情是很重要的,但失恋并不意味人生的失败或幸福的毁灭, 何况还有以后的感情生活及别的追求,同时,也要知道,有恋爱必有失恋、也有 单相思,你只是单恋者、失恋者中的一员,不必加大自己的不幸,随着时间的推 移,你还会找到称心的恋人。倒是应趁此反省一番遭挫折的缘由,并从中获得启 迪。 (2)适当宣泄。若把单相思、失恋的痛苦、忧伤闷在心中,势必引起不良后果, 找你的朋友、家人宣泄你心中的怨恨、不满、苦恼,朋友,家人的安慰会淡化对 方在你心中的地位。 (3)自我安慰。一种是“酸葡萄”型。即“吃不到葡萄,就说它是酸的”,否 定对方的好处,尽力寻找对方的缺点,以冷却心中的热情,如“她长得并不好看” 等等方式来获得心里的平衡。另一是“甜柠檬”型。把目前的境况的好处扩大化, 以求得安慰。如“还好没和她恋爱,否则现在会……”。 (4)积极转移。一是环境转移,尽可能离你痴心所爱的人远一点,眼不见为好, 空间距离的变大会使感情淡忘。二是感情转移,对方不爱你,就别在为对方而痛 苦了,把感情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如转到工作,帮助别人上。但失恋者切忌马上 恋爱别的对象,因为失恋时,很急于摆脱痛苦,此时渴求感情寄托,往往感情用 事,很可能导致不当的选择,而造成另一次爱情的失败。 (5)力求升华。把时间,精力放到事业、学业上,力求用事业、学业的成功实 现自身价值,获得心理的快慰,促使感情升华,其实,升华也是一种转移,是一 种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转移
单相思&失恋
爱情并非一帆风顺,遭受挫折是常见的事。在恋爱挫折心理 中,尤以单相思、失恋为甚。 单相思即单恋,是一方对另一方的一厢情愿和热爱为特点的 畸形恋爱,甚至知道对方不爱自己还要一味追求。单相思往往会 出现关注、亲物、幻想、错觉等心理倾向。单恋分无感单恋和有 感单恋。无感单恋,是对方并不知道你在爱他(她)。爱对方却又觉 得高不可攀,只好把感情深藏在心中,自我折磨着。可怕的是有 感单恋,即对方明知你爱他(她),而他(她)根本不爱你。你把满腔 的热情和爱奉献给对方, 遭到回绝,但你仍一往情深。它是一种 严重的心理抑郁,很是痛苦。 失恋是指恋爱对象否认或中断恋爱关系的行为给当事人的巨大挫 折。失恋是一种独特的挫折。它失去了对方的爱,而这种爱是其 他感情不能代替的。失恋会产生孤独感、虚无感及对爱的绝望感 等心理体验。若没及时摆脱失恋的挫折,易导致自杀、报复或抑 郁。但更多的人会处于抑郁状态,表现为焦虑与冷漠。抑郁持续 过长,不仅影响生活,工作,甚至会出现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