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学期《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18张
八年级上学期《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18张
欣然起行。 注释:
欲:想要,准备。 户: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 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 户外。
原文: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 寝,相与步于中庭。
注释:
念:考虑,想到。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相与:共同、一起。
2)阅读古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结 合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 情感。(自行查阅作者的身世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八年级上学期《记承天寺夜游》PPT课 件18张
八年级上学期《记承天寺夜游》PPT课 件18张
八年级上学期《记承天寺夜游》PPT课 件18张
记
叙事:月夜赏景
承 天
描写:月光空明
赏月的欣喜
寺 夜
抒发感慨: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贬谪的苦闷
游
八年级上学期《记承天寺夜游》PPT课 件18张
八年级上学期《记承天寺夜游》PPT课 件18张
作业
1)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 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 “三苏” ,“唐宋八大 家” 之一。
背景资料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 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诽谤 朝廷,史称“乌台诗案”获罪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 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 黄州任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 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也就 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再读课文
要求: 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 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
翻译课文
第一段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讨论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2、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 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八年级上学期《记承天寺夜游》PPT课 件18张
品味感悟 八年级上学期《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18张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你认为“闲人”是怎样一种人?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 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实际 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 赏它。
第三段 原文: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耳:语气词,“罢了”。
译文: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 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三读课文
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 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上学期《记承天寺夜游》PPT课 件18张
•
点是形成画面视觉的最小亮点。它是 画面视 觉收缩 的地方 。有闪 动、紧 张、活 跃画面 的作用 。它一 般处在 画面视 觉集中 的位置 ,也可 呈散点 分布。 可以是 某种皴 法,也 可以是 物象。 只是视 觉面积 呈点的 状态。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 境,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 罢了。
八年级上学期《记承天寺夜游》PPT课 件18张
拓展延伸 八年级上学期《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18张 方今仲秋风起,平原飘色,水鸟立
于孤洲,苍葭变于河曲,寂然渊视,忧 心辞矣。
——选自江淹《报袁淑明书》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词---- 苏辛:苏轼 辛弃疾
诗----苏黄:苏轼 黄庭坚
书法---宋四家: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初读课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八年级上学期《记承天寺夜游》PPT课 件18张
•
在西南联大,傅斯年每天只吃一盘藤 藤菜, 有时只 喝一碗 稀饭, 偶尔招 待来访 的客人 ,甚至 要向邻 居借钱 ,实在 接济不 上了就 卖书。 傅斯年 一生最 好读书 藏书, 积蓄几 乎全部 用在买 书上, 非到万 不得已 ,是不 卖书的 。
•
传统中国画是在中国文人特有的观察 方式和 美学思 想引导 下的图 式体系 ,有着 与西方 绘画焦 点透视 完全不 同的散 点透视 之成像 特征。 散点成 像的构 图涵盖 了诸多 主观因 素,画 面基本 呈均衡 图式
(备注:苍葭:芦苇 河曲:河湾处)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文中的画面,并体会 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上学期《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18张
作者从秋光入笔,勾勒出一幅画图:时 值八月,秋风飒爽,原野舒阔,水鸟集于 河中的孤洲上,河湾处的芦苇已近枯黄。 这画图很冲淡,既不悲凉,也不绚烂,仿 佛没有注入任何感情色彩。其实不然,作 者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恰恰融会其间。当作 者静静地凝视这一派秋光时,觉得“忧心辞 矣”,什么烦恼都没有了,不正是这廖廓的 景色给了人以慰藉吗?
寝:睡觉
中庭:院子里。
译文: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 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子里散 步。
第二段
原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注释: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盖:大概是。 交横:纵横交错 译文:
(月光照在)院子里,如水一般空明澄澈,水中的 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