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精气学说
• 所谓“有形”,即精气处于凝聚而稳定的状态, 指无形之气以聚合的方式,形成各种占有相对固 定空间,具备并保持相对稳定形质特点的物体。 物体存在的同时,精气亦存在于其中。以这种形 式存在的精气,凝聚于一体,结构紧凑,相对稳 定,不甚活跃,一般都可以用肉眼看清其性状或 推测出其具体性状,凡此种种物质,都属于“有 形”之列。因此,“聚合”亦是气的一种存在形 式。故《素问 · 六节藏象论》说:“气合而有 形。”
• (二)精气运动不息,变化不 止 • 精气是活动力很强,运行不息的精微 物质。正是由于精气的运行不息,才 使得由精气所构成的宇宙自然界处于 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而自然界的一 切事物的纷繁变化,亦都是精气运动 的反映和结果。
• 《素问 · 六微旨大论》说:“气之升降,天 地之更用也,……生已而降,降者谓天; 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 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 升降相因,而变作矣。”由此可以看出, 正是由于天地阴阳二气的升降相因,氤氲 交感,相错相荡,才引发了生态圈,乃至 整个宇宙天地间的各种事物的运动变化。
•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 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精气运动的具 体形式,体现为精气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 ,表现为天地、上下、升降、出入、动静 、聚散及清浊的相互交感等各个方面, 《内经》将其概括为“气机”的“升降出 入”。 • 《素问 · 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 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 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 以升、长、化、收、藏。”
• 所谓“变”,则是指精气的较为激进、剧 烈、骤然的运动所促成的显著变化。类似 于“质变”的过程。亦如王冰所说:“其 甚也,为物之变。”(《〈素问 · 六微旨大 论〉注》)《正蒙 · 神化》亦说:“化而载 ) 精气是宇宙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 • 中介,指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不同要 素之间的交接联系,是客观事物转化和发 展的中间环节,亦是对立双方统一的环节 。
中医 对 “ 精 ”的定义
精,是构成人体和推 动人体生 命 活动的基本物质 。 《 素问 · 金匮真 言论》曰: “ 夫 精者, 身之本 也”。
• 精气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即“无形”和 “有形”。所谓“无形”,即精气处于弥 散而运动的状态,指其不占有固定空间、 不具备稳定形态的气的存在形式,并以其 松散、弥漫、活跃、多变,充塞于无垠的 宇宙之中,此即是精气的基本存在形式。 由于其用肉眼看不见,故称其为“无形”。 如《正蒙 · 太和》说:“太虚无形,气之本 体。”
• 精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素问 · 六微旨大 论》指出:“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 有。”正是由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使整个 宇宙自然界充满了生机,既促进了无数新 生事物的孕育、发生和分化,又遏抑着许 多旧事物,导致其或逐渐衰退、凋谢,或 转化,或消亡。
• 精气的运动取决于其本身所固有的阴和阳 两方面力量的相互作用。如宋 · 张载《横渠 易说 · 系辞下》谓:“太虚之气,阴阳一物 也。然而有两体,健顺而已。”其所说的 “两体”,即指阴阳两方面。其中,阳的 力量主升、浮、动、散、排斥等;阴的力 量主降、沉、静、聚、吸引等,于是即可 发生相互渗透、相互推荡、此胜彼负,或 曲或伸等相互作用,从而引发气的不同形 式的运动。
• 《易经》和《管子》将气直接称为精气或 精,并认为宇宙万物皆由精气所构成。如 《易传 · 系辞上》说:“精气为物”。《管 子 · 内业》说:“精也着,气之精者 也。”《管子 · 心术下》又说:“一气能变 曰精”。认为精或精气,即是精粹的、能 够运动变化的“气”,故精、精气与气所 指同为一物,其内涵是同一的。
• 精气生万物的机理,古代哲学家常用天地 之气的交感,阴阳二气的合和来阐释。在 天之阳气下降,在地之阴气上升,二气交 感相错于天地之间,氤氲合和而化生万物。 故《易传 · 咸彖》说:“天地感而万物化 生。”《荀子 · 礼论》说:“天地合而万物 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论衡 · 自然》亦 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 “ 气化”和“形气转化”,即是精气运动 变化的主要体现。所谓“气化”,泛指由 于气的运动所产生的变化。具体而言,凡 由精气自身的作用或参与下,各种事物在 形态、性能及表现方式上所出现的各种变 化,均属于“气化”的结果。
• 各种事物的生成、变化、强盛和衰退等都 取决于气的运动和气化的正常与否。正如 《素问 · 六微旨大论》说:“夫物之生从乎 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 所由也。故气有往复,用有迟速,四者之 有,而化而变。”从而强调了“气化”的 重要性和普遍性。
• 精气学说,主要研究精气(气)的内涵, 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自然 界的生成本原、发展变化及事物间相互联 系的基本规律。
• 精气是充塞于宇宙中的运动不息的物质, 其自身的运动变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阴 阳二气的交感升降运动,推动和促进着宇 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 精气为宇宙万物生成的共同物质基础;精 气又是宇宙万物的中介物质,正是由于精 气的渗透和沟通,才使宇宙成为一个万物 相互通应、天地一统的有机整体。
• 精气的运动特性及其动力,来源于它自身 内在的阴阳矛盾,而不依赖于外界力量的 推动。所谓“健顺”,即是说精气的运动 在于阴阳双方运动的协调、和谐、冲和, 即动态平衡。在古代哲学中则称之为“太 和”。
• 精气运动的进行和表现,体现为精气自身 运动的胜复调控作用,即精气本身具有克 制与反克制的能力,以维持其正常的运动。 精气分阴阳,阴阳交感相错,即阴阳的相 互作用,则是精气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 亦就是说阴阳的对立统一相互作用,方是 精气运动变化的根源和宇宙事物运动变化 的总规律。
• 精气是存在于宇宙之中运动不息的极精微 物质,故其运动变化亦推动和促进着宇宙 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 精气学说的形成和沿革,经历了气与“云 气说”;精气与“水地说”;精气与“太 虚肇基说”等不同的演变,最后发展成为 中医学的本原论和中介说,并应用于中医 学的理论体系以及各学科的各个方面。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 精气分阴阳,以成天地。天地交感,以生万物。 天地、万物既生,则它们彼此间就是相对独立的 物质实体。但这些形形色色的物体之间并不是孤 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发生作用的。由于精 气是生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而天地万物之间又充 斥着无形之精气,这些无形之精气还能渗入于有 形的物质实体,并与已构成有形物体的精气进行 着各种形式的相互感应和交换。因而,精气又是 天地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性物质
• 气化作用主要涉及到“形气转化”的过程 及其快慢速度。自然界中客观所存在的形 气转化过程,既永不休止,又井然有序, 基本上可分为“化”于“变”两种变化类 型:
• 所谓“化”,是指由于精气的渐进、缓和及不明 显的运动所促成的某些改变。类似于“量变”的 过程。故王冰说:“其微也,为物之 化。”(《〈素问 · 六微旨大论〉注》)《横渠 易说 · 系辞下》亦说:“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 化。” • 所谓“变”,则是指精气的较为激进、剧烈、骤 然的运动所促成的显著变化。类似于“质变”的 过程。亦如王冰所说:“其甚也,为物之变。” (《〈素问 · 六微旨大论〉注》)《正蒙 · 神化》 亦说:“化而载之谓之变,以著显微也。”
•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 二、精气在不断运动与变化 • 三、精气是万物的联系中介 • 四、人类由天地之精气化生
• (一)精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 • 精气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 精气所构成的,宇宙万物的生成皆为精气 自身运动的结果。所以,精气乃是构成天 地万物包括人类的共同的原始物质。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哲学中的精、气二字内涵经常相同 ,是指构成宇宙的极细微的物质。但就 其意而言,“精”常指气中“精粹”的 、能变的部分。《管子 · 心术下》曰: “一气能变曰精。”
• 精气,又称为“精”。在中国古代哲学中 ,亦指充塞于宇宙之中不断运动且亦无形 可见的精微物质。与“气”同义,亦是宇 宙万物所生成的原始物质。而在某些情况 下,精气则又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 认为是构成人类的本原。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 精气学说认为,精气是物质世界的本原, 宇宙万物皆由精气所构成,宇宙自然界是 一个万物相通、天地一统的有机整体。人 类作为宇宙万物之一,亦由精气所构成, 故《淮南子 · 精神训》说:“精气为人”。 • 人体生命运动的过程,是精气运动变化的 体现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 人由精气形成 . • 精气也是维持生命的基础。 • 人与外界都由精气构成,所以统一关联。 • 确定了人的物质性和运动性。
• 精气亦正是生成天地万物及人类的原始精 微物质,亦是万物生成、变化和发展的共 同的物质基础和客观存在。故《管子 · 内 业》又说:“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 五谷,上为列星,流为天地之间”。《淮 南子 · 天文训》则更进一步说:“天地之袭 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 精为万物”。
• 精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 精气学说,是古代哲学范畴的本原论和中 介论,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