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期末冲刺卷(二)

期末冲刺卷(二)

期末冲刺卷(二)一、选择题1.下面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亘古(gèng)澎湃(pài)污秽(huì)屏息凝神(bǐng)B.镐头(hào)取缔(dì)怆然(chuàng)诲人不倦(huì)C.羸弱(léi)金柝(tuò)毋宁(wú)仙露琼浆(qióng)D.震悚(sǔ)恍惚(huǎng驿路(yì)锲而不舍(qì)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祸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轻损失……B.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C.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D.人的一生是无法全盘计划好的。

因此,我觉得人生扑朔迷离:紧张刺激,充满变数,有时让人振奋不已。

3.下列对句子主干的提取正确的一项是()A.我市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成功举办了以“运河名城,精致扬州”为主题的城市推介会。

(驻澳门特派员公署举办城市推介会。

)B.贺知章的《咏柳》描绘了杨柳柔长的枝条和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下摇曳的迷人姿态。

(贺知章描绘枝条和新叶。

)C.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的扬州是一座古城风貌保存较好的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是名城。

)D.能够品尝到清香醇厚的龙井茶,对外国游客来说,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龙井茶真是难得。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普希金是俄国著名诗人。

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本文的历史背景是普法战争。

C.《登飞来峰》的作者王安石是唐朝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填空题1.下面这段文字在标点使用、语言结构、用词方面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

①要弄清楚蛋白质在体内为什么不可或缺?就要了解它对人体的作用。

②蛋白质在人体中担负着传递信息、大脑活动的维持、促进化学反应和抵御外来“入侵者”等任务,③在人体生长和组织修复方面有着极为要紧的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经常吃一些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豆制品、鸡蛋、瘦肉、鱼虾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用“成功”“奋斗”“汗水”编写一句格言,词语顺序不拘。

(3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一段文字摘自某同学的作文,表达上有一些问题,请你结合具体语句写两段评语。

要求:(1)指出并分析存在的问题;(2)请就写作与生活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谈一点看法。

(80字以内)正月十五的晚上,窗外是碧海般的青天,一弯金月,好似灯火辉煌的扁舟,载着美丽的幻想在飘游。

望星空,意朦胧,根根雨丝湿润了我燥热的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列语句,写出你的理解。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裉据下面这句话的句式,仍以“幸福是”开头,恰当引用古诗词名句,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①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谖②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③其织,以此戒④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矣。

【注释】①辍(chuò)然:突然终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如“辍学”“辍笔”。

②谖(xuān):遗忘。

③裂:割断。

④戒:警告。

1.解释下列画线词。

(1)其母方织___________________(2)自是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有所失,复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句话表明了孟母对其子的要求极为严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古诗,再结合“孟母戒子”这件事简要谈谈你对“母爱”的认识及对孟母的评价。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换票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

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又都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③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

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去上海的票,要去上海的得到了去北京的票。

⑤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

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

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

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也可以赚钱。

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⑦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看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

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十元钱。

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⑧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

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

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

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⑨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1)第一次相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相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1)成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捡破烂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小说⑥〜⑧段,写出自己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问题探究:假如当初两个打工者没有“换票”,小说的结局又会怎样呢?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题目:我终于战胜了_________________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通过一件或几件事的记叙来表现中心;③不少于600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