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精品课程申报书

(完整版)精品课程申报书

附件一之2:2006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申报表推荐学校广东工业大学所属院系机电工程学院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层次(本/专)本科生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机械工程所属二级学科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负责人李笑申报日期2006年4月2日广东省教育厅制二ΟΟ年月日填写要求一、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

凡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2. 教学队伍情况3.课程描述3-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专业学科设置改造前的流体传动及控制专业的《液压流体力学》、《液压元件》、《液压传动系统》和《气压传动》四门专业课经合并、精简后形成的。

它系统介绍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是目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包装、车辆工程、工业工程和夜大等专业的必修课。

3-2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本课程教学内容分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两部分。

液压传动部分主要介绍液压流体力学基础知识,液压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液压传动基本回路、典型液压传动系统和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

气压传动部分介绍气压传动基础知识、气源装置及气动元件和气动基本回路与常用回路,气动逻辑系统设计和气动传动系统实例。

液压传动部分为主要授课内容,占70~80%学时。

本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课后自学、课堂讨论、平时测验和动手实验等教学形式。

其中,课堂讲授为42学时,优先保证流体力学基础、泵、阀和基本回路四部分内容的讲授,根据实际情况选授典型液压系统等部分内容。

课后自学2学时,主要为了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课上教师只给出自学提纲,不作详细讲解,课后学生自学。

课堂讨论的目的是活跃学习气氛,开拓思路。

为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教师适当安排平时课堂测验。

实验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

实验内容包括:压力控制回路设计性实验、流量控制回路设计性实验、多执行元件的顺序动作设计性实验等。

此外学生可利用课外时间,在开放性实验室做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包括PLC、计算机控制的综合设计性实验,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一.教材建设情况本课程理论性教学曾选用许福玲主编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教材。

课程设计现选用杨培元主编的《液压系统设计简明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由多年教学实践深知,利用现有教材,让初涉专业领域的学生在50学时内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有较大的难度,主要原因是液压气动元件结构复杂,回路原理难以理解。

为解决长期困扰我们教师难较学生难学问题,我们编写出一本适合本课程教学特点的多媒体教材,并开发了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现已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特点是:1)配备了多媒体光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平面和立体动画、三维结构爆炸示图等多媒体素材,介绍液压与气压传动基本原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增添了反映当今液压与气压传动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进展的教学内容,如二次调节原理、电液比例变量泵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

3)对流体力学、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三部分内容进行了适当分配,简要介绍流体力学基本理论,主要介绍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增加了实用例题和习题,强调基本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台建设情况实践教学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现有的液压教学实验台(70年代制造)结构固定、功能单一,实验教学基本是配合理论课进行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

学生的学习被动且没有创造性,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不重视实验课。

显然,这与我们所确定的培养具有各方面知识和技能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有差距,达不到要求。

因此,我们提出应建设具有综合性、设计性特点的实验台,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理论课的知识和实验知识,动手进行设计性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

目前,我们自建了机电液综合设计实验台2套(还有2套正在建设中,另外还有5套机电气综合设计实验台也在建设中),开发了相应的教学软件并编写了实验指导书。

该实验台实现的具体功能和特点是:(1)实验台的实验内容丰富多变,一机多能。

所有实验元件均为独立组件,可以通过软管,由学生自行设计、组装各种实验回路。

所有元件均为实物元件,能为实际的液压系统提供一个试验平台。

实验回路能较好的反映出油路的走向和元件的作用,使课堂教学的抽象性与实际回路的应用性能有机的结合。

(2)实验台所有液压回路的控制均可由PLC完成。

学生可根据液压回路的功能和动作要求编制程序,在上位计算机上进行修改、仿真,并下装到PLC中进行调试、试验。

学生可用导线将所设计的PLC测控系统各部分元器件连接组装起来,进行调试、试验,完成PLC 系统设计。

(3)实验台所有液压回路的压力、流量、位移等参数的检测和显示均可由上位计算机+数据采集卡+传感器组成的CAT系统完成。

学生可根据CA T系统的功能要求编制CA T系统界面,在上位计算机上进行修改、仿真、调试、试验。

学生可用导线将所设计的CA T系统连接组装起来,进行调试、试验,完成CAT系统设计。

三.网络课件建设情况为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系统地学习本课程基本理论,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结合“151工程”(面向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我们制作了网络版液压与气压传动多媒体教学软件,包括课件、教学大纲、课程教案、习题、实验指导书和参考文献等各种素材。

网络课件具有平面动画演示、三维结构爆炸示图演示等特点。

学生可以在课后,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原理、组成和系统设计方法,从而加深对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的理解。

3-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课后自学、课堂讨论、平时测验等多种教学形式。

课堂讲授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讲授教学内容,课后自学和习题由学生利用教材或网上资源来做。

通过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校内同事高度评价这种教学方法,认为多媒体教学软件,将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原理图由“静态”变成“动态”,非常直观形象,易于理解,解决了长期困扰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提高了教学质量。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都有明显提高,学生高度评价多媒体教学效果,认为多媒体教学软件素材丰富、直观、易于理解,对学生理解液压技术原理有极大帮助,便于课后自学和复习提高。

本课程采用自编教材、自制实验台教学手段后,也受到了学生的高度评价,认为自编教材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实验台对提高学生设计、综合和分析能力具有极大帮助。

4. 自我评价4-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1)在理论教学环节,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讲授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原理,通过将复杂的液压气动系统结构和原理图动态化、网络化,提高了教学效果。

2)在实验教学环节,采用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方式,培养学生的设计、安装、调试等综合技能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

4-2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国内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讲授教学内容的学校很少。

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均是二维动画视图,没有液体流动“动感”。

本课程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既有二维动画视图,又有三维动画视图,液体流动的“动感”强、方向清晰,对学生理解液压与气压系统复杂的结构和原理有极大的帮助。

网络版多媒体教学软件资源丰富,有教学大纲、课程教案、习题、实验指导书和课件等资源,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因此,本课程教学手段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4-3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目前实验台仅有2套,台套数严重不足,学生约10人1组,达不到人人动手实验的要求,难以应付400多名学生的实验教学。

若进行“实验课程化改革”,建立开放性实验机制,还必须增加实验台套数。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环节还没有合适的教材选用,如建设建材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5. 课程建设规划5-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1.目标将《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建设成为广东省精品课程,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本课程的应用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2.步骤编写教材——开发机电液综合设计实验台——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课程资源上网。

以上计划均已完成,课程资源上网准备就绪,待“151工程”项目验收。

3.资源上网计划课程资源已经上校园网。

5-2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本课程已经可上网的资源包括精品课程申报书、教学录像和网上资源等,其中网上资源包括:1.师资队伍;2.课程介绍;3.课程大纲;4.教学资源;5.实验指导;6.文献其中,教学资源包括:1)课件;2)教案;3)习题;4)实验装置6. 说明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