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中考议论文阅读练习

2012年中考议论文阅读练习

2012年中考议论文阅读练习我们都是成功者①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

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超越前人。

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②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地丰富和生动。

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应当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当感到高兴。

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须人认可,更不需要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画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③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

每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一步,对人生的感受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④大胆而自豪地承认成功吧。

认人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1、第①自然段中“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可怕的自卑”指的是什么?(1分)2、第②自然段中“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地丰富和生动”的原因是(1分)3、第③自然段中“这种经历和感受”句中的“经历”与“感受”两词的次序能否互换?其理由是什么?(2分)答:4、简要概括本文论点(不超过10个字)(1分)5、作者是从两个方面围绕论点展开论述的,这两方面是什么内容?(2分)(1)(2)6、结合自身实践,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成功的?(2分)答:7、古今中外的名人不胜枚举,请你从中挑选一位,简要概述他(她)的成功经历。

(2分)答:储蓄人生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便想到了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

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一个人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蓄亲情。

这一储蓄会伴随我们走过一生。

我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失控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这张“存单”,借助它走出困境。

有了亲情这笔储蓄,我们即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可以很富有;如果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而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学识的储蓄锲而不舍。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储蓄知识的过程。

接受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更高的学校教育,这仅仅是储蓄知识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刻苦勤勉,日积月累,在长长的一生中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储蓄”到老。

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

储蓄人生,就是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美。

一个人懂得储蓄什么,并指带怎样去储蓄,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

10.从整篇文章看,“储蓄人生”具体包括:“储蓄”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11.揣摩第三节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用直白简明的语言代替比喻的说法,完成下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4分)12.第四节加点的词中,“充实”是说知识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新”知识则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13.文章说“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你认为还需要储蓄什么?请写出一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4分)还可以储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①脑科学及许多相关科学成果提供的证据表明,人的神经系统高度分化,人类的智慧具有多元性。

现代心理学有一种提法,至少有七种智能在个人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它们是: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能力。

在现行的学校教育和教育评价中,往往只偏重于前三种智能,不利于多方面、多角度地发现和培养人才。

②人的心理和智能结构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无法单纯用纸笔工具准确地测量出来。

传统的考试,主要是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单项测量,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以此.对学生做出或优或劣的判定。

考试的效力是有限的,考试结果——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全部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

③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尽可能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教育的内容、形式、要求都必须具有多重性,教育评价主体、评价的指标也应当多元化。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正是一些地方、学校和教师在素质教育实践中涌现的好思想。

④掌握知识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但不是评价的重点,更不是评价的全部内容。

素质教育要全面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多一点,就可能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

在改革考试的同时,还要探索实践测评、成果展示、讨论答辩等多样的评价形式和手段。

⑤良好的自我评价能力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

使评价者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在自我反思性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更有益于发扬成绩,矫正问题。

对学生来说,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养成责任感的重要方法。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应当形成一种交互式的评价网络,形成各主体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改的群体关系,各方共同进步。

此外,评价主体还应包括家长和社会部门,使评价系统更为开放,从而为学生的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18、本文所要阐明的观点是:(2分)19、“人的心理和智能结构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无法单纯用纸笔工具准确地测量出来。

”怎样理解这句话中的“纸笔工具”? (2分)答:20、第②段加点的“此”指代什么内容? (2分)答:24、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分)答:25、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解。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恩:生命中的心灵之花①“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一句并不深奥的话,可是真正理解并做到的人能有多少呢?生活中关于翻脸不认人或以怨报德的“白眼狼”的传说,每每有所耳闻,令人徒然唏嘘不已。

于是,说某某人“不知好歹”、“良心被狗吃了”的斥责与评论,就在口头传播中无形地为某人画了像,其人品足以让他失去亲友的关爱与尊重,让他的事业和生活面临很多困难。

②现在谈论感恩这个话题,具有相当广泛的社会意义。

一方面,不少成年人被“金钱万能”所左右,自私自利,只认钱不认人,只讲索取不讲回报,淳朴之风、感恩之心日渐式微;另一方面,独生子女过分受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体贴和心疼父母,虽然能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样的古诗,可是自我中心意识在家人的不断纵容中强化。

因此,感恩教育要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决不是仅仅靠书本知识就能奏效的。

在价值多元化的状况下,如何弘扬感恩美德,培育青少年感恩的人格并自觉形成感恩的伦理观,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次内容之一。

③感恩不是浅层次的庸俗的“投桃报李”,更不是表面的甜言蜜语。

它是人类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心灵之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它是人性中真善美的乐章,将爱心传递,使人的理智与情感本身具有了审美的意义;它是为人父母者的幸福与欣慰,是为人子女者的本分与情操,是人与人之间的虔诚。

假如没有感恩,人类的繁衍与生存就成为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基因复制,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简单怪圈。

这样,就诞生不了朱自清的美文《背影》,就品味不了朱德感人肺腑的《母亲的回忆》,也欣赏不了童话般的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④由此看来,感恩实在是不用勉强的,它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更是一个高尚的人应该具有的境界与素质。

⑤父母养育子女,并非“施恩图报”,父爱母爱如山高比海深。

那么,子女对父母的感恩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孝敬在言行上,也在心灵深处。

有智者说,看一个人品行如何首先就看他是否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孝敬,那就既不能做朋友,也不能扛重任。

诚哉斯言!⑥感恩,就是孝敬父母,就是怀念恩师,就是报效祖国,就是对于成长的一种回馈。

感恩,将使我们的心灵永远温暖如春。

5.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分)6.第四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7.第三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8.如何理解“感恩就是对于成长的一种回馈”这句话的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9.阅读本文,相信你对感恩有了更深的了解,请说说你在生活中感恩的一件事或准备感恩的一件事。

相关主题