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
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
主讲人:毛卫忠
➢一般程序的内容
(一)立案 (二)调查取证 (三)审查证据 (四)事先告知 (五)决定处罚 (六)送达 (七)执行 (八)结案
(一)立 案
概念
审查案件的第一道步骤,是一般程序的开始。
适用条件
违法人明确、应予追究、管辖范围。
立案程序
除依法可以当场决定行政处罚的外,执法人员经初步 调查,发现涉嫌有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应 当填写《立案审批表》报监督所负责人审批。(审批权限: 立案、不立案、更换办案人员)
介绍身份,出示证件
实际上这一部分的语言表述应在"填空"前完 成。一般地讲,被询问人在不明办案人员 身份和来意前,不会轻易如实告诉情况。 但在笔录的制作上,必须放在"填空"后紧接 着记录下来。《行政处罚法》第37条:"执 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 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要尽快使对方了解办案人员的来意,不要转弯抹 角,让人家多半天不知我们想干什么。根据案源 的不同,询问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事先有准备 的,如根据群众举报等获得案源的;二是事先没 有准备的,如市场巡查中发现或者我们在调查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涉嫌违法事实又突然发现新的违法线索等。对 第二种情况,办案人员应有深厚的工商法规功底, 亦即发现后,能够及时判定该行为涉嫌违反了哪 部法律法规,尔后才能有的放矢的去调查。无论 何种情况,都必须告诉被询问人:调查什么,被 询问人应当怎么做。同时,让被子询问人明白, 不如实介绍情况的法律后果。
有条不紊,顺藤摸瓜
进入涉嫌违法事实调查时,最主要的是办案人员的取证技 巧。首先是办案人员之间要密切配合。从哪问,怎么问, 怎样记录才客观、公正等要有默契。比如说,有些经验丰 富的办案人员为防止出现僵局,在询问过程中时有短暂的 "玩笑"、" 聊天"、"拉家常"等,这些就没有必要载入笔录。 但在重要的、关键的时候,每个字,每个标点都不能有错, 方言土语处应尽可能地记得原汁原味。办案人员说的每句 话,都要做到慎之又慎,不能授人以柄。在被询问人"话 匣子"打开时,要温而不火,乘胜追击。当被询问人不予 配合,甚至个别耍泼时,要以静制动,切不可先乱了自家 方寸,火上浇油。气氛十分重要,而且气氛最终要为笔录 的字里行间所体现。
证人证言; (四)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 (五)当 事人陈述; (六)鉴定结论; (七)现场笔录、勘验 笔录。
上述证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等关于证据的规 定,并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如何制作询问笔录
制作一份完整的具有证明效力的询问笔录, 应注意7个要点:认真"填空",仔细核对。 这个"空"就是笔录格式文书上已经设定的" 时间、地点、询问人、记录人、被询问 人……",这一部分除"至__时__分"留待 询问结束时填写外,其他部分都必须及时、 准确填写。应特别注意的是被询问人的姓 名和年龄。
(二)现场笔录制作的一般要求
检查时间、地点应精确填写,当事人是个人的,当事人栏 内应填明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住址。当事人是 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全称。检查人、检查内容栏均应如实 填写。
检查情况栏应当记录现场的环境,所见物品的摆放方位、 形状、数量以及在场人员的作业情况等等。从检查人员进 入现场所见,到现场查看、清点的情况,到商品数量、品 种、规格、包装、标识、质量状况逐步记载。现场收集书 证,物证,摄影、录像的活动以及采取强制措施、抽样取 证、现场鉴定的情况均应在笔录中作交代。一般可以以 “检查人员(出示执法证件)对……进行检查”为开头。
(二)调 查 取 证
调查前的准备
持有执法证的执法人员二名或二名以上。 准备好取证设备(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等)。
取证材料准备(包括询问笔录纸、现场检查(勘验)、 录纸、),有条件的使用手提电脑及便携式打印机。
取证
提取和索取物证、书证,勘验和鉴定 证据包括以下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
善始善终,履行程序
《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0条第1款第 (四)项对书证的具体要求是:"被告提供的被诉 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询问、陈述、谈话类笔录, 应当有行政执法人员、被询问人、陈述人、谈话 人签名或者盖章。"询问应当制作笔录,询问笔录 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经核对无误后,由被询 问人逐页在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办案人没亦应 在笔录上签名。被询问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 应当在笔录上注明。"根据以上要求和规定做好了, 有补充和修改的部分也让被询问人摁手印认可, 再将首页格式文书中"至__时__分"空填实, 才算履行了询问笔录制作的全部法定程序。
宣传法规,晓之利害
为使证据扎实,在涉嫌的违法事实基本搞清后, 被询问人是本案当事人的还要做两件事:一是要 求其提供不违法的证据。《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 题的规定》第59条规定:"被告在行政程序中依照 法定程序要求原告提供证据,原告依法应当提供 而拒不提供,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证据,人民法 院一般不予采纳。"当事人能够提供不违法的证据 那当然更好,因为我们主观上并不希望当事人违 法。而我们要求了,当事人提供不出或不提供, 那后果就由其自负了,这里要紧的是进入行政诉 讼程序后,我们要有证据来证明我们是"要求"了。 那么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就是将上方宝剑个所 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现场检查笔录制作要点
(一)现场笔录制作的策略方法 ➢ 客观实录,不加评论。追求客观真实,是制作笔录的真谛,
应该用纪实、叙述的写作手法来记录检查的情况,切忌在 笔录中作评论、推断。现场笔录应该是执法人员在现场所 看、所听的实录,而不应是询问笔录。 ➢ 贴近案情,详略得当。可以采取“由大到小”、“由粗到 细”的方法,首先简要描述大环境、方位地点,再收缩到 具体需要重点检查的位置;从物品总体摆放、堆码再聚焦 到具体商品数量,包装标签及现场痕迹等等。同时,对现 场操作人员在从事何种活动,也要作好记录。对与具体案 情关联不大的内容,可以简写,而对于与案情关联紧密的 商品、标识、人员作业情况、工具、原料、广告、检查过 程,甚至能证明案件事实的地面污水痕迹、废弃损毁物品 的状况都应详记,并尽可能地加以固定、提取。 ➢ 抓住重点,讲究技艺。现场检查中,往往可以意外地发现 一些对定案十分关键的证据,要注意策略,可以采取以虚 掩实、迂回反抄的方法将这些证据予以固定、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