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游导游词的范文戚城文物景区导游词各位朋友:濮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
现在我们带领大家去参观的景区就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戚城遗址而建成的,叫戚城文物景区。
(进入戚城景区)濮阳是我们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戚城遗址是濮阳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
戚城文物景区总占地面积760亩,自1991年3月起,历时5年建成,其中有纪念景点5处,文物及遗址展示3处。
古书记载,淄阳上古名叫帝丘,是传说中五帝之一"颛顼"和他的部落生活的地方,所以,我们今天称濮阳为"颛顼遗都"。
颛顼最大的历史功绩是观天象、制历法、改革原始宗教。
前面的这座高台建筑--玄宫,就是纪念人文始祖颛顼的。
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在《大宗师》中说:"颛顼得道,以处玄宫"。
意思是说,颛顼悟出了天地之道,在玄宫主持了宗教改革,玄宫因此而得名。
这是颛项和夫人女禄的塑像,他们既是功勋卓著的中华人文始祖,也被历代尊称为天地人三界的神灵。
从东面的壁画,我们可以看到头戴羽冠,。
手执玉钺的颛项帝被四周光环笼罩,表示其法力无边。
频项为黄帝之孙,他所处的时代为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
他规定男女有别,确立父系制度;他注重收集各部落先进的生产1 / 12生活经验,收集百药以医万民。
颛顼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区分神职和人事,设立专门的司天和司地的官职,"通天"成为少数人的特权,此后逐渐演变成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
但另一方面,由于设立了专门负责农业生产的官职,农业和科学技术得到了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壁画上这是南正重,那是火正黎,"南正"和"火正"都是官职,重和黎就是颛顼的两个负责"司天"和"司地"的大臣,古书称之为"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
西面的壁画描绘的是颛顼帝"观测天象,制订历法"的场面。
直到今天,我们仍称一年分为366天的历法为"颛顼历",这要算是中国最早观象授时的记载。
颛顼帝还禁止近亲结婚,说明人类早就认识到其危害。
在两边长廊之上,我们所看到的是淄阳历代名人塑像,共有20尊。
淄阳位于黄河下游之滨,地灵人杰,涌现了政治家吕不韦、改革家商鞅、军事家吴起、侠士荆轲、天文学家僧一行……可谓群星灿烂,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不仅是淄阳人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在石器时代之后是青铜时代。
石器时代相当于文献记载中的传说时代,和"三皇五帝"相始终,而青铜时代则和夏、商、周三代相始终。
夏代,淄阳是其邦国昆吾所在地,昆吾手工业发达,是夏代青铜铸造业的中心。
文献所记载著名青铜礼器--九鼎,就是由大禹的儿子启用九州所贡之铜在昆吾铸造的。
我们面前这一座2 / 12水榭式建筑--铸鼎轩,即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而建,中间这尊彩塑为夏启。
好,让我们沿着九曲回廊,欣赏一下垂柳倒映的玄湖风光,然后到戚城历史陈列室参观轰动全国的重大考古发现-- "中华第一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历史文明的标志物,源远流长的中华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那么,龙文化起源于何时何地呢?1987年8月在淄阳西水坡遗址的考古发现给我们提供了答案。
这是一次远古时代的宏大葬仪,共由四组蚌图遗迹组成,以龙虎蚌壳图案作为陪葬,显示了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其进行碳14科学测定,结果为距今6460±135年,专家们据此推测墓葬与文献记载中的"三皇五帝"时代相关,那么,墓主人是三皇五帝中的哪一位呢?是伏羲、黄帝、还是颛顼?尚无定论。
这一发现可以称之为中国第一"帝陵",第一"王陵"。
因为三皇五帝都和龙有关,只有他们才能享有如此高规格的葬礼。
再看出土的仰韶文化特大陶鼎和陶鼓,在我国同时代的考古发现中实为罕见,其风格展现了特有的"王者之气"。
濮阳古称"帝丘",又是五帝之一"颛顼"的故都,在此发现中国第一"王陵"、第一"帝陵"是十分自然的。
再看右侧的龙图案,形象不仅生动逼真,艺术性很高,而且从中国龙的艺术发展历程来看,它的颈、爪、角以及整体构图,已经具备了发展到后来中国传统文化龙的大部分要素和创意。
蚌龙身上所特有的精、气、神,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征服自然、自强不息、团结统3 / 12一的写照,专家们誉称为"中华第一龙"是当之无愧的。
濮阳也因此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龙乡"。
现在我们在东、西、南三面回廊中所看到的26幅春秋卫国史壁画,形象地再现了自公元前ll世纪末,卫康叔受封立国,之后都城三迁一直到定都帝丘(即今天的濮阳),后于公元前239年为秦国所灭这80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著名的成语典故如大义灭亲、退避三舍、螳臂挡车、好鹤失国、桑间濮上、郑卫之音等就出自卫国史,历史名人孔子居卫十载,留下了许多佳话。
卫国和鲁国同为"礼仪之邦",卫国作为一个千乘大国在春秋战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前面这座巨形雕塑是为纪念五帝之一颛顼的。
这座雕塑名为"帝颛顼乘龙至四海"。
戚城会盟是春秋时代重要的历史事件。
今天我们在西边看到的是雄伟的古城墙遗址。
而面前高大的土台建筑便是春秋诸侯会盟举行仪式的会盟台。
会盟盛行于春秋时期,当时诸侯或卿大夫为了巩固内部团结,打击敌对势力,经常举行一种具有制约作用的礼仪活动。
会盟各方协议达成后,在会盟台上对天盟誓,然后杀牲取血,饮血坎牲(即喝血后将牲埋起来),对神灵做出信守诺言的保证。
主持会盟者叫盟主。
那时,盟主多半凭仗自己的实力,打着"以德服人"、"抑强扶弱,辅佐周室"的旗号来发号施令。
据《春秋》、《左传》记载,从公元前620xx年到公元前531年的近一个世纪内,诸侯在卫国会盟十四次,其中在戚城就有七次,内容牵涉结盟、背盟、续盟、援救被侵国家等4 / 12事宜。
面对这座高台,我们仍然可以想见诸侯历次会盟的壮观场面。
1991年2月5日,xx曾亲临戚城遗址,对其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洛阳黄河小浪底风景区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一路辛苦啦!首先,我代表我所在的旅行社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忱的欢迎。
我是本次大家河南之旅的导游员XX,这一路上,不仅有我给大家介绍我们河南各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还有一位性格稳重的老大哥为大家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那就是我身旁正在专心开车的李师傅了。
他可是我们旅游车队的金牌司机!各位就尽管敞开心扉,迎接我们河南人民的热情吧。
在接下来几天的行程当中,哪位对我或李师傅有意见或好的建议,随时可以提出,我们会以更优质的服务来满足大家的合理要求。
最后,我预祝本次旅行能够在各位的支持下圆满结束。
现在我们的车已经行驶在连霍高速公路上了。
一直向西,经过上街、巩义、偃师,大约2个小时到洛阳市的孟津县下高速就到了我们今天的旅游目的地――洛阳黄河小浪底风景区。
说话间,我们已经进来到了巩义境内。
说到巩义,就不得不提这里的陵墓。
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纳闷,好好的提陵墓干什么?因为啊,我国著名的北宋时期共有9位帝王,除了宋徽宗赵佶以外,其余的8位皇帝都埋在巩义,加上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父亲的陵墓和宋徽宗的衣冠冢在内,就形成了大家通常所说的“八帝十陵”。
除此以外,巩义5 / 12还葬有皇后陵20多座,名将功臣墓9座,皇子公主、亲王夫人等皇室宗亲陵墓上千座,在巩义形成一个庞大的陵墓群,成为了当地一大旅游特色。
我们所熟知的名臣寇准、包青天包拯、杨家六郎杨延昭都长眠在这里哪!接下来,我把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古都洛阳给各位简单地介绍一下。
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也是中国著名的八大古都之一。
它像一颗辉灿烂的明珠闪烁在世界的东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则是这个摇篮的中心。
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洛阳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欧洲、北非和亚洲各国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的产生和发展与洛阳密切相关,中国四大发明与洛阳息息相联。
周易八卦在此发祥,老子在此著《道德经》,左思的《三都赋》曾经使"洛阳纸贵"、许慎作《说文解字》、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司马光修改《资治通鉴》等等。
洛阳因居天下之中,易守难攻,所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的王朝先后在此建都。
洛阳素以“九朝古都”闻名中外。
所谓“九朝”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众多的王朝。
这一种说法不确切,在中国古代,讲究阴阳之说,单数为阳,“九”为至尊,它是虚数,泛指最大、最多的意思。
二是指九个王朝。
这种说法又不符合历史事实,究竟有多少个王朝建都洛阳呢?依据史实和专家考古发现,认为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洛阳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算起,先后被作为国都6 / 12时间长达一千五六百年,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
洛阳丰厚的历史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思想财富和供人凭吊的遗迹旧址。
河南第一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20xx年又被国家旅游局首批5A级景区;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被誉为"释源"、"祖庭";北部邙山有东周以来诸皇陵形成的我国最大的古墓葬群,出土了40余万件珍贵的文物,建成了目前全国第一座地下式的古墓博物馆。
而我们今天要去游览的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是河南省以黄河中下游水利枢纽工程、峡谷河流为主要特色,体现黄河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大型山岳湖泊型风景区,是开展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最佳场所,它不仅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战性的杰作。
好了朋友们,黄河小浪底风景区的停车场到了。
请大家关好车窗,带上自己的贵重物品随我下车。
我们在黄河小浪底风景区的游览时间是2个半小时,请大家记住我们的车牌号是豫A*****,希望2个半小时后各位准时在车上集合,不要迟到。
谢谢!各位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参观的黄河小浪底风景区位于孟津县小浪底村,是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大型省级生态旅游区。
说起这个小小的7 / 12村落,还和一个治水名人有关呢!相传4000多年前,这里还叫做“丹阳”,大禹治水经过此处,同丹阳村村民一同舍小家为大家,终于平息水患,为纪念他们,就把丹阳村改成小浪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