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夏固原市红色遗迹保护状况调查报告

宁夏固原市红色遗迹保护状况调查报告

宁夏固原市红色遗迹保护状况调查报告摘要:为深入了解固原市各主要红色遗迹的分布、在此发生的历史事件始末,掌握固原市红色遗迹的保护状况,本人对固原市红色遗迹进行了深入的考察、调研。

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

通过调研,本人认为固原市红色遗迹保护的整体状况较好,但由于部分民众的保护意识较差,政府[1]对红色遗迹保护的支持力度不够,固原市红色遗迹保护仍面临严峻挑战。

关键词:固原市红色遗迹保护问题举措前言:(一)实践主题:宁夏固原市红色遗迹保护状况调查(二)时间、地点:7月16日:固原市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村(单家集红军长征纪念地)7月24日:固原市隆德县与泾源县交界处六盘山主峰顶(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地)7月30日:固原市彭阳县古城镇小岔沟村(小岔沟毛泽东宿营地)8月1日:固原市西吉县将台乡将台堡村(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地)正文: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固原人,对于家乡的红色遗迹也格外熟悉。

我们宁夏固原市的红色遗迹全部是在红军长征时期留下的,既有像单家集、小岔沟这样的红军宿营地,亦有如将台堡、六盘山这样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红色纪念地。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我沿着红军的足迹,先后走访调查了单家集红军长征纪念地、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地、小岔沟毛泽东宿营地、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地等多处家乡的红色遗迹。

7月16日,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我乘车前往位于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村的单家集红军长征纪念地。

单家集在我们固原是个耳熟能详的地名,它是红军长征中三次经过的地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提起单家集,就必须说起那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撤离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开始震撼世界的长征。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生死攸关的遵义会议,并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会后,中央红军经过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等艰难险阻后,于1935年6月,在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同年10月5日,毛泽东率改编后的陕甘支队,从今甘肃界石铺的高家铺出发,趟过葫芦河、跨越战国秦长城,来到了宁夏西吉单家集。

单家集是回族聚居地区,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受到当地回族群众的热烈欢迎。

毛泽东、张闻天、博古等中央领导参观了“陕义堂”清真寺,毛主席还与阿訇马德海促膝交谈,阐明党和红军尊重回族习俗、促进民族平等的政策。

当晚,中央红军在西吉兴隆镇、单家集一带宿营,毛泽东则住在回民张春德家中。

更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进入回族聚居区时,及时制定发布了《回民地区准则》,各级领导对部队进行了有关民族政策的教育。

这样的举动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欢迎,当地群众亲切地称红军为“仁义之师”,并主动卖粮给红军。

红军制定的《回民地区准则》,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为建国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建与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颠簸,我来到了单家集红军长征纪念地。

该纪念地由“陕义堂”清真寺、一片连排的回族民居(毛主席当时住的是其中一间小屋)及后来兴建的一座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小广场组成。

下车后,我参观了“陕义堂”清真寺,多年来一直义务担任该清真寺解说员的回族老人拜富贵热情的接待了我。

在老人热情洋溢的解说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红军对回族风俗习惯的尊重及回族群众对红军的爱戴,在他带领我参观毛主席曾住宿一晚的小屋时,我发现这里一直保持着原样,就连毛主席离开这里当天敌军向这个农家小院射击后在房门上留下的数十个弹孔也清晰可见。

对于该红色遗迹的保护情况,老人告诉我们,他认为这一遗迹的保护情况较好,且每年都会有市政府派来的工作人员对这里的红色遗迹进行修缮、维护,但日常的维护、管理则依赖于院内的农户。

同时,据我观察,这里并没有一个正规的解说员,配套设施不够齐全,而且在我参观这里的30多分钟里,竟再没有一位游客来此参观。

显然这里的经营状况令人堪忧。

8天后的7月24日,伴着雨后凉爽的清风,我登临海拔2928米的六盘山顶,探访红色遗迹。

六盘山可以说是全国闻名的一座大山,它是红军长征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一篇气势磅礴的诗词《清平乐·六盘山》更是令它美名远扬。

1935年10月6日,毛泽东与中央红军从西吉单家集出发经新店子、什字路等地,向东北方向前进,再次跨越古长城,当晚驻扎于张易镇。

10月7日,毛主席从这里出发,沿东南绕隆德以北向六盘山挺进,红军后卫部队就在这里阻击追敌。

当日拂晓,情况十分危急,红军后有蒋介石三十七军毛炳文部追至隆德县城,前有六盘山阻挡,和尚铺一带驻有东北军的一个骑兵师,固原驻有东北军一个骑兵师,平凉还有毛炳文支部重兵把守,西(安)兰(州)公路、平(凉)银(川)公路与和尚铺交汇,敌人调兵非常方便,因此红军只有从上下青石一带突围,才能跳出包围圈。

于是毛主席当机立断,命令突袭青石嘴,消灭敌人,打开通道,红军战士英勇善战,仅用四个小时即取得战斗的胜利。

这次战斗的胜利为中央红军东进陕北、翻越六盘山,打开了通道。

当晚毛泽东怀着战斗胜利的喜悦,在饱览六盘雄姿后,于宿营地构思了著名词篇《清平乐·六盘山》。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地由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广场和毛主席吟诗台四部分构成的,纪念馆以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陈列有红军长征在宁夏留下的遗物。

位于纪念馆对面山头的吟诗台,就是当年毛主席吟诵《清平乐·六盘山》的地点。

我认为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地是固原市各红色遗迹中保护和开发做得最好的一个。

纪念馆内有数位专业解说员,纪念广场上配套设施齐全,并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一流的服务和管理加上六盘山极高的知名度,使这里游客众多,同时又秩序井然。

7月30日,我来到彭阳县古城镇小岔沟村。

1935年10月7日,毛主席宿营在该村张有仁家的窑洞里,并在窑洞里小炕桌上闪烁的油灯下写下了那篇著名的《清平乐·六盘山》。

翌日,毛主席从该村出发,继续东行,到达城阳以北的长城塬乔渠村,住在乔生魁家窑洞里,10月9日晨,毛泽东率中央红军离开乔渠村,自此,中央红军离开宁夏,至甘肃镇原,并很快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该红色遗址现有窑洞3孔,毛主席当年所住的窑洞是中间的一孔,该窑洞中存有毛主席当年用过的六条腿柜、带“福”字雕花木椅等生活用具,遗迹整体保护较好,但仍存在指路不明、配套设施不够齐全、缺乏有效管理等问题。

我是几经周折才来到这里的。

先是听知情者说路边有个写着“毛泽东宿营地”的路标牌,然而仅仅是找这个“藏”在路边的路牌就花去我们近20分钟的时间,找到后,又是在询问了一个当地的村民后才找到那间窑洞所属的那户人家的,这说明政府对这一红色遗迹缺乏关注。

与在单家集了解到的情况类似,这户负责暂时看管这一红色遗迹的人家也反映,尽管政府每年都会对这一遗迹进行修缮维护,但日常的管理和维护都是由他们这户普通的农民完成的,我着实为这一红色遗迹内的文物安全捏了一把汗。

两天后的建军节那天,我来到西吉县将台乡将台堡村,这里是重要的红军长征纪念地,它以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地的名誉而闻名全国。

在中央红军长征离开宁夏并在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后,红一方面军于1936年夏回师陕北,中共中央作出了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战略决策。

7月初,红二四方面军并肩北上挺进甘肃,9月中下旬至11月初,三个方面军相继向静宁、会宁与今西吉将台堡一带集结,10月9日红一、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城内会师,21日,红二方面军长征进入宁夏西吉县境,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二军团与一军团在将台堡胜利会师,次日,二方面军六军团经公易镇抵达兴隆镇与红一军团一师会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终于全部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如今的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地建有一座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一座三军会师纪念馆,详细描述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的情景,纪念馆内还陈列有红军在将台堡留下的遗物等,文物保护情况较好。

然而,这一红色遗迹的经营、管理状况却令人堪忧。

在入口处有一售票厅,可售票厅内却空无一人,我等了一会儿,却仍不见人影,于是便干脆大胆的走入景区,竟也没有人阻拦我,我想在这样的情况下,遗迹里的文物是极易被盗走的。

纪念馆内仅有一位口音很重的当地人当解说员,同时她也是纪念馆的管理及安保人员,由于游客太少,她是游客临之则开馆,游客离之则闭馆,她还告诉我,由于月收入太低,她也想赶快离开这个整天与寂寞打交道的岗位······通过对固原市红色遗迹的实地走访、调查,并结合调查问卷的完成情况,我初步掌握了固原市现存红色遗迹的保护现状及其中凸显的问题。

一、固原市现存红色以及整体保护状况较好,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在问卷调查中,认为固原市现存红色遗迹保护程度很好及较好的人数战中调查人数的89%,其中认为保护状况较好的占57%,这与我在实地调查中的感受基本一致。

二、从固原市民众保护红色遗迹的意识来看,大多数民众都具有较好的保护红色遗迹的意识,但依然有不少民众保护红色遗迹的意识较差,民众的红色遗迹保护意识仍有待提高。

主要体现在:①固原市民众对于固原市内红色遗迹的知晓度极高。

在我设计的调查问卷中,有4道考察被调查者对于固原市内红色遗迹的知晓程度的问题,可喜的是,正答率达到92%,这说明固原市民众对于固原市红色遗迹的关注度极高,而只有关注红色遗迹,才能了解红色遗迹的重大历史意义,才能认识到保护遗迹的重要意义。

这就为固原市红色遗迹的保护打下坚实根基。

②当发现破坏红色遗迹的行为时,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认为这样做不对,但只有少数人敢于及时制止破坏红色遗迹的行为。

这说明固原市多数民众对于红色遗迹保护的意识并未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实际上多数民众的红色遗迹保护意识尚未达到较高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

③尽管多数民众未发现破坏固原市红色遗迹的行为,但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民众发现过在遗迹上乱涂乱画、损坏文物、为追求利益进行掠夺式开发、破坏遗迹周边环境致使遗迹间接受损等破坏遗迹的行为,这说明仍有不少人文明素质太差,缺乏起码的红色遗迹保护意识。

三、从政府主动支持红色遗迹保护的情况来看,政府部门对固原市现存红色遗迹保护的支持还不够,仍需进一步增加对该市红色遗迹保护的支持力度。

主要表现在:①政府部门确实派人员对固原市现存红色遗迹进行了勘查和保护,但除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地外,其他遗迹的日常维护主要依赖于附近农户。

在单家集、小岔沟乃至将台堡,主要日常维护均由当地农户完成。

由于当地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遗迹内的文物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②受经营不善、管理缺乏科学性等因素影响,固原市红色遗迹保护面临严峻形势。

主要不利因素有:A.政府投入的资金不足。

红色遗迹是宝贵的精神遗产,需要政府对此投入大量资金,而资金投入不足则必然不利于红色遗迹的保护,不利于红色遗迹的经营和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