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合微生物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复合微生物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研究论文复合微生物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赵建华 陈贵有 李洪波 廖 威(深圳市生态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深圳 518105)摘 要: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上施用能延长水稻叶片的功能期,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增加分蘖数,有效地提高亩穗数和结实率。

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处理两年平均亩产量比不施肥处理、与其同养分含量的未接菌复合肥和等价值的普通复合肥分别增产36.2%、21.5%、16.5%。

关键词:复合微生物肥 水稻 生长发育 产量中图分类号:TQ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12(2006)03-0029-02Effect of Compound Microbial Fertilizer on Paddy Growth and YieldZhao Jianhua, Chen Guiyou, Li Hongbo, Liao Wei(Shenzhen Ecotypic Fertilizer Engineering Technologic R&D Center, Shenzhen, 518105) Abstract: Two years consecutive experiment indicates that applying compound microbial fertilizer can prolong the functional period of paddy leaf, promote leaf photosynthesis, increase new sprouts, and effectively enhance paddy spikes and seed rate. Compared with the treatments no-fertilizer, common compound fertilizer without microbe and common compound fertilizer, applying compound microbial fertilizer increases paddy yield by 36.2%, 21.5%, 16.5%, respectively.Key words: compound microbial fertilizer; paddy; growth; yield复合微生物肥是含有解磷、解钾等多种有益微生物菌并配比合理的氮、磷、钾和有机质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肥料。

为进一步了解复合微生物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在水稻上施用效果,我们于2003年7月和2004年3月,在连平县元善镇的同一地块连续进行了两年田间小区试验,为复合微生物肥大面积的示范推广提供了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供试肥料:复合微生物肥(N12、P2O53、K2O3,泥炭含有机质≥45%、腐植酸≥20%,蜡状芽胞杆菌、硅酸盐细菌≥2×107个/克),水稻专用肥(N14、P2O56、K2O13),未接菌复合肥(即复合微生物肥基质)(N12、P2O53、K2O3、泥炭同上)。

供试地点:土壤为潴育型水稻土,其基本理化性状为:pH值为6.5、有机质25.1 g/kg、全氮磷钾(N 1.70 g/kg、P2O5 0.60 g/kg、K2O 18.5 g/kg)、有效氮磷钾(N 110 mg/kg、P2O5 14.0 mg/kg、K2O 50 mg/kg)。

供试品种:汕优82。

1.2 试验方法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1:复合微生物肥,65千克/亩;处理2:与复合微生物肥等价值的水稻专用肥,50千克/亩;处理3:未接菌复合肥,65千克/亩;处理4:不施肥。

每处理3次重复。

各小区面积(10 m×3 m);全部处理随机排列,四周设保护行,各小区筑埂,包塑料膜相隔,实行单灌单排,各处理肥料按基肥占60%,追肥两次各占20%,共分3次施用。

于2003年7月16日播种,整地、施基肥,7月31日插秧,11月底收获;2004年于3月13日播种,3月27日整地、施基肥,4月1日插秧,7月10日收获。

1.3 测定内容及方法插秧25 d后每小区选20株,各处理分蘖盛期定点调查株高、分蘖数、地上部和根的生物量(干2.2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叶面积指数(以下简称LAT)是决定作物群体光能利用率的主要指标,较大的LAT是增加干物质积累的必要条件,保持较高的LAT对获得高产尤为重要。

从各处理间的比较(表2)来看,处理1在全2.3 不同施肥处理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连续的两年试验结果见表3。

重);拨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分别测定叶面积;成熟期考察产量构成。

叶面积测定方法:用长宽系数法测定,用公式S=K・L・B(S为叶面积,L为叶长,B为最大叶宽,K为系数)计算面积。

2 结果分析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见表1。

(上接8页)[67]张辉,冯嘉.腐植酸铈的抑菌作用.中国稀土学报,1998,16(3):97[68]李淑琴.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69]初茉.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70]初茉,朱书全,黄占斌等.煤炭腐植酸-聚丙烯酸盐表面交联吸水性树脂的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4):30~34[71]张霞.中国矿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72]初茉,朱书全,李华民等.HA-PSA表面交联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化工学报,2005,56(10):2004~2008[73]朱书全,李淑琴,黄占斌等.PAA/HA型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63~67[74]李淑琴,朱书全,黄占斌等.聚丙烯酸钠/腐植酸型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应用.石油化工,2004,33(3):244~248[75]邹立壮,李威,朱书全等.腐植酸基农林保水生态治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200510105506x(收稿日期:2005-12-08)[作者简介]李威,男,1980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腐植酸基功能高分子材料。

生育期的LAT都比其他处理大,较高的LAT促进光合作用,表明复合微生物肥能有效地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增加抽穗期至成熟期光合作用的绿叶面积,有利于作物产量的增加。

参考文献[1]于志民,张继舟,马献发.黄腐酸水道苗床灌溉肥的应用试验效果研究[J].腐植酸,2005,(1):7~30[2]金平,刘山莉.腐植酸与水稻抗冷性的研究初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28(1):90~93[3]马志军,杨旭升,郭春景.腐植酸生物活性影响植物根系发育的研究[J].腐植酸,2004,(1):16~20(收稿日期:2006-04-24)[作者简介]高洪生,男,1968年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药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在职硕士,主要从事土壤与植物营养、土壤生态、植物保护研究。

从表3可以看出,2003年和2004年两年施用复合微生物肥都有增产效果。

施用复合微生物肥平均比水稻专用肥、未接菌复合肥、不施肥分别增产16.5%、21.5%、36.2%;而且2004年的增产幅度比2003年的增产幅度大。

从亩穗数和结实率上看,施用复合微生物肥后都有所增加。

通过对作物生长期间的观察,复合微生物肥料处理的试验区水稻植株生长的状态与其他处理相比一直良好,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也较其他处理的轻。

3 小结(1) 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肥比等值的常规复混肥增产效果显著。

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处理两年平均亩产量比不施肥处理、与其同养分含量的未接菌复合肥和等价值的普通复合肥分别增产36.2%、21.5%、16.5%。

该复合微生物肥料中的无机养分可为作物提供前期的生长需求。

泥炭中的腐植酸又可使土壤的固、液、气协调并创建良好的土壤生态系统[1],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条件,从而使微生物菌分解土壤矿物中的磷、钾以及某些中微量元素,提高这些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从而为作物生长提供所需要的养分,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2) 第二年施用复合微生物肥的增产效果比第一年的增产效果明显,表明复合微生物肥中所含的腐植酸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生理刺激作用[2]。

另外,腐植酸还具有较强的离子交换能力和盐分平衡控制能力,腐植酸通过对无机养分的吸附和螯合作用,延长了养分的有效性;同时,腐植酸创建的土壤环境能使微生物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延长,并使它们在土壤中的繁殖和代谢活动加强,从而使产生的有机酸和酶类物质增多[3],在腐植酸和微生物菌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固定的养分被有效地酵解,供作物充分吸收利用后,作物的增产效果更加明显。

(3) 复合微生物肥中的微生物菌在其代谢过程中可能释放刺激物质,如赤霉素、吲哚乙酸、细胞分裂素等和菌类拮抗物质[4],这些刺激物质能够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系吸水、吸肥能力,抑制病原细菌和真菌的滋长,增强作物抗病性。

总之,复合微生物肥因为同时含有腐植酸和有益微生物菌,使该肥料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物生长、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品质、增加作物产量的作用。

因此,复合微生物肥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1]刘明,谭宏志,李华兴等.有机肥和钾肥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肥料,2001,(3):36~38[2]鲁如坤等.土壤与植物营养学原理和施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393~400[3]连宾.硅酸盐细菌的解钾作用研究[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8:87[4]成绍鑫.腐植酸类物质的活化与钝化及其在绿色肥料中的应用.第三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2003(收稿日期:2005-05-24)[作者简介]赵建华,男,1969年生,深圳市生态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

(上接30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