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

广东培正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所属教学单位市场学系课程名称国际物流课程组长宋冀东联系电话E-mail地址申报日期2011年10月20日教务处制表填表说明1. 课程组组长是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2. 授课对象含本、专科学生。

3. 开课年限指在我院开设此门课程的年限。

4. 课程类型指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选修课等。

5. 课程简介的内容包括:①课程指导思想及定位;②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时代性、教学与企业最新技术结合的紧密度等;③教学方式;④教师队伍;⑤教学条件;⑥课程特色等。

如果申请的是实践类课程,请着重说明关于实践教学方面的特色,包括实验的设计、教学方式、考核方法等。

一、课程组组长情况组长性名宋冀东性别男出生年月1949年最后学历学士职称、职务副教授学位学士论文、专著代表作1、市场营销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32、如何打造供应链的核心企业[J].企业活力,2011.93、区域化网上卖场的实施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8主要教学工作简历2009.09-至今广东培正学院市场系近五年主要教育教学研究及成果1、市场营销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32、如何打造供应链的核心企业[J].企业活力,2011.93、区域化网上卖场的实施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8二、课程概况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课程网址开课年限5年授课对象本科2年级课程总学时54学时采用教材《国际物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本课程近三年在校级以2010年广东培正学院优质课程本课程组授课老师曾多次获得学院教学质量奖上获奖情况三、课程组成员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最后学历和学位职称承担教学工作宋冀东男63 学士副教授课程负责人姜斌远男55 硕士讲师主讲四、课程简介(限1000字)我院《国际物流》课程建设历史悠久,成绩显著。

从2003年广东培正学院开始招收第一批物流专科学生开始,就已开设《国际物流》课程,一直是物流专业选修课程。

1.课程定位和目标根据广东培正学院培养财经类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遵循《国际物流》教学基本要求,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国际物流职业素质,构建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点的教学体系。

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国际物流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国际物流的内容和具体操作方法,具备分析和处理国际物流实务的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从事的国际物流工作奠定基础。

2.教学方式(1)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多种教学方式结合。

主要包括:讲练结合法、案例讨论、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2)传统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综合运用:运用多媒体技术不断丰富授课内容;课堂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使教学内容充分反映国际物流发展的最新动态;将国际物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物流管理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等实践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教师队伍课程组2名教师均为管理学及相关专业出身,其中副教授为1人,讲师1人。

已取得硕士学位的1人。

主讲教师具备较强的学科知识背景,具有多年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经验,能够满足《国际物流》课程教学对相关知识的需求。

4.教学条件本课程有教学大纲,开课前有教学计划和进度表,符合学校要求,目前所用教材是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且为十一五规划教材。

已建立较好的1个校内实验室(物流管理实验室C405)及2个校外实习基地,学生能获得良好的课程实践环境。

图书资料能满足本学科教学和教研的要求。

5.课程特色(1)从课程本身来讲,课时及学分在所有课程当中占有最大权重。

(2)教学方式和手段灵活多样,建立了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将理论讲授、案例讨论、实务操作和课后答疑等多种教学方式融合应用;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和电算化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授课内容,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为丰富多彩的图案、案例,多角度、多渠道地传授知识。

(3)以应用性为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性教学,强化对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以致用、为社会培养应用性的人才为导向;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以实务案例教学为重点,引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国际物流的实际问题。

五、广东培正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请报告课程建设报告应有内容:课程建设基本情况、每年修课人数、课程内容、课程安排、师资队伍、课程特色、教学方式、课程推广情况(该课程课件、教科书被其它学校选用情况、课程教师在其它系、部授课情况、教师在校外讲学情况等)。

实践类课程要着重说明关于实践教学方面的特色,包括实验的设计、教学方式、考核方法等,需要提供完整的课堂教学实录资料。

1.课程建设基本情况我院《国际物流》课程是在2003年建立物流管理专业时确定的选修课程之一。

多年来,经过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不懈努力,我校《国际物流》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在教材方面,先后采用中国物资出版社《国际物流学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国际物流学》,并根据民办教育的特色和学生特点,最终选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物流》。

在师资方面,在提升已有教师队伍能力的同时,吸纳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为该课程配备了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课程组现有教师2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1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1人。

在教学方式与方法方面,该课程采用授课、实验、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形成独特而有成效的教学内容体系,在力求使学生掌握国际物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对国际物流的理解、分析和利用能力。

在教学改革方面,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法研究,开展业务研讨会,研究会计改革发展的前沿动态。

对在国际物流教学检查中学生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以及专家的评价意见进行认真研究,集体会诊,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在教学管理方面,为了保证教学规范运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除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外,我们结合课程特点和国际物流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进度表,规范国际物流的教学内容,并要求在教学中认真执行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教学文件,选派精干教师主讲,从备课、撰写教案、教材、听课、作业、课外指导、考试等都有严格规定。

在教学思路方面,主要采取有重点的课堂讲授,辅以大量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积累进行国际物流实务分析的“亲身实践”经验,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通过网络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和交流;已建立较好的校内实验室(物流管理实验室),学生能获得良好的课程实习;此外,建立了2个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确保了实习质量。

2.每年修课人数《国际物流》作为物流管理的专业选修课,自2005年开设以来,年修课人数超过200人。

3.课程内容及安排本课程《国际物流》课程严格执行《广东培正学院教材选用及评估管理办法》等有关制度,选择选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物流》。

授课内容严格按照国家以及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在2011年修订的《物流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国际物流》课程共54课时。

本课程主要知识模块及学时安排为:学时分配建议:4.师资队伍《国际物流》课程的教学队伍由2名老师组成,教学队伍成员毕业于不同的院校,全部为管理学及相关专业毕业,主讲教师都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功底和自己的科研成果;都能够了解国际物流理论的一些前沿,对国际物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认识。

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年龄结构合理,是一支老、中相结合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实践经历的教学队伍。

(1)职称结构。

在2名教师中,副教授1人,讲师1人,高级职称占50%(2)学历结构。

在2名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者1人,占50%。

(3)年龄结构。

在2名教师中,60岁以上1人,50岁-60岁1人,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本课程组教师队伍符合“双师型”队伍要求,所有教师分工承担了本课程教学、辅导、实验指导工作,目前师生比为1:22,符合教育部相关要求。

几年来,课程组成员多次获得学院优秀教学质量奖荣誉:宋冀东老师获2011年三等奖,姜斌远老师曾获得2007年三等奖、2008年二等奖、2009年三等奖、2010年三等奖、2011年三等奖。

5.课程特色本课程贴切社会实际,是一门面向就业,学而有用的专业技能课程,2010年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

(1)从课程本身来讲,课时及学分在所有课程当中占有一定的权重。

课时为54学时,学分为3学分。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先进的教学模式:将理论讲授、案例讨论、实务练习和课后答疑等多种教学方式融合应用;课堂讲授与实验室操作相结合,适时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授课,结合网络教学进行交流、辅导;通过物流管理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

(3)以应用性为导向,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以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导向;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以案例教学为重点,剖析国际物流实际业务案例的核心内容,启发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应用和掌握。

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启发式的案例教学和实务练习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国际物流实际问题。

(4)强调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提倡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优化课程结构,加大课程重组和整合的力度。

现已经建立了1个物流管理实验室和2个校外实习基地,通过课程实验、校外实习等多种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

强调学以致用,坚持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报关员考试的内容接轨,它为学生毕业后参加报关员考试,取得国际货运代理资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教学方式《国际物流》课程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特别强调实践性的课程,对初学者来说,既感到好奇,有时也难免会觉得晦涩和枯燥。

如何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诱导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避免空洞无物、满堂灌输的“填鸭式”教学,一直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的问题和努力追求的目标。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课程组教师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将讲授、练习、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相互融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把科研与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课程效果的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旨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够掌握国际物流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又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